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我校在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申昊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

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



成绩出炉


近日,“申昊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圆满结束,本次大赛于湖南长沙线下举办。参赛作品经现场评审、分组答辩和冠军争夺赛三个环节的专家评审,除冠军、亚军、季军外,本次大赛还评选出一等奖25项,二等奖86项,三等奖170项。其中,上海高校获得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

我校共有6支队伍入围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夺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并位居全市高校首位。同时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据悉,“申昊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由湖南大学承办。本届大赛以“智能、共融、协作、创新”为主题,在全国各研究培养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吸引了广大研究生踊跃参与,本届大赛共收到来自23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77支队伍报名,经初赛评审,最终有来自9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88支队伍进入决赛。



接下来,让我们

一睹获奖团队风采


Dragon-Mario管道巡检机器人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

Dragon-Mario管道巡检机器人

所属组别

集成组

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

杨扬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盛士强(队长)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陈欣鹏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牛童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赵永健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齐宇燕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针对现有管道检测机器人姿态调节困难、避障能力弱、弯管通过能力差等问题,本项目研制一种能够应用于复杂管道的灵活性强、管径适应范围大、牵引力大、越障能力强的轮式管道检测机器人,用于复杂管道巡检。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非常荣幸能够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二等奖,这对我们团队来说是一份巨大的鼓励和肯定。感谢上海大学机自学院在团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和培养,为我们在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感谢杨扬老师对我们作品的全程指导,他不仅在日常的教学中倾囊相授,还在团队遇到困难时给予我们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支持。在未来的学习与研究中,我们团队将倍加珍惜这次获奖的经历,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四面八方队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

基于摩擦电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感知部组件

所属组别

部件组

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

张泉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徐良(队长)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罗利进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曹甜琪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周王杰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本作品设计了一种用于步态分析和腰部运动捕捉的基于柔性材料的摩擦电(TENG)运动感知系统,包含智能安全带和鞋垫。通过将该系统整合到一个下肢康复机器人中,形成了能够进行用户识别、运动监测、机器人操纵以及游戏强化训练的一体化康复流程。有效提高了机器人辅助下肢和腰部康复的智能化与性能。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感谢张泉老师及课题组和机自学院对我们参加比赛的支持和对我们作品的认可。这个奖项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是对我们团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鞭策。我们深知机器人领域的进步离不开分享和合作,希望通过我们的项目,能够为其他研发团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惊天魔爪团

(全国二等奖)


项目名称

基于折纸结构的摩擦电多模态感知柔性爪

所属组别

部件组

学院

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

金滔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

团队成员

陆逍(队长) 计算机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陈凯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周承昊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陈超凡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陈豪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本项目开发了一种基于螺旋结构的折纸摩擦电传感器,既可作为柔性人机界面,又可作为实时控制和机器人感知的传感器。我们使用其完成了智能小车、消毒机器人、Unity游戏、UR机械臂的控制;也缩小尺寸作为触觉传感器集成到软夹爪中结合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形状识别、材料识别。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能拿到本次奖项很开心,首先要感谢指导老师全力的支持与辅导,也要感谢学校给予的平台让我们有这次机会。之后我们会继续保持,不断前进。至于比赛经验,保持平常心吧,只要做到自己认为的完美,不留遗憾就行。同志们,冲!


雪糕队

(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

速度自适应变刚度跑步机系统

所属组别

集成组

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

崔泽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唐越(队长)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寇阆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谢琅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杨其双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熊紫湘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速度自适应变刚度跑步机系统,结合了分离式双跑台、变刚度机构、主动升降机构、剪叉导向机构及重力平衡机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双侧跑台的速度、竖直刚度和高度的独立主动控制。该系统可以通过对偏瘫患者的健康侧腿施加刚度扰动,来激发偏瘫侧腿的运动响应以进行康复训练。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这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成长的旅程,也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首先,感谢评委们的肯定和认可,这个奖项是对我们团队辛勤工作的最好回馈。同时,也要感谢导师的指导和支持,您的智慧和鼓励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动力。其次,感谢团队成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为实现我们的目标努力奋斗。这个奖项是你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最后,这个比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和挑战,让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会以这个成绩为契机,继续不断进取,为更高的荣誉而努力。


海面小纵队

(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

异构多无人艇区域信息采集系统

所属组别

仿真组

学院

未来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

宋锐 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

团队成员

宋子龙(队长) 未来技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张嘉朝 未来技术学院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吴建军 未来技术学院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针对指定的不规则封闭海域进行多智能体的动态规划,各无人艇实现全区域的有效覆盖,保证能够探查到区域内所有静目标。在发现和探查不同属性的多个静态目标过程中,能够以指定角度稳速稳向控制单个或多个无人艇抵近静态目标完成观测动作,确保探测载荷可以获得目标的高精度位置、速度等信息。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团队合作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比赛团队需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不同成员的技能和知识可以互补,帮助克服各种技术难题。

早期规划和设计:在比赛开始之前,需要制定清晰的规划和设计方案非常重要。分工合作,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注重细节和稳定性:在比赛中,细节决定成败。针对答辩问题组好准备的面面俱到。

保持乐观态度:比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压力,保持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团队克服困难。


农机小队

(全国三等奖)


项目名称

分离式大棚自主施药机器人

所属组别

集成组

学院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教师

李楠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师

团队成员

刘智远(队长)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印鹏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罗顺原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潘浩钧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褚杰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项目简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温室大棚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研究适应大棚环境下自主作业的智能设备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团队致力于解决温室大棚花卉培育过程中施药环节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喷药供药分离式的大棚自主作业机器人。机器人具备自主导航、自动喷洒和传感器监测等功能。它能够代替人工完成施药任务,解决了传统施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问题。机器人配备新型喷洒设备,保证喷洒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施药效率,减少了农药浪费和环境污染。我们坚信这项创新技术将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推动温室大棚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获奖感言与经验分享

很荣幸能够在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奖项,这次比赛不仅仅是一场竞争,更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旅程。我们从其他参赛者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创新性的想法,感谢他们的激励和启发。

我们也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他们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宝贵的指导和支持。没有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我们无法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

最后,我们要感谢我们团队中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和奉献。正是大家的团结合作和不懈努力,才使我们能够取得这成绩。这个奖项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我们将继续努力,追求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热烈祝贺以上获奖团队!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以“制造强国”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旨在培养机器人领域国家急需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提升研究生的机器人创新设计能力,服务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备战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本次大赛前,在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下,在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配合下,研创中心邀请专家老师开展培训交流会,为国赛团队进行一一指导,改进完善设计,提高项目展示效果。

今后,学校将持续构建并完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体系,以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培育八大基地为平台,做好项目培育孵化工作,期待我校团队来年继续勇攀高峰,更上一层楼!



往期推荐


科研动态|材料学院博士生一作在《Small》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叮!萌新们,这儿有一份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和嘉定校区的美食攻略~



上海大学研究生融媒体中心


文案整理|何月飞

编辑 编审|乔维妙 姜怡卓 楼舒岚 王澜



为上海大学研究生“一键四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