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西理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专业名片
专业简介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之一,源于1937年成立的西北工学院水利系,历经西北工学院、西安动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农学院、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已有87年办学历史。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西安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历史
本专业所依托的学科于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并于2010年和2017年分别获批一级硕士点和一级博士点学位授予权,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完整培养体系。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为水利、国土整治、城镇供水、水土保持等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品德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
1.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思想素质高、学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农业水利工程及相近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并达到以下目标:
①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坚守执业规范,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②具有在农业水利及相近领域工程项目中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能力;
③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够组织和实施农业水利及相近领域的工程项目;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能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⑤具有健强的体魄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能够担负未来的社会重任;
⑥毕业生五年左右在本专业领域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并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生力军。
2.核心课程
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力学、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水利计算、地下水利用、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程水文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电工学及电气设备、城乡给排水、建筑材料、土壤学与农作学等。
3.专业特色
专业传承了87年办学历史,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厚理工基础,强专业实践,彰农工融合”的专业特色,培养了3600余名服务于农业水利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其在灌溉排水、土地整治、灌区节水改造信息化、城镇供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招生就业
专业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以水安全、粮食安全、土地安全为重点,着力培养能够从事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自2012年以来,每年招生2个班,约60人,招生类型有普通招生、贫困定向生、本硕连读生和新疆预科班等,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农业水利工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水安全、土地安全、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专业近三年就业率均超过98%,其中读研率达40%以上,考取的院校包括天津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院校。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研究等方面工作,毕业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包括中国电建集团、中铁建设集团、中国水务集团、政府管理部门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
资源平台
1. 教学资源
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本专业任课教师主编或参编《灌溉排水工程学》、《水力学》、《水工建筑物》、《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水库与灌区水利工程系统优化调度研究》、《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土壤物理学》等教材10余部,其中《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获陕西省年高等教育优秀教材特等奖;本专业教师讲授的主干课程《土壤学与农作学》入选陕西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和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本专业的《西北农田高效滴灌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教学科研平台
本专业依托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水电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水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水资源与水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省部级以上实践教学中心,建立了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室、水力学实验室、水泵及水泵站实验室、地下水利用实验室、土壤分析实验室、水化学分析实验室、智能人工气候室等教学科研平台;实验室面积约1500m2,拥有各类仪器设备400多台(套),为实践教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验室组成
师资力量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2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4位教师具有在国外学习、访学或合作研究的经历;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入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陕西省科技新星4人;12名青年教师在全国水利讲课比赛中获一、二等奖;16名青年教师入选学校“双百人才”工程、“杰出青年教师”、“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本专业聘请了10余名企业导师,建成8个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指导各类科技创新项目50余项。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业务精湛、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学科带头人
王全九,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校长助理。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现兼任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土壤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IJABE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灌排机械学报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土壤物能转化与数字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节水灌溉与作物生长、微咸水合理利用和盐碱地改良等方面研究工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5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申请获批国家专利20余项。
吴军虎,博士,教授,法国波城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地下水文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与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863”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横向课题60余项;在《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Journal of Hydrology》、《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Catena》、《农业工程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SCI、EI和ISTP收录,专利8项,出版专著1部,多次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青年学术骨干”和“科研先进个人”,2009年获首届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2020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二等奖,2021年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22年获教学名师奖。
白丹,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节水理论、技术和设备,灌排系统优化,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50多篇被SCI和EI检索,出版专著3部,编写教材1部,获得授权专利20多项,完成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和设计40多项。
费良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主要从事灌溉排水理论与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农业水土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土木建筑研究设计院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总工程师,兼任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家杨凌节水灌溉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土地学会理事,《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人民珠江》和《地下水》等期刊编委。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灌溉排水工程学”、“地下水水文学”、“灌排原理与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运筹学”和“高等农业水土工程”等课程。主持有关节水灌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土地整治和农业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研与生产项目7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出版专著4部;编写农业水利和节水灌溉方面的国家行业规范、规程2套,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研究生4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
白清俊,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十四五”河南鸭河口灌区续建配套规划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渭南市经开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设计及实施计划、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勘察、测量和施工等近多项项目。
史文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SPAC系统水分和溶质运移理论、中低产田改良等方面的研究。担任《农业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编委和《Agriculture Water Management》、《Geoderma》、《Irrigation and drainage》、《Water》、《Applied Soil Ecology》、《农业工程学报》、《水科学进展》、《灌排机械工程学报》、《灌溉排水学报》、《水力发电学报》等重要学术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8项,其它纵横项生产性课题20余项;参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73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水利部公益专项等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30余篇;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水利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校教学成果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
周蓓蓓,1982年2月,江苏徐州人,教授,博导,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副院长。2012年特评副教授,2013年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7年破格教授,2018年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计划,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科技新星,2022年入选霍英东青年科学奖,同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兼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土壤学会环境土壤分委会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编委、《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排灌机械工程学报》青年编委。研究主要方向为:农业水肥高效利用,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农业固废资源利用。入职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以及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等项目20余项,同时参与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等数2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参与出版专著5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参编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已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 49篇,申请并获批国家专利25项,国际专利1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奖一等奖2项,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聂卫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业水资源利用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等方面的研究。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y》、《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Biosystems Engineering》、《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多个SCI/EI期刊审稿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重点研发计划子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其它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授权专利4项,完成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和设计10余项;参与制定了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DB 61/T 943-2020);先后入选西安理工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和“科技新星”等称号;2016年获全国水利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2019年获得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西安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等。
科学研究
本专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围绕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水利、农业、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着力解决灌溉排水、土地整治、灌区信息化、城镇供水等方面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改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灌区信息化、农村电网及小水电设计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并在我国多地大面积推广应用。近5年,本专业教师承担科研及生产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到款2000余万元;研究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12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0余项。
实践创新与活动
本专业历来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实践和各类专业竞赛,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近3年,培养的本科生获得社会团体及个人设立的各类奖学金50多人次,其中获“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级奖励24人次、省部级奖励43人次。
知名校友与学长领航
陈正汉,陕西南郑县人,我国著名的岩土工程专家。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996年获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称号,并获得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陈正汉教授是我国非饱和土学术奠基人之一,在非饱和土和特殊土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岩土工程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湿陷性黄土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岩土工程师》和《防渗技术》等学术杂志编委。
田军仓,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本科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曾任宁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全国水利水电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水利教育协会理事,全国水利高等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节水灌溉理论和技术、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资源工程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19项。主持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个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和参编教材3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
在云端里思索,在泥土里生活,
在岁月中一直洒脱
作为西理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一名学生,在西理工待了整整10年时间,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的学习,很荣幸成为西理工的一名学子。从内心感激西理工的培养和教育,使我从懵懂无知到掌握专业技能知识,从胆怯内向到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西理工给与很多学习奖励和出国交流机会,促进我们学习的同时,对日常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感恩有您,我的母校!加油,大家!
——农业水利工程061,杨婷
广州地理研究所
走在梦想的路上
作为西理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母校不仅给予我无限的知识,还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科研兴趣。从本科入校的未知,到博士毕业时胸怀梦想,在西理工度过了我最美的青春时光,感谢母校。西理工学子个个意气风发,求学热情高涨,即使工作后,母校的点滴回忆也时常涌上心头。母校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愿你们胸怀理想,信念坚定,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农业水利工程061,唐双成
扬州大学
梦想从这里起航
很荣幸自己能就读于西理工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回忆起刚入学的懵懂到如今的而立之年,现在美好的一切皆从这里起航,感谢我的母校和老师,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感恩,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严谨的思维方式和笃实的做事风格,步入社会才体会到母校和老师的用心良苦和自己成长蜕变。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学生活是自我内在和外在的一个塑形提升期,他是个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珍惜自己在校的每一处脚印,踩实它,这一个个脚印都将成为未来自己的巨大财富,祝福你们!
——农业水利工程061,刘天成
陕西地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院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西安理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里接受生命的洗礼、技能的打磨,意志的磨砺,最后迈向人生的竞技场。七年的时光,送走一届届热情的师兄师姐,又迎来一届届可爱的师弟师妹,我在这里度过最精彩的青春,留下最珍贵的回忆。在这里付出的努力,留下的汗水,珍惜的时间,最终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师弟师妹们在这殿堂里,找到你们自己的路,也希望母校桃李满园,蒸蒸日上。
——农业水利工程071,王蕊,陕西省泾惠渠灌溉管理局
人类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创新思维更璀璨
时间如白驹过隙,作为西安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在西理工度过了难忘的七年大学时光,完成了本科、硕士的学习。我很荣幸成为西理工的一名学子。感谢母校--西安理工大学,在这里七年的学习和试验生活,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得到了成长。常“回家”看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衷心祝愿母校西安理工大学蒸蒸日上。
——农业水利工程091,王锦辉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寄语考生
亲爱的考生、家长,您们好!
欢迎报考西安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农业水利是关系国家水安全、粮食安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事。做好农业水利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是实施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理工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以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专业底蕴,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基础,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育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办学理念,倾力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理论和知识,并能在水利、国土整治、城镇供水、水保和农业等部门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目前,本专业已为国家培养了3500余名服务于我国农业水利事业的专业人才,在水利、国土整治、城镇供水、水保和农业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欢迎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投身于我国农业水利工程事业,助力国民经济发展,担当历史使命,实现人生价值!
欢迎报考西安理工大学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图文来源:水利水电学院
编辑:黄亮
责任编辑:马英杰
审核:周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