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应用物理学专业

等你来的 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
2024-08-27

专业名片


专业简介

本专业办学始于1977年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物理师资专业,2000年设立应用物理学专业,2001年起招生,至2023年7月,本专业已培养19届本科毕业生。在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本专业依托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的高速发展,确立了以“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较扎实的物理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 同时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应用物理学、光电工程、光电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光电子学为特色方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主线的专业建设理念。

★“陕西省特色专业”(2011);

★“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4);

★“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7);

★“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 

★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大学物理”(2020);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

此外,本专业所在应用物理系还设有物理电子学(工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物理学(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具备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


主干课程与精品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物理(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理类课程(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物理方程、计算物理)、光电特色课程(固体物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电子学基础(双语)、光电子技术基础、太赫兹波谱与成像技术、超快光电探测技术、光纤通信原理、测试技术等)、实验及实践类课程(普通物理实验、应用物理专业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光电子专门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有:


2014年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年,2016年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教师45人,工程技术7人,其中博士46人,教授10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含博士生导师6人);教师队伍中有

★全国优秀教师1人            

★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1人退休返聘)

★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

★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

★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

★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

★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人

★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1人

★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1人

半数以上教师具有国外求学访学经历。物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省优秀教学团队,获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

此外,本专业建设有名师工作室和吴培亨院士工作室,聘任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张潮教授为“名誉教授”,柔性引进国家杰青曹俊诚研究员。


专业支撑与教学成果

本专业依托理学院应用物理系资源,建有:

★陕西省超快光电技术与太赫兹科学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军民两用超快光电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省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西安市超快光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陕西省超快光电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

★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等

本专业教师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改项目近20项,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建成《电动力学》、《原子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0年,《大学物理》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4年《电动力学》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出版教材2部,其中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获陕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青年教师沈洋荣获2022年第二届全国高校创新大赛地方高校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另有多位教师在省级以上讲课比赛中获奖。



科学研究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项目、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应急管理项目、主任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40余项,承担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科研计划项目及各类横向课题等80余项。主持过国家级项目的教师占比超过6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超过23%。此外,本专业教师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大多被SCI和EI收录,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知名期刊,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


学生参与科技竞赛

获奖情况

依托优势实践平台,开设了专业特色实验项目,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其中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国家级课题占70%,省部级25%,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科技活动获国家奖27项、省级68项,发表论文29篇,参加学术会议35人次,科技活动成果被中青报、陕西卫视、陕西一套、苏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就业与深造

近年来,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其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理、物理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自动化、计算机等学科的硕士学位。近三年考研率达50%以上,每年考取“双一流”建设大学(如: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或科研院所研究生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8%以上。毕业生就业单位多为光电子领域的高科技公司,如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部分毕业校友情况简介

唐海涛:应物011班毕业生,现为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山东区域经理,主管区域内风电、光伏、多能互补项目投资,国家电网及地方政府关系维护。曾担任江苏永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负责太阳能电池组件工艺技术及材料的研究、设计和开发;太阳能电池组件产品工艺维护和持续改进工作。

郜海阳:应物021班毕业生,西安理工大学硕、博毕业,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学副教授,大气探测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

党鹏乐:应物031班党支部书记,现任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首席标准研究员、测试分析中心经理。担任全国平板显示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47)委员,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北京分会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2017获国际电工委员会颁发的“IEC1906”奖,AMOLED及柔性显示领域申请专利53项,发表国际学术论文3篇,2017.12.5 CCTV新闻联播报道其事迹。

张秉隆:应物041班毕业生,现任北京解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从事高精密机器视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行业方面的工作,致力于先进、精密光学技术、机器视觉技术探索与应用转化。2011年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光学工程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担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2017年曾任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参与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外观检测系统开发与验证。

    曹琛:应物051班毕业生,现任日本Shizuoka University助理教授,从事固态传感器、先进光电器件、混合信号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09-2016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16-2019在日本 Shizuoka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彭彤:应物051班毕业生。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光学专业博士在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4项,从事散射成像、新型光场的产生及应用、生物医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

杨旭三:应物061班毕业生,2013年获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2018年获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医用应用物理公共技术平台负责人、科学家工作室主任。曾任康奈尔大学高级研究员、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研究员。从事活体多光子显微成像、超分辨显微成像和相干层析成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在Nature,      NaturePhotonics,Light:Science&Applications,ACSPhotonics, Optics Express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30余篇。

姜增公:应物061班毕业生。于2013年4月硕士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开展光阴极材料、加速器物理与技术、以及超材料方面的研究。先后参与了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实验装置,及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SHINE)项目的驱动激光、光阴极、电子枪等相关系统的设计、建设及调试工作。于2018年3月至8月出访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光阴极相关的技术及研究交流。2018年10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张江实验室)。2019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 核技术及应用工学博士学位。


THE

END

图文来源:理学院

编辑:黄亮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刘峰 徐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安理工大学招生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