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源与环境如何良性循环?“圆桌对话”深度探讨机遇和挑战

关注→ 河南科协 2024-03-07


“作为经济大省、能源大省、消费大省,河南如何在‘双碳’目标下既能合理、有效、绿色地减少煤炭消费,又能保障经济、民生等协调发展?”“怎样在能源绿色转型、清洁生产、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4月15日,由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等指导,郑州大学、民建河南省委等主办的首届中原“双碳”论坛在郑州召开。在论坛设置的“圆桌对话”环节,院士专家围绕能源与环境良性循环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朱法华等专家学者,通过“圆桌对话”,共商能源低碳转型、共谋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助力河南省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支撑河南省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如今,能源的低碳转型给新型经济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会。那么,河南省如何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如何加强培育新能源的技术创新?雷宪章院士认为,在能源转型方面,河南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电从身边来”或是“电从远方来”都要考虑成本问题等。“河南是一个工业大省,而工业大省是以化石能源作为支撑的,要实现能源转型,必须充分重视节能降耗。而且,节能降耗不是一个点、两个点、三个点,它是流程再造。”



“我觉得现在的碳市场是未来能够用经济手段来帮助企业转型的重要抓手,通过碳市场的经济手段可以倒逼工业流程再造。河南如果能通过科技赋能、能源转型等手段,率先实现在工业赛道上的一些示范,那么对新能源的技术创新、未来的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雷宪章院士说。


当前,中国煤电发展面临环保压力、产能过剩、资源供应紧张、新能源替代等多重困难,同时煤电也是能源电力安全保障的基石。2022年,河南省高碳火力发电2300多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近八成,比重较全国高15个百分点,在“双碳”目标下,河南煤电该如何实现清洁高效利用呢?



朱法华院士看来,河南有着这样的数据很正常。因为河南省GDP总量在全国排在第五位,前面四个省份都是有核电站的,核电和风电、光伏之间的差别很大。而河南没有条件建核电站,且水电资源也比较少,只能以煤电为主。“我对发展煤电提三个建议:一是要发展灵活的煤电技术,二是要发展超净的煤电技术,三是要发展低碳的煤电技术”朱法华院士说。


尽管河南省自大气“国十条”以来,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但在全国层面,河南省大气污染的形势依然严峻,是PM2.5和臭氧双高污染区域,具有典型的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张远航院士在发言时表示,河南省空气质量要想持续改善,下一阶段需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对于新阶段,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对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有重要的认识,必须把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的精髓搞清楚,真正把协同控制工作扎实推进下去。第二,现在末端减排的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必须要对整个污染防治和四大结构进行调整,充分释放出四大结构调整对污染减排的潜力。第三,在拥有好的战略和技术路线之外,必须实现科学、决策和实施三方高度互动。”张远航院士说。


河南省秋冬季重污染过程对全年的空气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那么,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中部区域的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环境容量的增加?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龚山陵研究员对此有深刻认识。



龚山陵说,大气污染的产生发展其实分为三个要素,分别是天气、排放和化学反应。我们分析过去中国2013年到2020年以来PM2.5和臭氧的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是:从PM2.5来看,减排是促进PM2.5下降的主要因素。


“中原地区处于南北交换区域,怎样利用气象条件来实现空气质量提升,其实是一个科学问题。从局地的角度看大气污染,在防控上可能就要利用预报。我们选择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会对防控更有利,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龚山陵说,在考虑防控的时候,要先考虑到PM2.5和臭氧协同,再考虑差异,这样结果可能会更有效。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好转的情况下,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呈现出PM2.5和臭氧双高的现象,对此,中部地区如何做好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京南研究员认为,河南的PM2.5污染在秋冬季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除了河南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以外,中部偏南的城市,以及中东部区域比较凸显,除了工业源、移动源外,面源的排放问题也较突出,要更加关注。


“河南省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量排到了第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地区,这是导致PM2.5和臭氧高值的主要原因。河南在VOCs排放量的减排方面可能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很多潜力可挖。”胡京南研究员认为,河南在工业减排上仍有空间,要通过“双碳”推动结构的调整。“比如,河南工业火力发电量非常大,面临着治理的最大挑战,但这将有效推动减排。同时,钢铁行业要加速推进结构调整,建材行业要多应用新工艺,也要切实推进移动源的清洁化,面源减排方面也要下更大的力度。”他说,通过综合实施各种举措,河南省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工作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来源:河南省科协

编辑:韩章威

往期推荐

1.科普专业职称来了!如何申报?一文看懂→

2.院士专家把脉建言 “碳路”中原绿色发展

3.2023中国(焦作)四大怀药产业技术发展大会召开
4.全国科技志愿服务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河南兰考举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能源与环境如何良性循环?“圆桌对话”深度探讨机遇和挑战

关注→ 河南科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