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官数据|什么样的街道,夜间更有活力

裴昱 等 shi-zheng-ting 2021-01-15

作者:裴昱 吴灈杭 唐义琴 李婷婷/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夜间街道的活力 


街道是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公共空间,尤其是在北京二环以内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而大城市生活的人们多是夜行动物,白天忙于工作,只有晚上能在街道活动。相比充斥热闹店铺和橱窗的街道,如果遇到一条没有什么沿街店铺的街道,人们大多会行色匆匆或干脆绕道而行。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夜间街道的活力有助于了解城市夜间经济的发展情况。


旧城是北京的灵魂所在。既有宽阔的长安街,也有历史悠久的胡同。道路周边既有雄伟的天安门、紫禁城、行政大楼,也有平常人家的小院,或者是古色古香的小店;在夜间,胡同里的“夜间食堂”、后海和东城的酒吧也使得旧城焕发活力,因此,旧城是研究夜间街道活力的合适区域。


我们选取北京二环内区域作为研究范围,旨在对夜间街道活力与可能的影响因素做出量化评价,分析其相关性,希望从新的视角为北京旧城夜间活力的激发、夜间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空间的布局找到依据。


 影响街道活力的指标有哪些?


作为衡量空间品质的关键词,关于城市活力的研究已有不少。尤其在定性研究方面,诸多学者阐述了自己对城市活力的理解,提出了若干城市活力的影响因素,对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本方向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城市活力部分定性研究摘要


城市活力部分定量研究摘要


近年来,学者们渐渐从较为传统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评分方法,转为利用POI、模糊物元模型、GPS、空间句法等技术手段对空间活力进行测度,对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探究。我们总结了城市街道活力相关已有研究,最终选定街道形态、街道功能与街道可达性这三个指标,作为夜间街道活力可能的影响因素。


 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本文研究的空间范围是北京旧城,即二环以内的所有街道空间,具体划定为街道中心线左右各55m的区域,包括道路红线范围、对街道活力有直接影响的建筑及附属的公共空间。


时间范围选定在每天的第一个小时(0:00-1:00),一方面消除地铁带来的交通影响,另一方面午夜是深夜经济甚至24小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研究分为整体二环内区域量化评价和具体地段实地调研验证两层次,相应数据来源也包括两层次。


1)整体二环内区域层次

在街道活力的量化评价方面,筛选出2014年7-10月0:00-1:00街道中心线两侧55m缓冲区中的微博签到数据,分别响应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范围。以每个微博签到数据为基点生成泰森多边形,以面积的倒数表示活力大小,数值越大,活力越好。三个影响因素基于2014年测绘路网数据、POI点位数据等计算生成。


2)具体地段实地调研验证层次


为更精确地验证二环范围内所得的夜间街道活力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选取空间异质性较强的地段进行现场调研获取数据和分析,以微观街区来验证宏观地区。具体的调研内容如下表所示,在调研范围内均匀地随机选取观察点,根据观察若干细分项评价夜间街道活力和三个影响因素,按照规定的打分规则对各细分项进行打分,并按比例加和得到各观察点三个影响因素的得分和街道活力得分。


调研验证内容打分表


 北京二环内哪里最有活力? 

整体夜间活力核密度图 

夜间街道活力分布图


总体看,夜间街道活力的空间分布疏密有别;具体看,活力较高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前门、王府井、东单北大街、后海、府学胡同等地。对比同地区白天的街道活力分布,有明显的紧缩、集中和迁移趋势。


那么,对应的三个影响因素在空间上又是怎样分布的呢?我们逐一进行了综合分析。


 街道形态因素 


街道形态因素的分析

(1)街道尺度


我们发现街道尺度与活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卢原义信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合适的街道宽度和宽高比对人的街道活动体验至关重要,然而在黑暗的夜晚,人们的主要视觉信息来源依靠灯光照明,对空间的尺度感知会变得模糊,因此也就削弱了街道尺度对活动的影响。


(2)街道形态丰富度


街道形态丰富度与活力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研究普遍认为,街道形态的变化能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空间体验,能使街道空间更有吸引力,然而在夜间,出于安全考量,人们更喜欢一目了然的界面而不是充满犄角旮旯的街巷。


(3)街道界面的连续度


街道界面的连续度与活力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连续的街道界面强化了人们行为与心理的连续过程,能够引导人们的活动;同时,连续的界面也使得街道更具识别性,是街道安全最有力的保证。美国建筑师威廉·阿特金森正是由此而提出“街道墙”概念。这一点在夜晚显得更加重要。


 街道功能因素 

街道功能因素的分析


(1)功能混合度


街道功能混合度与活力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从空间分布上看,街道功能混合度高低差异不大,这也和近年来旧城更新中“多功能合一”的理念得到广泛倡导有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所划定的地块、街道功能,没有考虑昼夜间差异。因而,这种多功能合一理念大多体现在空间上的叠加,而时间上的多功能性则欠考虑。此外,考虑到人群夜间行为类型较为单一,具体的功能构成,相比混合度的大小要更加关键。


(2)功能密度


经统计分析,街道功能密度与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功能密度低且活力低的街道较多。究其原因,研究表明,人群夜间行为类型以从事消费活动为主,因而夜间营业POI密度高的地区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吸引人群。


 街道可达性因素 

街道可达性因素的分析


(1)道路密度


统计发现,道路密度较高的地区,人们的交流往往更密切,区域活力值也更高。分析北京二环内道路密度可知,二环路干道及前门、东直门及西直门的道路密度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而故宫及天坛区域道路密度较低。故宫及天坛属文保区域,车行道较少;而西单、东直门、前门属商业程度较高的区域,车行道密度高且通达性较好,因此道路密度较高。


(2)交叉口密度


交叉口密度影响道路的通达性和可达性,与道路密度分布类似,西单、前门、东直门以及西直门区域交叉口密度较高,而天安门、天坛、陶然亭等区域交叉口密度则较低,这也体现了文保区域与商业区域道路状况不同。


分析街道活力与街道所在区域的交叉口密度,对有相同交叉口密度的不同街道,其活力可能不同。从整体趋势看,大部分街道活力均处于较低水平,街道交叉口密度与活力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综合三方面因素整体分析,街道连续度、街道功能密度与夜间街道活力呈正相关,其中街道功能密度影响程度较大;而街道丰富度与夜间街道活力则呈负相关。在对整体二环内范围进行分析后,我们选取了一处具有代表性的片区进行实地调研验证。


调研片区范围


调研区域各影响因素分布


 街道功能最影响夜间街道活力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在西单北大街、灵境胡同、府右街和西长安街围合的街区内,街道的活力和各影响因素变化都较明显,是二环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个片区。同时,这一片区兼具新旧北京的双面性格,具有夜间街道活力的研究价值。因此选取西单-灵境胡同片区作为调研区域。


我们在调研区域内,随机选取了15个观察点进行打分。根据打分结果,采取与整体二环内范围同样的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建模,得到的基本结果仍然是一致的——街道功能因素的影响程度较大。


本研究对营造城市夜间街道活力有一定指导意义。考虑不同影响因素改变的可行性,在功能方面,建议规划设计的“多功能合一”理念不仅需要体现在空间上的“混合功能用地”类型,在未来的发展中,特别是对旧城更新规划设计而言,可在时间维度进行考虑进行“多功能化”。


在形态方面,倡导街道设计界面的连续和平整。在适宜发展夜间经济的片区内,采取提高街道连续度、降低街道丰富度、提高街道功能密度等策略,以更好地提升夜间街道的活力。


(本文改写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16年秋季学期研究生《大数据与城市规划》课程论文,指导教师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龙瀛)


感官数据|在老北京城还能听到“磨剪子来”的声音吗

感官数据|北京旧城还能闻到哪些“京味儿”

感官数据|北京二环内,哪些街道的交通更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