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我与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二十一)】蔡莹彬:初心不渝,此志不懈——我与厦大经济学科的二三事
【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
我与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二十一)
厦大经济学科新百年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立40周年专栏【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今日推出第二十一篇——蔡莹彬:初心不渝,此志不懈——我与厦大经济学科的二三事
初心不渝,此志不懈
——我与厦大经济学科的二三事
1
1
蔡莹彬,男,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原国际贸易系国际贸易专业1997级本科生。现任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裁。
许是时常返校汲取启发与思考的关系,我感觉从未离开厦大、离开经院。过去种种仿若昨日,只因在这里,在这二三事间,我找到了我从业的初心和拼搏向前的能量。
我1997年入学,“自律杯”知识竞赛是我们当年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挑战,这是一个关于厦大校史校规的团体赛,各院系新生组队参赛。犹记成队入选时,学长郑重其事的托以一句“此前数届,冠军都是我们国贸系!”,既让我倍感荣耀,又深觉责任重大。这份“重”在深入学习校史校规后更是进一步放大。爱国华侨陈嘉庚于民族积弱危亡之时创办厦大,因救国而生,为强国而建,这样的家国情怀与强国梦想深深感染了年轻的我。
比赛开始一段时间,我们自发起早贪黑背诵,每日互考互训,已经对知识点了然于胸,然而大家并未有分毫懈怠,重复着、一遍遍磨砺。在学长学姐辅导下,我们把所有环节都拆成专项的练习,所有细节被打磨雕琢得无可挑剔——从材料的记忆,到知识点学习、反应训练、心理训练、模拟战一项项都精益求精。还记得为了更快抢答,我们甚至天天做起了“抓尺子”的反应训练,更有学长学姐拿他们答辩做模拟来训练我们。在润物细无声的细节积累中,我们厦大人“止于至善”的精神在这里得到初现。
最终,我们历经重重关卡蝉联冠军,那种相拥欢呼的激动至今记忆犹新。“自律杯”结束了,我们把荣耀留在经院,也将对厦大的归属感和“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志怀家国”篆刻到我们的生命轨迹中。
大三时,我们赶上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期近一年。回想起来,我非常感谢那次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我的一次学以致用之旅,是让我践行如何与团队协作的人生大课堂。
因为是第一届,当时报名时我们也没想到体量和压力是如此之大,不过大家都甘之如饴,因为这是绝佳的学以致用的机会。参加这个比赛需要做的很多,商业模式、财务分析、战略规划、营销策略这类专业的板块要写,创业类的模型也也要做。为了比赛,我们几个人那一段时间几乎都一起,教室、宿舍、图书馆、饭桌,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打磨。遇到困难堵点的时候,遇到筋疲力尽的时候,大家始终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当然,迷惑之时老师们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我们坚实的智囊团,邓力平老师、郑甘澍老师等许多老师都用心地指导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这也是我第一次抛开学生的视角,体验到团队互助、共进、共享的氛围,群策群力地从孕生一个idea,到做大量的知识输入和共享,再到项目的分工合作,逐渐成型,我们在协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磨砺。这样的经历,对于学生时代的我,尤为难忘。
1997年既是我入学的一年,更是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足轻重的一年,我记得那一年中国在“入世”上取得多个里程碑式的突破,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多国磋商,部分甚至成功达成双边协议。因为我所学的是国际贸易,当时见证历史的恢弘感至今仍沉淀在我心中。对“入世”的关注贯穿我的大学生涯,从大一起,老师就带我们时刻关注和讨论“入世”谈判的进展,一起剖析时政、分析利弊,不仅对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更为我们打开了探索世界政治经济风云变幻的大门,那种“前景广阔,未来可期,产业报国”的价值感、使命感在我们胸中逐渐成型,不断地鞭策我们奋发求学。在2000年我大四开始实习时,中国“入世”基本敲定,中国广阔的市场和波澜壮阔的未来在我们年轻学子面前展开,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正是基于此,我选择了到厦门国贸集团这样一家从事国际贸易的国有企业实习,并且作为我职涯的起点。
回头看这四年芙蓉湖畔的光阴,我想我们作为厦大的学子,不仅仅意味着拥有光耀的校徽、绝佳的环境、光明的前程,更意味着责任与传承,共创与共享,还有时代赋予我辈的使命与厦大人对“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追求——无论世界局势如何纷繁多变,无论经济跌宕起伏,我们都努力站在国际贸易的最前列,披荆斩棘,砥砺前行。惟望在厦大铸就的初心不渝,此志不懈,能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绵薄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