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手绘|爱不够的桔梗
【作者君简介】
颖儿 |博物绘画爱好者
2014年开始关注博物学,进行博物绘画的创作和推广
曾为以下博物书籍绘制插画
▼▼▼
√《呦呦有蒿-屠呦呦与青蒿素》
√《燕园草木补》
√《崀山草木情》
√《滇香四溢》等
2015年11月赴北京大学
参加中国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做发言
2015年12月赴武汉/北京/上海广东
进行博物绘画传播活动
有朋友说,你爱上桔梗了。
是的。
因为我找不到不爱的理由呀。
虽没有繁多的花瓣,没有丰富的色彩,没有成簇的花丝,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浓烈的芬芳,没有高大的植株,没有神奇的药效,但是,桔梗仍然是特别美丽的野花,不是么?
尤其在绿肥红瘦的夏末秋初,幽暗的荒山林缘,老远就能看到草丛中那一抹蓝紫,亮晶晶的,带着几分仙气。每次看到,都能让人精神一振,走近,凝视和触摸大铃铛般的花朵和玲珑有致的花蕾,清透,滑润,优雅,静谧,不由得感慨造物主的了不起。
曾画过两次桔梗花。第一次是三年前用彩铅在纸上画,第二次是今年夏天用丙烯在原木片上画。还写了文章来纪念(桔梗花的智慧 | 原木手绘杯垫)。但是油性彩铅的颜色略显灰暗,原木片粗糙刻画不了细节,都不足以表达我对桔梗的爱慕之情。
▲彩铅桔梗和桔梗杯垫
怎么办?必须伺机再画一幅,别无他法。而且再画的话,争取画出桔梗不同角度的美。
欲画桔梗,观察先行。从七月初发现第一朵桔梗花绽放开始,就特别留心龙回头栈道附近的野生桔梗和小区里种植的几株桔梗,断断续续的观察一直持续到八月末种子成熟。
小区里那几棵桔梗郁郁葱葱,盛花期的时候,每株上都密密匝匝拥挤着几十朵花,手痒的我偷摘了几朵回家解剖观察。也不是故意偷,每次去的时候都恰好四下无人(不过感觉这个借口好牵强)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后来和朋友聊,被安慰说那几朵桔梗花是为科学献身,而我的行为“窃花不能算作偷花”,好吧,心里顿觉舒服了一点点。
▲解剖现场
攒齐了根茎叶花果的资料,开画。为了突出结构,我先用黑色的防水针管笔画了线稿,然后水彩上色。不想这事那事总打岔,一幅四开的画竟磨蹭了大半个月才完工。
▲完整手绘
▲完整植株
桔梗的叶片从卵圆形到披针形都有。我画的这种卵圆形的叶片一般长在茎的最最粗壮的部分。
桔梗的花蕾鼓溜溜的,侧面看上去像顶贝雷帽,俯视像颗幸运星,中国古人见到它想起的是包袱和僧帽,因为桔梗又叫僧帽花、包袱花;而外国人看到它的花蕾,想起的是气球,所以桔梗的英文名字是 Balloon Flower .
而且我剖开了一个花蕾,“星星”的中间,雄蕊抱着花柱,正在养精蓄锐呢。
桔梗是虫媒花,花瓣上的深色纹路指引了花蜜的方向。小蜜蜂循着纹路爬到花心,背上不知不觉粘上了花药上的花粉。再造访下一朵花的时候,花粉蹭在柱头上,又不知不觉顺便传了粉。
我用不同的方式,解剖了两朵桔梗花,一朵仅仅剥离了花瓣,另一朵将整朵花纵切,窥见了柱头和子房中心的秘密。
桔梗的果子横切,可以看到子房被分隔成五个小房间,每个小房间里都排列着许多黑亮的小种子。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种子的形状就像缩小N倍的黑豆,每粒种子都有大半个浅绿色半透明的环状物,植物志上并没有找到相关的描述,不知道是什么……(哪位大神知道可以告诉我,感谢感谢么么哒!)
桔梗的根有点像人参,可以用来做咸菜,也可以入药。不过,药店和超市买到的都是人工种植的桔梗。因为在野外,野生的桔梗并不多见,想必是秉承实用主义的人们多年来锲而不舍不断采挖的后果。
虽然桔梗不是濒危物种,但是刷山时偶尔看到耀眼的蓝紫,仍觉得珍贵无比。觉得自己好幸运,因为在葫芦岛每年夏天都能有几次邂逅野生桔梗花的惊喜。
感恩。
再放一张手绘全图,结束!
画材介绍
水彩纸:康颂丹枫叶
毛笔:秋宏斋的蒲公英和小染
水彩:史明克
-END-
如果喜欢,转发哦
编辑|西遇
重 拾 自 然
— 让科普更加科学 让科学更接地气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号: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注:本公众号由重拾自然工作室运营
重拾自然工作室长期承接以下业务:
野外科学考察,物种鉴定,科研材料采集,户外拓展活动与博物旅行,家庭园艺,自然、文创课程分享,自然类自媒体运营与主题影展,基础农产品推广与自然农业传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动和产品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阅读者在个人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谢绝改编、摘录、部分转载,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转载时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并保留本声明。超出上述许可的范围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印刷品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先发函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联系。如有非法转载,将追究一切侵权行为。公众号长期接收自然类原创文章,投稿可发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