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黄 | 5000m高山上的巨物
作者 | 诺诺
本公众号创始人,基础科研工作者,科普践行者
由于在西部地区工作,难免时不时的因为工作需要进出西藏,从2015年开始在神秘的墨脱做植物考察工作以来,已经多次经过318国道线上林芝附近著名的色季拉山了。
但由于在墨脱的研究工作进行的特别艰难,所以每次经过色季拉山的时候要不是就匆匆忙忙的要一天之内赶路进墨脱(林芝-墨脱的路大约是400km,在2015年时候还有通麦天险,得10小时以上的行车才能到达),要不就是结束墨脱的考察工作后筋疲力尽的出来,也是赶路,每次经过这个传说中的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最佳观景台——色季拉山的时候,都只是短暂的停车放放水便匆匆离开了。
南迦巴瓦峰
直到一周前再次从林芝返回成都的过程中,我才下定决心要从垭口爬到色季拉山的流石滩上,去找寻一下在朋友圈早就出名的高山巨人——塔黄。
当天的天气并不怎么好,云层很厚,但是能见度却还算可以,所以老早的在公路上就听见同行的两个妹子兴奋的尖叫,因为他们已经从车窗外看到大约200m开外的分布在流石滩上的塔黄(这也间接证明了这个物种是高山上巨大的物体)。将车停在安全的位置后,我便用目测法的经验找到了一条离流石滩最近的路线,然后背着比较笨重的相机包缓缓前进(我蛮想飞快前进的,但喘不过气来)。
200米的距离在平地上不需要多大的力气,基本上分分钟可以到达,但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却让人感到绝望,在往上爬了40分钟后,才接近离我最近的一颗塔黄。我终于第一次近距离的观察到了这个在我朋友圈传说了很久的神秘物种。
塔黄是蓼科大黄属的一种植物,这个属貌似都是一些草本中的巨类,长的异常高大,即使是分布在5000米的地方也不怕风刀冰剑的逼迫。在接近一棵高大的塔黄之前,在乱石堆中已经出现今年没有开花的塔黄,它们的形状像极了平原地区种的大白菜,大概是有一种不会包起来的那种大白菜(在昨晚推了图之后 ,后台几乎有十来个人都说我发的大白菜看上去还蛮特别的)。
当然,不同的是这个大白菜真的是超级大,比山东大白菜还要高大许多。更不同的是塔黄生长在5000米的流石滩上。我们在车上还顺带讨论了一下什么是流石滩(你们能给出定义吗?)。流石滩已经处于高山草甸之上,临近永久积雪带的一个独特生态系统了,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土壤贫瘠,紫外线照射强烈,同时严寒相逼,大部分植物已经不能生存,只有一些自身器官特化了的植物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而这些植物因为适应这样恶劣的环境,特化的过程往往使得它们变得五颜六色和奇形怪状(我们将会在以后的推文中逐渐介绍一些),这种颜色和形状的怪异通过人类的审美来看就变得非常美丽了,甚至有植物爱好者觉得论美的话,除了流石滩植物,其他植物都是渣渣。
作为流石滩植物中比较出名的塔黄,当然也不例外的有适应流石滩这种恶劣环境的特化器官,它们像叶子的大苞片便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它们显得特别的大,而且看上去是像下生长的。掀开其中一片大苞片后,发现在下面隐藏着塔黄的秘密,那是它的花序以及种子,看来它是用苞片保护着它的下一代,可能是保温,也可能是防风。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它们把一些色素聚集在苞片上,显得色彩更加的艳丽。
塔黄的塔其实是它粗壮的茎,分枝非常密集的花序就开在每一节的叶状苞片之下,从下至上逐渐变小,形成一个基部大,顶端尖的塔形,远远的看着,真像耸立在流石滩上的一座座宝塔,这便是塔黄名字的来源。
塔黄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美丽的流石滩植物,在本文给出的照片中有时候偶尔可以看到,比如总状绿绒蒿、苞叶雪莲、美丽棱子芹、大花红景天等,但它们都无法与塔黄的巨大相比。当蓝天呈现出来的时候,终于可以看到,塔黄比旁边的杜鹃灌丛高出不知道多少去了。
塔黄在色季拉山的流石滩上数量还是相当不错的,这可能得益于大部分当地人在国家对西藏的长期扶持下早就比我们这些科研狗富裕多了,朋友圈流传着一个藏族姑娘招亲的段子,我想足以说明他们不至于去倒卖这个没有药用价值仅能冒充一下大黄的假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一些搞搞旅游的司机居然带人跑到流石滩上肆意挖掘塔黄,而只是为了拍照留恋。
图来自于网络
来自网络,可惜电话号码少了一位,不然就蛮好查一下是谁干的了!
流石滩地区由于本身生境条件的恶劣,植物稀疏,是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地带,经不得大规模的植物采集和资源破坏,虽然这些植物本身也会有生存和死亡,比如塔黄在开完花后生命也会随之结束,但它们却可以结出大量的种子,可以继续种群的繁衍,如果肆意破坏,必然打破这种生存与死亡之间的平衡,就像一些雪兔子在高山地区被大量采集当做一种并没有什么卵用的噱头给游客售卖后,现在在流石滩已经很难看到那些浑身长满绵毛的雪兔子了。
图片来源见水印
自然死亡的塔黄
所以,最后,希望看到本文的各位朋友与我们一样,可以去寻找这些奇特的花草,但没必要为了拍照或者为了某种噱头去肆意的采集和破坏,哪怕有时候只是一棵植物,但它却承载了千万的子孙,在一些比较脆弱的流石滩上,说不定就可以长出成百上千棵高大的塔黄,比赤裸裸的流石滩岂不是好看多了!
即使是刷山拍照,也注意脚下留情!在空旷的石头上,有个合影证明它多高,就好!
编辑 | 诺诺
重 拾 自 然
— 让科普更加科学 让科学更接地气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号:zhiwufenleiqun
新浪微博:重拾自然
新浪博客:重拾自然
注:本公众号由重拾自然工作室运营
重拾自然工作室长期承接以下业务:
野外科学考察,物种鉴定,科研材料采集,户外拓展活动与博物旅行,家庭园艺,自然、文创课程分享,自然类自媒体运营与主题影展,基础农产品推广与自然农业传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重拾自然工作室,了解更多活动和产品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阅读者在个人网络媒介进行由原文链接转发的全文转载;谢绝改编、摘录、部分转载,谢绝全文复制或重新编辑后自创新的链接发出。转载时保留能够跳转至原文的链接,并保留本声明。超出上述许可的范围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印刷品等,如需转载或使用,请先发函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联系。如有非法转载,将追究一切侵权行为。公众号长期接收自然类原创文章,投稿可发至邮箱zhiwufenleiqun@yeah.net,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