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宋健平:清理非洲“疟疾死神”,救死扶伤誉满中外杏林

蔡敏霞 广东科技报 2022-06-18
礼赞共和国 追梦新时代

“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


在医疗科技发达的今天,仍有一个地方饱受疟疾的摧残,那就是非洲。科摩罗、莫埃利、昂岛、基里维纳岛、多哥、马拉维等非洲疟疾流行的地区都有宋健平的身影,在宋健平出现过的地方,疟疾都“荡然无存”——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人数下降了98%。目前莫埃利、昂岛已基本消除疟疾。201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宋健平在基里维纳岛建成了三级抗疟系统,完成全民服药工作,如今,该岛的疟疾病例显著下降,实现了疟疾零死亡。宋健平和其团队以全球抗疟史从来没有的高速度,在非洲国家快速控制疟疾流行成功的事迹得到了国际认可。


宋建平(前左一)与医护人员合影。

漂“洋”过“海”  克服困难从事疟疾防治工作


1978年,年仅15岁就以优异成绩考上江西中医学院的宋健平,毕业后不久就在当地成为小有名气的中医医生,然而,为了掌握更多医学知识,造福人类的理想让他选择继续深造,也因此开始他几十年的疟疾“缘分”。1986年7月-1988年8月任江西省会昌县中医院医师,1988年9月-1998年8月任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副教授、讲师、主治医师。2001年9月-2010年8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员、硕导。2010年9月-2017年12月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园主任、博导。2018年1月至今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


2003年7月,宋健平作为临床研究负责人组织了第四代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哌喹片在柬埔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4个国家7个医院进行临床试验。那时的柬埔寨,内战刚刚结束,宋健平及其团队不仅要翻山越岭,走过泥泞颠簸的山路,还要冒着误踩地雷的风险,但他带领着团队没有退缩,为的就是得到更充分的临床数据,为青蒿素复方治疗疟疾研究提供科学数据,取得新的进展。


 “上刀山,下火海”,宋健平及其团队研制的青蒿素哌喹片于2006年获国家I类新药证书,取得了包括美国在内40个国家的国际专利保护,32个国家的商标注册,获得“第14届中国优秀专利奖”,广东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取得“科技部重点新产品项目”立项,目前青蒿素哌喹片已在24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


作为项目负责人,宋健平长期在疟疾流行地区从事疟疾防治工作。2007年,宋健平及其团队前往非洲岛国科摩罗,先后率领疟疾防治技术人员42人(168人次),工作7120个工作日,利用中国原创的青蒿素复方,对科摩罗(80万人口)实施了快速控制和清除疟疾方案。在那里,他们有人感染了疟疾、有人得了登革热,但他们没有退却,与当地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抗疟员一起,开展了全民服药、群防群治、培训督导、药品和设备发放和民众健康教育,通过科摩罗媒体电视、报纸专题宣传相关知识达60余次,张贴全民服药海报、横幅、防疟宣传画12,000张,采集血片85,000余张,培训技术人员236名,村级抗疟工作者近4,000名。辛勤劳动,终得回报: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人数下降了98%。目前莫埃利、昂岛已基本消除疟疾。为表彰宋健平对科摩罗消除疟疾做出的重要贡献,2013年,宋健平受到了科摩罗总统表彰。


2016年12月,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顾问专家组项目交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承担。接到任务,已是临近春节,原本准备和妻子女儿过个团圆年的宋健平,再次告别家人,春节前赶到圣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几内亚湾),接管疟疾防治顾问组工作,成立了中圣普联合抗疟工作组,指导和组织圣普开展抗疟工作。


2018年3-6月,宋健平又出现在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在这个国家开始了的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项目。根据巴新卫生部门的考量,示范区设在远离首都的基里维纳岛,年过半百的宋健平依旧多次不辞辛劳,经历海上颠簸一天一夜之后到达岛上开始工作,仅仅三个月,他们就在基里维纳岛建成了三级抗疟系统,培训卫生中心技术人员和抗疟员300余人,开展数场各种民众防疟知识为主的健康教育,完成了全民服药工作。如今,该岛的疟疾病例显著下降,实现了疟疾零死亡。于此同时,宋健平还完成了中国-巴新疟疾防治中心的建设,为巴新培养了一批中、高级疟疾防治技术人才。还在多哥、马拉维等非洲国家进行各种抗疟工作。


  

推广中国抗疟模式  蒿抗疟技术成中国名片

用中国经验服务非洲,他们进行的是一项艰难的事业。不仅要远离祖国家人,面对陌生环境;还要忍受物质匮乏、信息落后的医疗条件;而这其中,突破西方国家技术壁垒才是最难的。但十年一剑,终得回响,他们以全球抗疟史从来没有的高速度,在非洲国家快速控制疟疾流行成功的事迹终于得到承认。


2015年4月20日和2016年11月22日,宋健平作为世界卫生组织临时疟疾顾问,分别参加了WHO的全民服药证据评审专家会和《关于疟疾全民服药操作手册起草委员会会议》,会上介绍了科摩罗快速清除疟疾的经验,相关成果被WHO新编全民服药指南采纳,推动WHO向全球推荐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策略。


科摩罗联盟副总统兼卫生部长福阿德·穆哈吉说“青蒿素复方快速清除疟疾项目直接或间接节省1100万美金的财政支出,同时挽救了科摩罗因疟疾死亡的民众生命,科摩罗会因为清除疟疾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升国民收入水平。”。


2015年5月8日科摩罗副总统穆哈吉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发言宣布了中国支持科摩罗快速控制疟疾取得的成果。


2015年12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约翰内斯堡会见科摩罗总统伊基利卢。伊基利卢表示,科方感谢中方长期以来给予的帮助,特别是在科摩罗实施的抗疟项目使科人民极大受益。


2017年4月20日,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首届中非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研讨会上高度评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帮助科摩罗清除疟疾所取得的成果。宋健平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2018年1月16日,外交部长王毅亲切慰问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派驻圣普的疟疾防治顾问组成员,他强调,两国抗疟的援助工作效果显著。2017年圣普疟疾流行传播得到了平稳控制,全面提升了圣普的公共卫生环境。


2018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中共代表团在莫尔兹比港实地考察了中国-巴新疟疾防治中心。李希书记充分肯定了宋健平带领的广东蒿抗疟团队,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国抗疟模式,帮助巴新人民解决疟疾困扰,有方案、有实践、有成效,希望积极扩大影响。


2018年9月1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在多哥洛美的第二届中非复方青蒿素清除疟疾研讨会上指出,广州中医药大学采用的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群防群治的方案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快速清除疟疾方案。


2018年11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尔兹比港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会谈期间,奥尼尔表示“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对巴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支持、中国医疗队对巴新偏远地区疟疾防控的帮助以及中方在巴新不久前震后救灾重建中及时施以援手……”。


国际社会对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示范项目给予了高度关注。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机构均先后予以专题报道,为中国青蒿素走向世界、造福非洲人民开辟了新的道路。


近年来,复方青蒿素及清除疟疾技术已成为外交部、商务部和卫计委对非工作和宣传的一张“中国名片”。



弘扬523精神的“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宋健平致力将中医整体辩证观运用到疾病防控领域,带领团队在柬埔寨、科摩罗、巴新基里维纳岛成功实施的快速清除疟疾方案,是采用青蒿素复方全民服药、群防群治,采取群体辩证施治方法,灭疟求本,通过创新疟疾防治新策略,从个体治疗扩展到群体药物干预,从杀灭原虫无性体到清除配子体,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疟疾防治方案,为疟疾流行国家快速控制疟疾提供了一条新路经,也为世界卫生组织早日实现全球消除疟疾的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宋健平继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523精神(在困难条件下完成523个项目,发明出具有世界水平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在最困难的时刻,在最危险的地方,开拓进取,不断完善、优化复方青蒿素控制/清除疟疾技术,挽救了世界因感染疟疾而濒临死亡的民众生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以自己的行为成为广大医务人员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被一线民众誉为“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他为保障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宋健平,1965年出生于江西会昌,中共党员,研究员、二级教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宋健平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尤其是热带病临床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青蒿素防治疟疾、全球疟疾防治策略研究和治疗糖尿病中药开发,是我国青蒿素复方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团队主要成员,在《自然·遗传》、《柳叶刀·传染病》、《临床传染病》等国内外知名杂志发表或合作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先后主持和参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和省部科技奖。



编者按:根据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六部委《关于开展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今年5月,广东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选的通知》,推荐遴选 了10 位“最美科技工作者”人选。为此,本报特开展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



文字 蔡敏霞 综合报道

编辑 蔡敏霞

图片 受访者提供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团队出品


相关阅读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马骊:“当被别人需要的时候,也是幸福”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张敏州:“中西合璧”开拓急危重症救治新领域


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刘超:让“DNA”开口“说话”的警务技术专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