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评论 | 守护好生态红线区,建设好“美丽苏州”
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须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形成生态安全格局
其中
自然保护地既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也是重要抓手。实行国家公园体制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19日,习近平总书记
致信祝贺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开幕
强调要携手创造世界生态文明美好未来
建设国家公园目的是为了建设公园国家——美丽中国,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国家公园,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国家公园具有全民性、公益性、共享性,全民共享理所当然包括后代子孙的代际共享。
很显然,这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种生动诠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中,“六项原则”形成一个科学严密的逻辑体系,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把握“三期叠加”的特点和机遇,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从持续好转发展到根本好转的重要路径。
结合实际来看
苏州虽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国家公园的客观条件
但丝毫不影响苏州人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早在2013年
苏州就对全市的生态红线区
进行了全面从严划分
目前,苏州列入该《规划》的生态红线区共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渔业水域、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公益林、太湖重要保护区等11大类、103块,总面积3205.52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的一级管控区面积141.76平方公里,限制开发的二级管控区面积3063.76平方公里。
如果说
从严划分生态红线区还只是第一步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
苏州同样有板有眼,一着不落
“真山真水园中城,假山假水城中园”
从苏州人的“园林情结”中不难看到
苏州人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强烈愿望
而愿望变成现实的最好途径无疑就是行动
期待人人都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来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转变生活方式做起
共同守护好苏州的生态红线区
为“美丽苏州”提供支点
来源:《苏州日报》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