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工程力学专业
引言
请输入
力学不仅是工程科技发展的基石,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其近几个世纪的辉煌发展历程中,它早已融入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各行各业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力学支撑下,人类可上九天揽月(航空航天工程等),可下五洋捉鳖(海洋油气工程等),亦可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土木工程等)。
专业名片
请输入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发展史
我校工程力学系是由1958年设立于北京机械学院力学教研室和成立于1960年的陕西工业大学力学教研室沿袭而来,1972年两校合并成立陕西机械学院力学教研室,1994年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理学院工程力学系,2011年起隶属于新成立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目前,我校工程力学专业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负责,该系现有教师2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海外经历1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人才2人;拥有陕西省“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陕西省“先进装备关键动力学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陕西高校“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青年教师创新团队,计算与损伤评估中心,校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先进材料弹性动力学”团队,且多人次在国家级和省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
师资队伍
请输入
胡义锋,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DAAD学者,力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微纳米力学、断裂与损伤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主讲本科生《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及硕士研究生《高等计算力学》等6门课程。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项目等基础性研究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9项,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获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获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陕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
王砚,博士,教授,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访问学者,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结构动力学与控制、先进材料结构动力学、结构健康诊断及无损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入选西安理工大学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主持和参与的国家基金和省厅基金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2项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主讲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动力学系统建模与仿真及研究生课程6门,承担教改项目5项,参与建设的《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主编并公开出版著作1部,教材2部。西安理工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获得者,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陕西省振动工程学会理事。
曹小杉,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人才,中国力学学会电磁器件工作组成员,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IJSS、Acta Mech.等国际期刊审稿人,2016SPAWDA组委会主席,学校“先进材料弹性动力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多场耦合下,智能材料及其结构中的弹性波理论及应用研究,学术特长主要在非均质结构波动理论,曲面结构弹性波研究领域。共计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主编《2016年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获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
曹升虎,日本国立茨城大学博士和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及性能优化研究,主讲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复合材料力学》等课程,编写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承担纵向和横向项目3项。
马凯,副教授,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校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教师。主讲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辅导老师(2006年~至今),主持2007、09、21年西安理工大学力学竞赛及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选拔赛的命题及阅卷工作。
汝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主要进行纳米材料、轻质多孔材料动力学行为方面的研究。入选西安理工大学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主讲本科生《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变分原理》、《数理方程》等课程;编写教材1部,发表重要学术期刊论文11篇,其中SCI检索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韩铁林,博士(后),副教授,中国力学学会会员,曾获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长期从事岩石断裂与损伤理论、复杂环境下岩石的损伤劣化机理,以及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厅级科技奖励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学术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专利发明6项,主讲过本科生课程2门。
张帆,博士(后),副教授。长期从事计算力学算法研究,防弹防爆结构设计与毁伤评估相关工作,曾在国际上提出了不可压物质点法,为自由液面流动问题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框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相关横向项目3项,参与173基金类项目1项。作为核心参与者开发了国内首款无网格法计算软件——MPM3D,2019年参与陆军“金盾2019”技术挑战赛,获得优异成绩。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SCI论文6篇,申请国防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是国内计算力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兵器毁伤评估领域的青年专家。
刘嘉,博士(后),副教授。主要从事深部岩体多场耦合理论、裂隙岩体与多孔介质渗流、岩石损伤与断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讲本科生《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相关基础力学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等多项纵向课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各类横向课题共计1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SCI收录25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热点论文3篇。担任10余种SCI期刊审稿专家,兼任SCI期刊Geofluids、Water主题专刊的客座编辑,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等荣誉。
专业依托
请输入
学科支撑
力学学科是我校较早获得硕士授权点的学科之一,1984年获计算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二级学科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能够为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同时,系所参与共建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省级研究生工作站(实习基地)1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11个。
工程力学系教学科研基地
目前,学科多人入选陕西省人才工程、学校杰出青年人才工程、校级优秀青年教师人才工程等,拥有陕西省“先进装备关键动力学与控制”科技创新团队,陕西高校“空间太阳能电站动力学与控制”青年教师创新团队,“先进材料弹性动力学”研究团队入选学校首批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攻关项目三十余项、省部级项目二十余项,多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和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出版教材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百余篇。
滑动查看更多
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力学学科已经形成如下的特色研究方向:(1)材料疲劳和断裂力学行为表征;(2)机械结构动力学特性与智能控制;(3)共融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4)多场耦合智能材料力学行为分析;(5)先进装备关键动力学;(6)复合材料强度及其结构优化;(7)结构健康监测与数值仿真;(8)应用流体力学及流固耦合分析;(9)多孔材料和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表征;(10)摩擦型力学超材料创新构型设计(11)深部岩体多场耦合及损伤断裂。
实验室支撑
工程力学系下设有力学实验中心、工程力学研究室、振动与智能控制研究室、先进材料弹性动力学研究室、断裂与疲劳测试研究室、结构强度研究室、无损检测与故障诊断先进技术研究室及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室,拥有大型试验设备80余台,承担了全校理工科专业的力学实验以及校内外力学科学研究与试验测量及工程应用实验,能够为力学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科研、实验及实习的条件保障。
结构动态特性测试系统
20吨电子万能试验机
大型集成服务器
桁架应力电测装置
10吨电子万能试验机
15吨拉扭双轴试验机
3D打印机
霍普金森压杆
力学系的各种实验设备
培养要求
请输入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工程科学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分析方法与先进实验手段,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力学教学和管理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力学及相关的工程领域,如:土木、机械、水利、航天、航空、材料、能源、交通、环境等,从事工程设计与分析、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可在大中型企业、设计院、研究所等单位就业,也可以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可以继续深造,报考工程力学、土木、机械及航空航天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请输入
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1)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
依托工程领域,培养的学生除了掌握工程力学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该工程领域的有关专业知识。毕业生能够在该工程领域中从事力学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管理工作。
(2) 力学研究型人才培养
按照工程力学的自身学科特点进行专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工程力学专门知识,经过进一步深造,成为力学学科或相关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研究人才。
(3) 工程计算与软件开发型人才培养
除了工程力学专门知识以外,培养的学生还要掌握工程分析技术与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和开发技术。毕业生能够应用和开发大型工程计算软件,从事与力学相关的工程分析与科学计算等工作。
要求学生掌握力学及数理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必要的工程技能训练,具有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力学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
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达到的能力包括: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工程力学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技能力;具备初步解决力学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查阅外文科技文献的能力;具备初步的工程计算分析与大型工程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
开设课程
请输入
学生活动
请输入
运动会
篮球赛
班级活动
主题班会
生日宴会
团日活动
拔河比赛
社会实践
结构大赛
专业认知实习
学生获奖及就业
请输入
历年来,我校工程力学系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类竞赛中均有不凡表现,此外,每届毕业生在就业或继续深造方面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生获奖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近几年力学专业学生保研学校
学校 | 简介 |
西安交通大学 | 985高校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985高校 |
西北工业大学 | 985高校 |
天津大学 | 985高校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11高校 |
近几年力学专业学生主要上研学校
中科院力学研究所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 西安交通大学 | 中科院渗流研究所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四川大学 | 重庆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东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长安大学 | 广西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郑州大学 | 上海大学 | 郑州大学 |
近几年力学专业主要就业单位
滑动查看更多
校友寄语
请输入
2002级校友丁刚,现任职中国兵器工业第四研究院技术安全与环保部部长,曾任中国兵器工业第四研究院损伤毁伤评估研究所所长。
学长寄语:
当下和未来的科技竞争在基础学科,力学就是其中之一;工程领域几乎都会用到的重要学科,力学仍是其中之一;让你具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拥有更广泛职业适应能力的学科,力学也正是其中之一。
2002级校友杨丕鑫,现任职佳通轮胎(中国)研发中心流程开发经理。
学长寄语: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数字化创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大部分都来自于高校的力学、土木、机械等有限元基础比较好的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2007级校友刘少宝,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研究员。
学长寄语:
力学是解决科学和工程问题的“利器”,能帮助我们在不同背景的项目中,利用力学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解决其他人难以攻克的问题。欢迎大家来西安理工大学学习力学。
2011级校友邱建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学长寄语:
作为一名专业的力学学者,学好力学能为未来深度交叉的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前途广大,欢迎莘莘学子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2010级校友姚永芳,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
学姐寄语:
力学专业知识可以和很多领域深度交叉融合,运用广泛。“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充斥着力学者的身影,愿大家未来在力学领域深耕创造,将专业所学服务国家。欢迎大家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图文来源: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
编辑:雷鲁杰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郭宏超 王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