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触网经历-个人视角下的互联网发展史

沙枣树下说新语 奎林说 2022-12-15


回顾的文章,想写全是太难了
1993年我上大学时,接触到了286电脑,神神秘秘的机房,黑底白字的DOS界面,晦涩难懂的Pascal语言。第一次接触电脑可没那么开心,是对未知的担忧,这家伙这么复杂不好玩。后来多亏微软慢慢出了图形化操作系统win3.1什么的,到了1995年,win95横空出世。在兰州大学图书馆(积石堂)四楼,我们图情系老师有办公室在那里,也有机房,我和上铺武群辉懵懵懂懂,摆弄了起来,有个光盘上有游戏!为此我们两个在那里度过了好多个通宵。
毕业来到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图书馆,正赶上军校校园网和军队网的建设时机,我是地方大学毕业生,要去山西忻州大山里的黄龙王沟军训三个多月,为此错过了一些学习的机会。陈海华空政院毕业的,他不需要去军训,他是个计算机大牛,后来我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
1997年12月的时候,馆里在大家的建议下开通了互联网拨入服务,那时候拨入的是北京的长城网,用军线拨入的,一个电话,一个小猫(调制解调器),一根网线,滴滴答答地就连入了互联网。
好新奇的世界!
那时候腾讯都还没成立,网站都是慢慢从报纸、网页超级链接、软件光盘等等上知道的。雅虎、网景、瀛海威、MSN、ICQ等等的。华军个人软件网、陈肇宇(记不清了,好像就是这三个字)等等一帮早期互联网网站建设者冒了出来。
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我每天都在上网,那时候我上网的网络下载速度最高5K/S,现在看来难以想象。在这样的网速下,我看新闻、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视频处理技术、学习PhotoShop处理和制作图片,这么多内容,我最喜欢的就是软件网站,我觉得软件太神奇了,可以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软件,能完成那么多好玩的事情,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
那时候的珠江路还是很火的,后来有个网站叫“珠江路在线”,我几乎天天看,还有个极速在线8080.net,上面有个栏目,是关于珠江路的,每天都有个小编拍珠江路见闻,发到网上,我一直在看,其实这个形式就是后来各种街拍什么的了。那时候的珠江路,名不虚传,“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我几乎每周都要去珠江路买软件光盘,买回来一摞子,细细翻看各种软件。去珠江路淘金,是陈围、黄凯、陈海华带我走进去的。后来买的光盘多了,馆里让张岚专门给光盘编目,管理起来了。
上网多了,见识也多了,再看军队的校园网里,确实没什么好看的了。那时候慢慢地,网络上很多公司出来了,还提供免费的个人空间给大家使用和学习。我当时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东西,我就把一些好看的网站扒下来,修改,上传到我的空间,填上自己的内容,建起了个人网站。但是那时候的网络服务很不稳定,过不了多久,免费空间也就没了,况且5K的网络,上传个东西吓死人啊,所以在互联网上建站的事慢慢就不搞了。
当时陆院图书馆的校园网建设还是处在军校的领先位置的,经常有同行来交流参观。有一个院里机关带了国外人来参观,当时是我演示光盘塔系统的,我记得期刊上新闻还出了照片,我应该留下的,现在肯定找不到了。
我觉得我的思想很符合互联网精神,我喜欢分享。
看到这么多信息,我就想学互联网上的华军(现在华军网还是互联网第一大软件网)在军网上建立自己的软件网站,把我看到的东西分享给广大战友。软件网的建立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从简单到丰富,从简陋到美观,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默默的努力。那时候的我,除了吃饭睡觉看书,不锻炼,不出去玩,整天整夜就坐在电脑前,鼓捣网络和系统。
光盘上的软件出得慢,不方便,我就从互联网上down下来,重新分类组织,把它放在我的网站上。起初我的网站没正式的名字,我记得“绿茶坊”软件站,这个名字是我老婆起的,还有个动画logo,是军网上不知道哪个战友给做的。
就这样慢慢积累,那么慢的网络,我的网站上积累了4000多个软件,不可思议的是,每个软件我都会试用,研究,看看它的可用性,兼容性,然后把能用的版本放在我的网站上。由此我养成了一个很强的良好习惯,天然对软件的使用有熟悉感,所以我后来对软件的使用没怯过场,包括对那些复杂的开发环境做配置也不在话下。
在建站的过程中,我学习了互联网知识、windows知识、网络知识。和老婆认识后,我们每天去图书馆(当然我在图书馆工作,肯定要去了,她是计算机教员,不用坐班),去学习。我除了工作,就是学习IT相关知识。在陈海华的启发下,我学习了大量的微软相关的课程,去考了当时很热的微软、思科认证证书。主要有MCSE微软认证解决方案专家、MCP是微软认证产品专家、 MCDBA微软认证数据库管理员、CCNP思科认证网络高级工程师、CCNA思科认证网络助理工程师...后来还学了互联网课程,准备去考互联网管理大师资格认证的,由于各种原因,没去考。(这些科目考试费很夸张的,当时工资才多少~)
那时候服务器我们用大多用的WinNT Server4.0版本,PC用的Win98,由于工作需要,成天鼓捣硬件和软件。当时,《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等等的杂志和报纸是我的最爱。后来建立电子阅览室,有几十台电脑要装,我记得我查阅资料,制作了带有局域网络功能的启动软盘,利用软件包发送的安装方式来安装电脑,当看到黑底白字的屏幕上,翻动的英文字幕,慢慢走动的白色滚动条,别提有多高兴了。(鉴于篇幅,工作相关内容就不写了,那太多了)
在维护个人软件站的期间,我每天上网去看各种好玩的信息和软件或者脚本。后来,我给绿茶坊架了个论坛,每天去官网去看各种插件,好玩的东西,当时全军网络畅通,论坛上集聚了大量的战友在玩,包括院校、上级机关、野战部队......很有成就感,那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军网社区。
后来,网络游戏火了起来,当时有个游戏叫《传奇》,我在军网架了私服,太火了。在最火爆的时候,我就研究游戏脚本、数据库结构、图片等等的,根据样例,试着猜测那些组件的功能,根据游戏里的副本、任务。我设置了制作“酸菜鱼”的任务,完成任务,打怪,可以爆出顶级装备,这时候的我已经成了游戏策划了,因为是个人站点,我天马行空、无所顾忌,怎么好玩就怎么来。
以至于野战部队很多网友说,陆院院长我真不认识,但我知道绿茶坊和奎子。院里的战友有各种软硬件问题,都会找我咨询,有个战友哥们,关系很好,领导让他修个电脑,他就问我,让我帮忙看看,我看了觉得是主板出问题了。他给领导说:奎子看了,没得修,换吧。其实把我抬高了,我哪有那么厉害。
1999年爆发了科索沃战争,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率不高,移动互联网还在猴年马月。当时,我赶紧制做了绿茶坊一个子站,每天我会把互联网上的消息,拷贝下来,利用U盘传输,发布在我的网站上,多少人在看!
后来馆里利用Lotus公司的系列软件建立特色数据库,这套软件也是陈海华熟悉和采用的,确实很好用。当时我个人负责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叫做“武器装备数据库”,里面每一条记录都是我手动一条条建进去的,是每一条!我真的理解了,“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用心做!”,量变就会质变。现在看看我,怕过干活吗?
1997年刚到陆院图书馆的时候,我在流通部,刚工作有点迷茫,还看了些小说。那时候书库是封闭的,取书要跑到书库里去拿,每次我都会小跑进去拿书,快速拿出来。夏天,书库里可真闷热,我从北方来还真一下子适应不了。后来被调到技术部,接下来的1998-2004,我看的书几乎全是有关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当时,利用上网方便的条件,我知道了开源软件,开源社区,我利用这些知识,个人做过至少20个web类的管理系统、新闻系统、车辆管理系统等等。当然,如果是桌面版的软件,我是连界面都编写不出来的。我应该是没有编程天赋的,学了那么久,都学不会。不像我老婆,科班出身,又爱学习,我认为登天难的编程问题,都被她轻易解决了。
从1997-2020,真的是见证了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话题如果写起来,那真的是整整一本厚书!下面我把一些基础知识列一列,算是对互联网发展的记忆。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用的是一根64K的国际专线。1994年5月15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首套网页,用于介绍高科技发展情况,其中一个栏目还提供包括经济、文化、商贸等方面的信息,后更名为“中国之窗”,成为中国利用国际互联网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1995年,北京中关村南边,架起了一块巨大的指示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瀛海威时空”的广告牌,创始人张树新女士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第一人”。该公司推出全中文的网络,面向普通家庭开放,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当年的中国人,对广告还不是那么司空见惯,很多人以为这是块路牌,包括交警也被它误导了——这信息高速公路是哪条路?
1996年,留美归国的张朝阳创办“爱特信公司”,推出“搜乎”,后再改为“搜狐”。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在中国出版,去年出了第二版,可以找来看看。1996年11月19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西门附近,中国第一家网吧开业---实华开网络咖啡屋。
1997~2000年,互联网在中国逐渐流行开来,这几年诞生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互联网公司。网易:1997年6月;搜狐:1998年2月;京东:1998年6月18日;腾讯:1998年11月11日;新浪:1998年12月;阿里巴巴:1999年9月9日;百度:2000年1月。互联网寒冬:2000年,全球科技网络泡沫破灭,中国也受到影响,新浪、搜狐、网易等企业经营惨淡,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都面临着倒闭的困境。
2003年,寒冬逐渐过去,网易、搜狐、新浪陆续实现全年盈利。2003年上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淘宝网,此后成为全球最大的C2C电商平台;下半年,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这一年,孙志刚案在网络上轩起大浪,网络舆论影响了现实社会,为此,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
2007年6月25日,国家发布《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是中国第一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它将电子商务服务业确定为国家重要的新兴产业。
2009年10月20日,奇虎360高调发布永久免费的杀毒软件;11月11日,“双十一”购物走上互联网历史舞台。该活动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2012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年底,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首次超过台式电脑。中国出现手机预约出租车的软件,标志着移动互联网已深入百姓生活。此后,打车软件风行一时,“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通过补贴让利开始“烧钱”大战,一度引爆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直至交通运输部提出对出租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打车软件之争才逐渐降温。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2017年,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公司很多,但大部分钱都让BAT等巨头挣走;自媒体大热,知识付费崛起;出现了区块链、人工智能、新零售等概念;共享经济大火,出现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电动车,甚至共享马扎、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等。
2018年,互联网行业寒冬?大裁员;年初大热的区块链也理性了;新零售概念大升级;AI(人工智能)赋能;5G商用加速,以华为为傲;P2P爆雷潮席卷;国产手机品牌逐步崛起;游戏行业凄惨中迎来黎明;互联网造车潮,交付少;共享经济走向理性。
2019年,学习强国上线;“贩卖焦虑”的咪蒙注销;夸夸群走红;996”引发热议;华为上美国“实体清单”,遭遇断供潮;5G商用元年,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获颁5G牌照;乔碧萝殿下直播翻车,“萝莉变大妈”;马云宣布“退休”;贾跃亭申请个人破产清算;阿里巴巴重返港交所......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钉钉被打低分;微博热搜整改一周;直播带货成潮流;蚂蚁金融处于风口浪尖;瑞幸咖啡造假;蛋壳公寓暴雷;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入驻社团团购;TikTok在美国遭禁令;共享充电宝翻车;腾讯老干妈诉讼事件;华为出售“亲儿子”荣耀;疯狂、梦幻、惨烈的电商直播......
纵观互联网事件的发展,是不是感到越来越江湖了?这后面的细分,可能几部书也写不完。
网络再纷繁,我们不能忘了初心,不要被五彩缤纷的泡泡眯了眼睛。认清自己,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瓜再大,不是我们的。
后面的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没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