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我与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二十九)】唐文倩:又到凤凰花开时
【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
我与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二十九)
厦大经济学科新百年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成立40周年专栏【四秩芳华 百年新篇】今日推出第二十九篇——唐文倩:又到凤凰花开时
又到凤凰花开时
1
1
唐文倩,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04级本科生、2008级硕士研究生、2010级博士研究生,现供职于福建省财政厅。
感恩母校母系
在百年厦大璀璨的长河中,我们只是一朵再小不过的浪花。然而,在我们每一个财经学子的心中,母校母系永远是烙印心底、无法忘却的青春印记。
我对厦门有第二故乡的向往和依恋,对厦大财政系的师长有再造之恩的感念和深情。18年前,一个瘦小的身影,夹杂在安徽30多万人的高考大军中,大浪淘沙般把我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海岛,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军训口号声中,带着忐忑和兴奋,我踏进了海滨城市——厦门。
在我人生所走过的青葱岁月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习时光在厦大度过。这是一个孤独而不孤单的奋斗历程,这是一个艰辛而又纯净的成长过往。一晃多年过去,心无旁骛地读书学习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而早已长大的我们终究是回不去那样追梦的日子。
每个酷暑到寒冬,往返于老家庐州和美丽鹭岛之间,当已然熟悉了空气中略带腥味的海风时,我念完了所有既定的专业课程,也到了告别那个平静安逸的海上花园的时刻。博士毕业论文的后记中,我感伤地写下:又要到凤凰花开的季节,我们一届又一届“财子”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途,匆匆去往下一个路口。
从最初离开家乡亲人的青涩懵懂,到如今挥洒汗水、奔忙服务在苏区老区的基层一线,是众多厦大的师长们帮助支持我在八闽大地上虽然傻傻愣愣,却也阳光充实的一路走来。
感念泰斗恩师
对知识的孜孜以求,成就了他在学界的泰斗地位,对教学的热爱执着,坚定了他“教书育人出人才出成果”人生理念。藏在他心底对学术的深情似火种,点燃了七十余载的教学科研岁月,照亮了财政学界的一片天空,也温暖了共和国几代财经学子。他的学术之树常青,他常说自己是财政科研教学战线的“老兵”,他就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财政学家、教育家邓子基资深教授。
老师常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平生最快乐的事,非常幸运,成为邓门的学子。进入师门十几年来,我从一名来自安徽的普通小女生,走到了老师的身边成为了财政学博士,再成为财政系统的一名公职人员,深切感恩老师的慈爱关怀和一路引领,感恩老师在美丽的厦大校园给予我继续深造的机会,感恩他让我在南方之强的沃土上,圆满顺利地完成自己九年的求学生涯,真可谓“根深托新枝”。
在我们这代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可敬可爱又慈祥的老爷爷。老师为培养我们倾注了大量心血,教我们经世济民的学问,还润物无声般地将读书人风骨根植于我们每一位财经学子的内心。除此之外,老师经常给我们讲述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少年时候的求学艰苦,通过这些传递给我们的是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虚怀若谷的学术品格。
在成为邓老工作助手的三年多时间里,老师虽至耄耋之年,可是他的工作仍繁忙而充实。他依然坚持给每届博士生上基础理论课,依然出席学校的各种活动,从毕业典礼到新生见面会,依然每天伏案几个小时写作亦或是批改论文。
回想过去,我眼前浮现出熟悉的画面,师母递进书房的一杯清茶,几本边角都磨毛了的笔记本,书案上一个个不同度数的放大镜,以及我们论文里那些红蓝相间的密密麻麻的批注。
老师教导我们,我们学的是财政学,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到工作岗位后,我更加切身的体会到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常以老师的学术思想、理论成果为内在肌理,见之于政策,付之于实践,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据,老师的理论成果为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母校母系厦大财政系也在老师的引领下,日益枝繁叶茂,为财政系统源源输送青年才俊,增添财政事业的勃勃生机。
在老师膝下求学日子历历在目,在他慈祥、期望的目光中,日子重复简单、目标明确坚定,一切都那么地清晰、明亮。毕业后,我去福州工作,每当遇到开心或是不开心的时候,我都想第一时间奔回他身边,当看到他慈祥的笑容,便觉得顿时获得内心的平静与释然。老师总会开心的问我工作生活,教我养生之道,招呼阿姨给我加餐,舍不得我离开,问我何时再来。
临别时,老师总是依依不舍地送我到门口。每次走出老师家门,我都能体味到龙应台在《目送》里说的那句,所谓师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他和我们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我们一个个学子的背影渐行渐远。
愿老师在天上依然是一个快乐的老人。邓门学子将继续秉承老师的治学理念、为人品德,问道持真理,立论为人民,文章与时进。
感怀青葱岁月
匆匆那年,那年匆匆。
我们的大学时代已经写入了一代人的青春怀旧电影,怀抱经济学原著、挎着笔记本电脑,哼着民谣、蹬着单车,研不完的考题,说不出的恋慕。
再次走进经院,同样是这个时节、同样急匆匆行走在这条过道,突然间,曾经九年的学习时光在脑海中一页一页翻开,几曾靠在墙边欣欣然读着英语,几曾窝在角落挥笔推演,几曾顶着酷热研读“三高”,几曾在楼梯道上狂背重点,几曾三五同窗相谈甚欢。
再次走过图书馆,馆藏书卷散发出的气息如此熟悉地扑面而来。我从自修室的长廊穿过,透过纱窗,瞅见书桌旁一个个青年学子认真坚定的模样,仿佛这柔和的光影在给这些“财子”照亮他们憧憬未来人生崭新篇章的路。
再次坐到咖啡屋,楼道里弥漫着摩卡的味道,暖色调的布局依旧,电脑和各类书籍散布一个个小桌。邂逅当年的同窗,畅谈各自十年的追梦,共同的记忆与成长,感叹时光的流逝。
再次穿过回廊,布满藤蔓的木制回廊曲径蜿蜒,将院内各个楼宇联通,微风轻拂裙角,夏日里略带湿气的风微微拂过我刚吹卷过的发梢,空气里略带些许女生花露水的味道。
再次漫步石板路,从亦玄馆到经济楼这条路坑洼不平却再熟悉不过了,阳光透过一路的树荫,蛐蛐虫声奏响夏的乐章。身边飘过一队毕业生,穿着黑色、蓝色间或红色的袍子,发挥想象摆出各种高难度pose,定格青春灿烂的容颜。
我在经院就读的九年间,学长学姐们大步流星勇往直前,学弟学妹们激情四射纷至沓来,我含笑着看他们从身边一一走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坐在这儿安静读书的时候,焦躁、烦闷、踌躇的情绪大可统统放下。
多年以后,习惯了奔走在各个城市的站台。人生也许就是这样,在留恋不舍与向往憧憬中,从一个路口,到下一个驿站,途中有别样的风景,也有匆匆的过客,更有相伴一同走过精彩旅途的厦大财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