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名片
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起源于北京机械学院(1972年并入陕西机械学院)无线电教研室,1997年正式以“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招生。2011年获批陕西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陕西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6年获陕西省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和陕西省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具备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硕培养体系完整。专业立足西部,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制造、人才教育和管理运营等工作能够成长为合格的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人才。
本专业以学科研究特色——无线光通信为主线,形成了“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两个培养方向。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围绕通信基本理论和通信信号特性,建立“夯实基础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提升创新能力”的阶梯式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要求。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教师21人,高级职称12人,博士学位19人,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约85%。师资队伍中,有省级“教学名师”、陕西省杰出青年计划、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中青科技领军人才”,校级“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柯熙政教授和王明军教授分别获得2020年和2021年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陕西省教学名师 柯熙政
柯熙政,理学博士,二级教授,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光学学会常务理事。1983年在陕西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7年到2002年先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电子学报》编委、《红外与激光工程》编委,《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编委,《激光技术》编委,《应用光学》编委,《西安理工大学学报》编委,《时间频率学报》编委,《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 Research》编委,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编委,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学者奖。2009年获得“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2015年获得扬州市“绿杨金凤”领军人物称号。2018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奖,2019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二等奖。2020年获得“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多次在国际会议做主旨报告,曾担任IEEE ICECE2020年会议副主席。2001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论文引用H指数38、G指数62。已经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
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明军
王明军,博士,三级教授,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获陕西省杰青科学基金、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别支持计划、陕西省中青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青年科技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厅局级科技成果奖8项。先后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产业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科学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3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56篇。
吴鹏飞,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通信工程系主任。获批西安理工大学第四批优青,西安理工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本科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先后主持并完成包括国防预研领域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级各类课题共26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20篇;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厅局级科技奖励2项。出版专著2部,教材2本,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1项。
吴婷,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信工程系教学副主任。荣获陕西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国家电工电子教学实验案例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获得西安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本科优秀教学奖。获得陕西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及扬州市“绿扬金凤”领军人才计划,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军委科技委重大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工业攻关领域基金等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EI检索论文二十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崔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信工程系科研副主任。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安理工大学“青年科技新星”,西安理工大学 “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十项。主持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项,在国内外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五十余篇,ESI高被引论文十篇,ESI热点论文四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两项。
部分荣誉证书
教学成果
专业重视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以柯熙政教学名师工作室为引领,不断凝练优势特色、推进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获省级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承担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承担“数字信号处理与实训”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专业青年教师获陕西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全国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案例设计一等奖,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等,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
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名师柯熙政教授指导学生竞赛 | 骨干教师吴鹏飞参加教学比赛中 |
青年教师吴婷参加教学比赛中 | 青年教师张颖参加教学比赛中 |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科技创新
社团活动
篮球比赛
抗击疫情志愿者在行动
科学研究
本专业教师致力于无线光通信技术、通信网络理论与物联网技术等的研究和开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科技计划及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30多项。近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0余篇;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4部;获批发明专利80余项。
部分科研获奖
出版的中文、英文专著和教材
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把先进、前沿的科学知识和理念反哺课堂教学,将本专业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辅教具中。自主研发的无线光通信实验系统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三等奖,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
全国高校教师创新大赛获奖证书
教学科研平台
专业建有军民融合省级重点实验室、电子工程省级实验中心、专业研究实验室等,使用面积800多平方米,拥有设备总资产2000多万元,有通信设备、光学器件和检测分析仪器200余台(套),保证本专业实验课程的开出率100%。
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培养面向新工科的创新型人才。与广州无线电集团、江苏海虹电子有限公司、西安瓦力机器人研究院等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分别与广州粤嵌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申请并获批多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
电子工程省级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设备
学生生产实习
产学研合作育人单位
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人才培养
依托省级科研实验实践基地,面向信息产业新发展,发挥本专业在光通信领域的优势,构建“理实、产学、学研、中外”的“四维融合模式”。通过引入创新学分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校生中,约50%的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学科竞赛,30%的学生获得过省级以上奖励。每年均有学生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部分学生竞赛获奖照片
近5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华为、腾讯、百度、中兴、爱立信、三星半导体等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国防军工行业骨干科研院所及各类电子信息企业。就业地域主要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等。据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长期名列我校前茅,近五年平均月薪位列我校第一,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约45%的本科生考取信息与通信工程、通信网络安全、电路与系统、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等学科与专业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院校有英国莱斯特大学、瑞典耶夫勒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厦门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以下是部分优秀毕业生:
李建勋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陈惠兵
(扬州市广陵新城管委会主任)
赵黎
(西安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西工大博士在读省优秀毕业生)
本专业部分优秀毕业生1
END
1
图文来源: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编辑:黄亮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 季瑞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