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
业
名
片
专
业
介
绍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72年,是国家为促进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早设立的教学科研单位之一。本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紧密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主动适应新技术发展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能够胜任半导体元器件的设计与制备、集成电路的设计及验证、电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教育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工程教育认证证书
专
业
建
设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有50年办学、发展历史,目前已形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教育培养体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沿革
本专业拥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示范基地、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平台和功率半导体器件及装备创新团队。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突出高频电子线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磁场与波、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设计等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围绕“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与测试”和“集成电路及系统设计、制造与测试”两大类培养方向,利用校内良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开设各层次的实践性课程,系统地训练学生在半导体材料、器件与集成电路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实践教学基地
师
资
队
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专职教师5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4人,讲师22人,师资博士后2人,工程师1人。包括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及“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优秀教师”10余人,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2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职师资总数的93.6%,专业教师中具有在企业工作或参加工程实践一年以上的教师比例达31%。
余宁梅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半导体集成电路》负责人,陕西省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为图像采集及处理芯片、低功耗嵌入式SoC及图像处理硬件加速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子项、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
杨媛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院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创新团队带头人,《半导体集成电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大功率IGBT及宽禁带半导体应用。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项、陕西省重点研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0余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席晓莉
教授,博士生导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术带头人,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无线电导航与抗干扰技术等。主持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等科研项目数十项。
王彩琳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源学会元器件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电子器件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专委会理事。研究方向为新型电力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30余项。陕西本科高校省级精品课程《半导体工艺原理》负责人,校级精品课程《电力半导体器件》负责人。
蒲红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变换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理工大学新型电力电子器件与功率集成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SiC、Ga2O3等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制备技术和SiC电力电子器件研发。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创新和企业委托项目三十余项。
林涛
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陕西省“西部之光”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半导体器件模拟仿真,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生长,光电子器件芯片制作与集成封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创新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郭仲杰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天九院七七一所研究员,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实验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数模混合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先后主持承担“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装新品研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专项、陕西省服务地方专项等各类型科技攻关项目二十余项。
王凤娟
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国防快响小组(陕西)专家、MEJ期刊编委、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等人才工程。研究方向为三维集成电路设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培育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等10余项。
杨莺
博士,教授,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党支部书记,美国的得克萨斯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青年促进委员会委员。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全国一等奖一项。陕西本科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半导体物理学》主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半导体材料电子特性、宽禁带SiC器件研发。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创新和企业委托项目十余项
李世光
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新型柔性电子器件与集成、有机半导体材料及薄膜特性、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研究。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留学回国人员科研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刘静
博士,教授。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陕西省教学能手,西安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功率半导体器件与集成,异质结半导体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建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工业攻关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科
研
育
人
依托本专业建设的科研基地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国家示范基地、陕西省军民两用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西安市电力电子器件与高效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等。先后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科研项目、企业委托技术攻关等项目200余项,并获各类科技奖60余项,为产学研结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部分教学、科技成果获奖证书
学生科研项目参与率高,论文、专利、科技竞赛、科研获奖、专著成果丰硕。90%的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科研项目;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6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40 余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150 余人次;获得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互联网+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303 人次。相关科研成果被应用于“复兴号”高铁机车牵引、“长河二号”等国家重点工程。
课
程
建
设
一流高水平课程:拥有国家级精资源共享品课程1门,拥有国家级一流 1门,陕西省一流课程3门,陕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高层次出版社教材10余部。
半导体集成电路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学习网址:http://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214.html
《半导体工艺原理》
——省级精品课程网站:http://bdtgy.xaut.edu.cn/
《电力半导体器件》——校级精品课程网站:
http://pd-zdh.xaut.edu.cn/
部分出版教材、论著展示
实
践
创
新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配套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践创新平台。本专业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团队形式参加各类实践创新科技竞赛,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针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开展基于工程应用及实践项目的课题,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电子工程系实践教学基地介绍
电子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介绍
2021-2023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
科技竞赛获奖情况
学生实验及校内外实践
实践创新科技竞赛部分成果展示
就
业
深
造
中
外
交
流
本专业先后与日本东北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等十多个国家的科研院所有着长期的交流与合作。近五年,组织学生赴境外开展各类学术活动30余人次,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国际交流和创新能力。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在日本罗姆半导体访问交流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师生在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
访问交流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承办2019年EDSSC国际会议
为了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西安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开展“4+0”、“3+2”、“2+2”多种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可根据意愿选择学制与培养模式,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能够获得“学分互认”、“双学士学位”、“詹姆斯库克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学长学姐寄语
提笔便想起了15年的那个夏天,经过了多重考虑之后,把西安理工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填在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当时做出选择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二极管、什么是微电子、什么是集成电路,但是经过了本科的四年学习,已经对这些概念有了清晰的认知。在本科度过的四年是充实而开心的,这里有注重教学的老师们、有热心为你提供就业和读研建议的学长学姐、有各种提高个人能力的竞赛平台,当然也有平时一起开黑、一起学习的同学们,在西安理工大学获得的知识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学到的务实、进取的精神会永远伴随着你,青春无悔,西安理工欢迎你的到来!
——电子科学与技术152班 仲凡会
(保送至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硕士研究生)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初入西理工,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决心过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大学生活。大学给予我们充实的时间与广阔的平台,让我们能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中心,参与科技创新、发展兴趣爱好。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学院给我们制定了完整的培养计划。课堂上,老师带领我们学习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制作工艺与应用电路,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先进技术与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实验和课程设计,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器件特性与测试方法,基于EDA工具软件学习印刷电路板和集成电路的设计。学校有很多的科技协会和兴趣社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中学生活是大家珍贵的回忆,而大学生活更精彩、更充实,希望大家始终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翱翔。
——电子科学与技术161班 潘锦斌
(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在理工大的四年生活即将画上句号。回首过往,困惑时,有传道授业,平易近人的电子系老师为我指点迷津;迷茫时,有春风化雨,和蔼可亲的导师、导员与我促膝谈心;备考时,有乐观向上,努力拼搏的同学、舍友与我挑灯夜读;闲暇时,在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曲江图书馆浏览典籍,增长见闻;疲惫时,在绿草如茵,激情洋溢的金花操场漫步听曲,放松身心。白驹过隙,转眼都已成为回忆,昨日初入理工大,“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我震撼,未曾感到丝毫骄傲,今日离开理工大,亦不敢有半点骄傲,只因“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所影响,鞭策我脚踏实地,沉稳前行。祝愿莘莘学子能够在这里让梦想启航,秉承“祖国、荣誉、责任”,朝着心中的那片星光,追寻属于自己的远方!
——电子科学与技术173班 娄佳鑫
(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19年离开家乡来到西理工,对大学满怀期待与热情,充满未知与挑战。4年期间,按照本专业的培养计划,学习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在专业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了解和学习了有趣且深奥的专业知识,在课程的不断学习中得以提高。在大学中,要感谢遇到的老师,为求学中的我传道授业解惑,使我可以从百思不解的知识中得以拨云见日,让我对半导体、集成电路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课余时间可以参加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各项竞赛,充实大学生活,与同学一起学习进步,一起应对挑战,充满乐趣与收获,现在回想满是有趣的经历,自己各方面能力也得到提升。西理工充满机遇,有许多新的领域可以去尝试,只要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便会有所收获,一点点积累,最终收获精彩的大学生活。
——电子科学与技术193班 王渊杰
(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硕士研究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在西安理工大学的四年,一晃而过。在西安理工大学的四年有快乐有悲伤,有自信,有迷茫,理工大给了我很大的平台,可以让我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参加了一年的自动化院学生会,学姐学长们在日常中给了我很多在大学的建议,竞选班级团支书,锻炼自己了的能力,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学好每门功课,我相信我可以变的更好,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律让我变得更加自由,自律是我对自己负责,知道一些什么事情,目前自己不愿意做的,做了以后会对自己有收获的。不需要别人的监督控制,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脑控制身,不是身控制脑,这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各位同学,想要控制自己的人生,就要开始行动。给各位同学一段我很喜欢的话 “二十岁值得所有破坏和重来,我做所有我想要做的事,如果失败我就全部推翻重来。没有人天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你需要一点点去尝试,去接触不同的领域,去破坏。别沉浸在安逸区,打碎自己重新构建,才能看到新的世界”
——电子科学与技术193班 王圆叶
(考研至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学部微电子院专业硕士)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更详细介绍
图文来源: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姜妮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刘峰 季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