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在方舱一线——“时时安慰,常常帮助,终将治愈”

“你是哪天到伊宁市的?”

“呀,我咋都记不太清楚了,16日还是17日吧。”8月27日,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爽朗,它来自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包国庆。经过提醒,他说是和自治区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战友们同一天出发的,实际应该是8月14日凌晨到达,在伊宁市昆香方舱医院开展救治工作。

“我2020年初的时候去过武汉,是新疆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提到这段经历,包国庆的声音里透出自豪。他和妻子都是医生,从医快20年了,家中两个孩子,大的10岁,小的1岁半。“一发生疫情,我们早早就把儿子送到他姑姑家,女儿送到奶奶家。父母虽然会担心,但也都理解、支持。医生嘛,就像要打仗了,你当兵的不冲谁冲呀?那现在发生疫情了,你医生不上谁上呀?”包国庆笑说,母亲每天都会打电话来询问情况,也十分关注疫情变化,每天都会追相关新闻。

和以往经历不同,包国庆来伊后,面对的主要是无症状感染者或症状非常轻微的患者,诊治方法、管理方式都大不一样。“我们大的方舱有300多人,小一点的也100多人。大多患者刚来时会觉得憋屈、难受等,有的就吃不下饭,情绪低落,甚至表现出抵触、不配合情绪。这种时候,我们更多要做的是心理上的安慰疏导和生活上的关心关照。”包国庆说,一遍遍,一次次,只要用心用情,患者总会感动。

而让包国庆觉得感动的是,很多患者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帮助医护人员清理垃圾、分饭、管理等。“在这里二十多天了,变化很大,刚开始觉得挺难的,患者情绪大,工作不好做,现在他们一见我们来了,总是说你们太累了,多休息,有啥活都抢着干。医护人员也会把自己的饼干、面包、酸奶、水果等带进来分送给舱里的小朋友或老人。我们把患者都称为客人,比如几号床的客人有什么需求,几号床的客人有什么想法,大家都会及时沟通,像朋友般,现在更像一家人。”

对昆香方舱医院里的孩子们来说,虽然看不清赵昕姐姐长什么样子,但一听到她的声音就会跑到她跟前,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

“我们这个舱大概有二三十个小朋友,每天没事的时候,我们就会组织做游戏、跳健康操、画画之类的,昨天我们还搞了个小型画展,小朋友们可开心了,家长们也高兴。”来自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的赵昕已有10年护理工作经验,对孩子们不仅体贴有爱心,还很善于和他们做朋友。

有位4岁多的小女孩跟父亲一起进舱,父亲不善于照顾,赵昕见到她时头发还是乱七八糟的,连忙为她梳洗扎辫,此后又经常为她和其他小朋友带好吃的进来,小姑娘对她可黏乎了。

“我们在这里做的更多的是一些生活护理,如给患者发饭,解决他们生活上的一些需求等,虽然很琐碎,但看到他们开心,我就觉得挺开心。”赵昕说,“这已是我第3次到外地开展抗疫援助工作,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肯定要冲在前面,父母也都是老党员,非常支持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姜文锡对这位带出来的好帮手十分满意,由衷地称赞:“赵昕是第一批进来的护士,在舱里面,对患者的管理、护理还有心理疏导、关心关爱等方面,表现很突出。”

“刚来时,这里除了空房子,什么都没有。我们来了后,从基础设施开始,设立三区两通道,增加鞋柜、桌子、电脑、衣柜、文件柜等设施,增添各种医疗设备,贴床号。夜以继日奋战了30多个小时,才使方舱基本能运转,这全是医护人员一点一滴干出来的。”姜文锡介绍,从患者进舱登记到出仓转运,从体温记录到核酸监测,从前方患者照护到后方物资准备,来自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市的3支医疗队在这里汇聚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团队总是会给个体力量”,大家互帮互助,相辅相成,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提供治疗与帮助。

“大家非常团结,凝聚力很强,专业素质很高。除了为自己负责,也为同伴负责,每个人都特别认真、特别仔细、特别负责地把自己的每一分职责做的特别好。我作为这里的总指挥,也特别骄傲和感动。”姜文锡用一连串的“特别”强调着大家的努力和付出。

8月19日,医生闫军过生日,赵昕准备了笔记本,姜文锡写上祝福的话语,其他队员签名,送给了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闫军说,在方舱的日子,是人生中闪耀而可贵的记忆。

“时时安慰,常常帮助,终将治愈。”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中,这些方舱一线的“白衣战士”,用一颗初心守护,执一种使命前行,用专业的医术和热忱的服务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他们在,相信抗疫胜利的那一天指日可待。(伊犁日报 记者 王志华)  


大家都在看


不变的守护情!方舱一线谱写暖心故事
抗疫一线,有一朵“钢铁玫瑰”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汪   涓   魏红梅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