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用了5种方法去解决农村学生的营养问题,发现最有效的居然是……

聂景春 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 2022-10-09

编者按:2018年3月17日,三一基金会举办了第一次三一学者分享会。在会上,来自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的刘涵、聂景春老师以农村学生营养与健康为案例,分享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科学公益方法。


上周,三一基金会为大家分享了刘涵老师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方法和经验,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分享聂景春老师的演讲:科学公益的方法如何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长度约9千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科学公益如何探索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演讲人:聂景春  陕西师范大学讲师



刘涵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我们的大规模抽样调研发现的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我们解决贫困农村地区学生营养健康问题的几种尝试。

我们首先看到的一些问题是,这些农村的孩子吃得比较单一,主要是凉皮、面条这些东西。这些其实都是主食,对于能量的补充可能比较充分,但微量元素的供应是缺乏的。


我们大家刚刚也都同意,在营养健康、宿舍管理、心理问题这三个方面中,营养健康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重要在哪里?仅从当下看,营养问题也许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看起来就是农村学生吃得不好,上课的时候饿肚子,没有精神。


然后城市的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可能更活泼一些,精力更充沛一些。


就是这样一个很小的差距,经过长远的积累,可能会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差距,最终成为人力资本的差距。长大以后,这些城市里吃得比较好的孩子可能成为白领、高级白领和经理,而农村的孩子可能就得下地里劳作。


这个问题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去解决农村学生吃的问题?我今天要讲的就是两种不同的思路。


作为一个公益项目,这个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如果大家对公益项目的计划书比较熟悉,可能会想到几个高频词汇,比如整合资源、多管齐下、多方参与、上下联动等等。这可能是公益项目常见的做法。


具体来说,比如对于营养问题:


从参与方面来说,可能去发动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己、包括政府等,各方面都出现出一点力,把问题解决掉。


从措施方面来说,可能从硬件方面解决一下、从信息方面改善一下。


从制度方面来说,可能给一些物质方面的干预。


这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我们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问题。比如宁夏海原县,是中国最贫困的县区之一。假设这个地方有十所学校的上千名学生都有营养健康方面的问题,该怎么去解决?


一般大家最先想到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营养不良问题?是不是因为不重视?前段时间,我们对一些公益项目做过评估培训,发现在对公益项目进行分析的时候,对于每一个项目,大家提到的原因都包括不重视。为什么不重视垃圾分类?为什么不重视保护环境?


这是一个大家都会注意到的问题。所以对于营养健康问题,也可能是因为大家不重视。


那对于不重视的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呢?可能有人想到的方案是,是不是可以改变大家的意识?比如,改变一下家长的意识。或者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培训,改变学校老师或者校长的意识?


还有一种措施是补充一些含铁的物质。比如说我可以联系一个企业,捐助一点维生素片,然后让孩子们去吃。那我们就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解决事情。


我们还可以从政府的角度,争取一下财政给这一千名学生每天补贴十块钱,是不是就可以解决问题?


再比如说我们可以做一些制度上的设定,改善一下制度,这是很经常做的事情。比如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做一些评比,哪个学校把问题解决得好,就给你发一面健康卫士的流动红旗。这都是经常做的事情,而且我们有相关的资源。


公益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把这些方法一起来做,一起去改善:给家长、校长做一些培训,发一些维生素片,督促政府多给一些补助,开展一些评比……比较好的结果是这一千个学生的营养问题解决了。这真的是很幸运,终于松了一口气——目标完成了,是吧?


解决了一千名孩子的营养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了。但是呢,我们想要考虑的是,解决了这一千名学生的问题,但还有更多的学生也有这样的问题。我们调查的结论是,可能有好几千万的学生都有这样的问题。那要怎么来解决呢?


或者说的更现实一点,我们关注了海原县,海原县旁边的固原县也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


用做项目的思路来说,海原县已经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了,那我们就把它复制过来。这样做的问题在哪里?或者说,我应该怎么去复制?


我们是怎么解决海原县的问题的呢?我用了这么多方法,一下子做了这么多东西,那么我在复制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像海原县一样,要多管齐下,多方参与,多种方法一起做,才能把问题解决掉?


或者换一个问题。如果有些措施我不能照搬,那我还能相信我的项目是有效吗?比如我的干预里有一项是说,我联系了一个企业,愿意提供维生素片发给学生。但是如果在固原县,我找不到这样的一个企业,这种措施就没法没办法进行。


因此,我采取了其他四个措施。那这个项目是不是还有效?我觉得可能每个人心里面都会有点打鼓,不太确定。为什么?因为至少医学上可以证明,维生素片是解决贫血问题和营养不良的一种有效方法。如果把这个东西拿掉,只用其他四种方式,我们心里其实有点打鼓。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就是我做了这么多措施,既有培训,也有财政和制度改进,也发维生素片。是不是每个措施的分量和作用都一样?


比如说,是不是有可能这五种措施里面其实只有一两种在发挥作用,其他的其实都没用?


比如说我对家长做了培训。要对家长做培训,需要把他们召集起来,需要编写培训的教材,准备要讲的内容。这些都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但如果措施本身其实是没用的,其实是剩下的那四种在发挥作用,那这么做就是在浪费资源。


所以问题是什么?就是我们把海原县的问题解决了,是通过多管齐下,多方参与,上下联动……这样的一套方法把问题解决了。但是解决完以后再复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东西很难搬到别的地方去。


复制是一个问题。或者退一步讲,如果我采取了这么多办法以后,固原县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我应该怎么改进?


我们会发现,多管齐下后,我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去入手去改进项目。如果项目最后没有效果,是因为家长培训不够,还是因为维生素片发得不到位,还是因为流动红旗没有被校长采纳造成的?我都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去改进。


这就是我们平常做项目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因此,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三一学者团队)是怎么来做项目的。


对于学生营养健康问题,我们前前后后做了几次干预。


我们从2008年开始做第一期干预,一直到2012年,一共做了五期。其中,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是在2011年。因为在2011年7月份,国家出台了新的营养改善计划


我大概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做干预项目的。


回到刘涵老师讲的那个调查,在2007年,我们针对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做了一个大规模调研。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贫血问题。因为在世界范围来看,贫血是最重要的营养健康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给孩子测了指尖血,而且测了他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


2008年,我们在陕西九个县4000多名孩子当中测量的结果是,贫血比例高达39%。在一些比例高的学校,学生贫血的比例可能高达70%。


在2008年以后,我们陆续又做了很多调研,综合起来大概测了近4万名学生。这些调查基本上验证了我们前面的结果——在这4万多名学生中,样本贫血比例高达1/3。


所以我们确认这确实是一个社会问题——1/3的贫困农村学生都贫血。如果事情往大了说,把这4万名学生作为一个代表来估算一下,换成全国农村的贫困学生总数,算出来2008年全国大概有2000万名贫血学生。这是一个大问题,是一个值得去研究解决的问题。

确认了这样一个问题后,我们最先想的就是可不可以跟地方政府沟通一下,看看他们是不是有办法去解决。

但是当我们给教育部门说了以后,教育部门的反馈是:事情跟我没什么关系,这是孩子营养的问题,你应该去找卫生部门。但反过来,当我们去找卫生部门,他们也是一样的说辞:事情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学校是归教育部门来管。

所以很多时候是这样的情况,你觉得你想调动各方的资源,调动学校、调动政府。但在现实中,可能连第一步都迈不出去。因为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教育部门觉得跟我没关系,这是学生吃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没关系。


所以我们就在想,应该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得先从理论上证明,学生贫血可能会影响学习


从医学上来看,二者确实是有联系的。贫血可能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导致上课容易分心,所以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但这只是一种猜测,我们当时也不知道猜测是不是成立。如果我们能证明学生贫血确实影响了学生的成绩,那就可以证明这件事是值得教育部门去重视的。


基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开始了第一期的项目。第一期的项目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就就像前面说的,我们想找到一个证据,证明贫血是否影响成绩。 第二个目标是我们想探索一下,能不能找一个最最简单的方法把问题解决掉?


我们第一期的项目做得比较简单,在陕西近70所寄宿学校做了干预项目。


第一就是从70所学校里面单拎出来24所学校,给学生发放含铁的维生素片,因为在医学上已经证明吃含铁的维生素片可以解决贫血问题。


第二个是我们随机选择了12所学校,就做家长培训。我们把家长叫过来,告诉大家贫血是什么,怎么产生的,贫血有多严重,怎么去解决贫血问题,哪些东西可以解决贫血问题……这样的一个培训。


最后剩下的30所学校是对照组,没有采取任何干预措施。


在第一期中,其实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我们和一般项目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在每个学校只采用了一种干预方式。每个学校的做法分开,相互是不交叉的,不是打包在一起的。这个学校只发维生素片,不做别的。那个学校只培训家长,不做别的。然后还有一个对照组,去观察影响效果的变化。


图片展示的是第一项措施,给学生发维生素片。当时的维生素片是口服的,需要用热水送服。 所以在课间的时候,老师需要给孩子烧开水,然后用这样的小纸杯,每天给学生吃一片多元维生素片。


项目实施了一年以后,到2009年的6月份,我们做了效果评估,又给孩子测了一次贫血情况。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发现,只给孩子吃维生素片,就可以解决贫血问题。但是,只给家长讲营养知识,讲贫血问题有多重要,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就像刚刚刘涵老师讲的,人的行为其实是很难改变的。告诉家长贫血问题多严重,其实不一定能彻底地改变他们的观念。改变观念就是挺难的一个事情。


更重要的一个发现是,营养健康确实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表现。如果能改善他们的贫血问题,学生的成绩可以提高平均6分。这在教育上来说是很高的一个数据,足够向教育部门证明营养健康对学习的影响,所以作为教育部门来说也应该注意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


我们刚刚说了,给家长的培训效果总体来说不好,没有作用。 所以我们想,项目是不是可以怎么改进一下?如果对家长的培训没有效,是不是我们的培训对象不对?

因为,许多孩子们的午餐或者早餐是在学校里吃的。其次,农村家长的教育水平毕竟还是有限的,我们跟他讲的那些东西他可能接受不了,他的行为也比较难改变。


但是相对来说,学校的校长或者管理人员,他们的教育水平是比较好的,讲这些东西他们也可能更容易理解。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改变一下培训的对象?不是给家长而是对校长进行这种知识的讲授,让他们改变意识,是不是有助于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做了第二期项目。第二期项目就做了两个组。第一个是对校长进行培训,讲同样的东西:贫血问题有多重要,学校里有多少贫血的孩子,怎样解决贫血……然后还有一个对照组。


项目是在青海、宁夏、陕西三个省的60个学校做的。做完了以后还是没有效果,与家长培训的结果基本是一样的。 


基于这两次项目,我们做了一些政策倡导,向地方政府建议:学生贫血的问题可以有一些简单解决办法,比如吃维生素片就可以把事情解决掉。我们做了一些这方面的政策倡议。


但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他们的想法可能不一样,他们想的是另外一个项目。是什么呢?鸡蛋


在农村,鸡蛋真是个好东西。比如,我的孩子现在九个月大。从六个月的时候,我们就给孩子补铁。这个时期最重要的营养问题也是贫血,因为母乳里面的铁含量非常少,所以觉得还需要额外补充铁元素。然后我妈妈就告诉我说,要一天给孩子吃一个鸡蛋。


但从根本上来说,鸡蛋能改变贫血问题吗?鸡蛋是含铁的,而且含量比较丰富。但是呢,鸡蛋里面的铁人体是比较难吸收的,人体大概只能吸收3%。所以既然鸡蛋里的铁元素人体基本上吸收不了,从逻辑上讲,吃鸡蛋补铁可能不太有用。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大家都觉得鸡蛋是一个好东西。所以,有些地方政府更热衷于推动这个项目,就是推动学生每天吃一个鸡蛋。


吃鸡蛋的项目在实际上有其他的好处,但对于我们关注的贫血问题,吃鸡蛋真的能改善吗?或者换句话来讲,吃鸡蛋比吃维生素片有用吗?或者成本更低吗?在这两个项目之间应该怎么选? 


基于这样一个原因,我们开始第三期项目。第三期的项目还有一个附带的考虑,就是我们对第一期项目有一个改进。因为我们第一期项目是给学生发维生素片,那个时候,需要老师每天烧开水,烧完开水后倒到小杯子里让学生去吃。


这看着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但是每天坚持也是挺难的一个事情。对老师来说,会增加他们的负担。所以到后期的时候,一些老师就做的不太好,可能不一定是天天吃维生素片,而是隔两天给学生发放一次。所以我们就想,这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


所以我们就改变了一下,开始做第三期项目。第三期项目评估两个东西。第一个是让学生吃鸡蛋是不是有助于改善贫血,这是政府关心的事情。第二个就是我们把原来的热水口服维生素片变成了直接咀嚼的维生素片,看这样是不是能够提高我们的干预的效果。


第三期项目在甘肃的五个县,给大概3000名学生做了这样一个项目。我们找了70所学校,20所只给鸡蛋,然后20所给他们维生素片,然后另外30所就是对照组。


之后就是同样的流程,我们先做基线调研,对他们进行贫血测试,然后做数学测试、心理测试、身高测试等一些基础指标的采集,然后开始实施我们的干预。


第一种措施是给他们发鸡蛋,就是这样一颗鸡蛋,一个学生每天吃一个。


第二种措施是继续实施的发放维生素片。


结果呢,我们发现,每天吃一个鸡蛋对学生的健康状况有一点点改善,但对学生的贫血状况改善不显著,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咀嚼维生素片的效果很好,比原来的口服维生素片的效果大大提高


这是从学生贫血状况来看。从学生的成绩来看,也是一样的趋势。因为贫血状况改善了,所以成绩也提高了更多。而鸡蛋对改善学生的成绩也根本没效果。


第三期项目结束以后,我们又提交了一些政策简报。想要推动一个政策,其实是一个挺漫长的过程。不可能说提交了一个东西,就有政策改变。但是在等待的过程当中,我们还想继续去优化我们的项目。


我们想到的还是回到信息干预上面去。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是想探索,该怎么通过培训来解决事情。


我们发现现在在农村,手机比较普及。如果能把营养知识通过手机来传播,成本是非常低的,又方便又快捷,不像其他方法那样麻烦。所以手机培训从成本上来说是有一点优势的。


我们,想是不是可以把培训措施再优化优化,就能够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又换了一种思路:为什么之前的培训没有效?

可能是因为培训的频率太低了?每个学年或者每个学期就给家长讲一两次课,可能频率太低了。要改变一个人的意识,可能需要更高的频率。


第二个原因是培训的形式。我们的培训是老师在上面讲,家长在下面听,没有什么互动。是不是因为缺少互动,导致家长的学习效果不好,因为没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这两个方向,我们也想着怎么再改进项目。


所以,我们又做了第四期项目。第四期项目就是信息干预,通过手机来给做这种干预。项目是在刚刚说过的、已经有过培训的宁夏同心、海原、西吉三个县来做。


我们做了什么呢?首先也是把学校分了三个组。第一组学校里每周给家长发一条营养学信息,比如学生可以吃什么,贫血是什么,怎么去改善贫血等知识。


在第二组学校,我们也是发信息。但在发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加了一个小的互动环节。就是这一周的信息发完以后,会有一个问答环节。短信收件人可以输入ABC或者123来回答的问题。如果回答对了,就可以得到十块钱的话费。每周有这样一个测试。


第三个就是控制组,不做任何干预。我们做了这样一个研究项目,结果会怎样?


我们发现的结果是这样:只发信息还是没有效果。其实在第一次培训项目之后,我们做了很多次的信息干预,前前后后大约有七八次信息干预,基本上都没有效果。刚刚刘涵老师也说了,想要通过宣传册、条幅、宣传片等培训来改变人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通过一点巧妙的设计,也许可以提高培训的效果。所以,我们的第二组有奖问答的干预是有效的。让家长回答一下问题,就可以让他们记得住,然后可以显著地改善贫血的状况和学习的表现。我们还发现,如果营养信息是发给母亲的,效果会更好。


前面就是我们做的四期干预项目,我们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比如在世界一流的经济学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说明我们的结果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研究,也获得了世界认可。我们还提交了很多政策简报,包括省级的甚至更高层级的,都有提过政策建议。


到了2011年,就是我刚刚说的时间节点,国家政府出台了新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投入160个亿做这个事情,这也是我们政策倡导的成果。



应该说,投入的钱是很多的,那么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吗?或者说,我们已经推动了一个国家政策,那是不是还有必要再继续关注这样一个项目?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的很多政策,其本意都是好的,但具体怎么执行能做得更好,也是值得研究的。所以在2011年国家政策推出以后,我们并没有马上结束我们的项目,而是又做了一期项目。


这个项目关注的是什么呢?就是想了解,国家已经有了这笔钱了——当时的补贴应该是每一个贫困的学生一天补三块钱来改善营养状况——那么,怎么能让这个项目执行得更好呢?


刚刚刘涵老师也说了,大家在学校食堂里也感受过,食堂里做的东西很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没有变化,长久地吃都有吃吐了的感觉。那么,学校给学生设计午餐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没有认真想过怎么去搭配更营养的午餐?还是就是为了完成这样一个任务,把事情做了就行了?


我们就想,怎么能把国家的项目做得更好。所以,在国家的政策出台以后,我们做了第五期项目,覆盖甘肃、青海、陕西三个地方的170所学校。


我们的想法是,让学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平衡营养。因为他们已经有钱了,我们也给所有学校都培训了基本的知识,条件都一样。所以,我们想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除了营养学知识以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干预是什么呢?就是想办法给他们提供一些激励,让他们有动力去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就是提供了一个金钱激励。这个激励怎么做的呢?就是在项目开始之前,我们会先对学校做一个基线调研,知道学校目前贫血的学生数量。一年以后,学校里的贫血学生每减少一名,就给校长一些奖励。


考虑到奖金的数额也是需要探索的,所以我们把奖金设成了两类,一个大一点的和一个小一点。小一点的就是每减少一个贫血学生奖励12.5元,大一点就是每减少一个贫血学生奖励125块钱。这些数字都是根据校长的薪资设计的。


结果是什么?我们也做了一个随机干预实验,把所有的学校分成三组,第一组给40所减少贫血的小学校长发放大额奖励,第二组给65所减少贫血的学校校长发放小额奖励。然后还有一组是控制组,不进行干预。


经过一年以后我们再进行评估,发现校长激励较大的学校,效果特别明显。刚刚提到过,直接补维生素可以使贫血降低10%,而大激励可以让贫血减少38%。这是特别明显的一个效果。但是小的激励就没有任何效果。


通过这个项目我想说明,我们在做公益项目的时候,可能常常采用评比的方式,比如发放流动红旗,其实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激励的措施。 从我们的结果可以推测,流动红旗这种做法很可能也没有效果。


我们的实验说明,仅有12块5毛钱的奖励,效果跟精神层面的激励可能差不多。奖励一定要达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效果。


以上就是我们总共5个项目做的一些探索。


其实我想介绍的是,我们自己做的这些项目,背后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其实我们所做的具体的事情,在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个公益项目里差不多都做到了。比如说我们做了信息干预,我们也做了激励,也做了维生素片发放。


我们和许多公益项目所做的事情其实差不多,但背后项目的设计逻辑不一样,这种体现在哪里?


首先,我没有急着要去整合资源,也没有急着要去多管齐下的解决问题。我们是通过这几年的种种努力,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解决问题。


其次,我们没有把所有我们能想到的解决方案一股脑儿实施在一个对象身上。我们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将干预措施控制在一部分对象上,我们采用的是这样的一种设计逻辑。


这样做相对的好处在哪里?其实我刚刚也讲过了,就是我们怎样一步步改变我们的项目。因为我们看出了多管齐下的公益项目在实践和逻辑上的缺陷在哪里。所以,我们这种项目设计的好处是,通过项目能比较好地讲清楚,为什么有的学校干预效果很好?干预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这样的项目设计不仅让你关注到受益对象和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让你关注干预方法本身:这种方法是不是真的有效?


当然,通过砸一个组合拳,可能把这些学生的问题一次性解决了。但关键是,就像我刚刚讲的,我们都讲不清楚到底是哪些东西起了作用,就是胡乱地砸一下砸中了。多管齐下造成的就是这样一种效果。


所以,三一基金会和我们一直在倡导科学公益。怎么去做公益的事情,让它能更有科学性?科学的事情,我觉得就是让项目的做法更具有可复制性。项目不仅要瞄准了学生本身,去解决这一个孩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项目的做法标准化,这样,所使用的方法才会更有意义,让大家都知道该怎么去借鉴。


公益项目要解决问题其实很多,通过大家都捐一点钱来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其实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对于公益项目的定位是,我们做的是一种探索,探索如何通过解决孩子的问题,让大家都能够看到问题的重要性,让大家都知道能用这样一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最后就是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有一次我去做调研的时候,来到一个学校,班主任老师死活都不让我们进去做调研。他觉得,我们的调研要做这么多事情,打扰了他上课,所以死活不让我们做。


于是,我单独给他讲了一下,我们做的这几个项目是营养干预的项目。我向他介绍我们做了哪些东西,怎么做的,包括学生现在吃的这些营养午餐,其实也有我们一点点小小的作用在里面。


班主任听了之后,态度就不一样了。为什么呢?他说,这些改善学生营养的措实施之后,其实他自己也能感受到学生的改变,上课时的状态明显是不一样的。


总结一句话就是说,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项目,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三一学者成果分享会嘉宾和主持人(从左至右):胡丹、刘涵、聂景春、刘洋轩



*文章内图片来源于CEEE团队,活动现场照片来源于三一基金会。


三一学者项目简介:

为了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科学评估和价值验证的专业研究人才,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CEEE)合作,于2017年发起“三一学者”项目,资助在农村发展、公共卫生、教育等领域进行研究的青年学者。


该项目将专注于发掘能够带领整个行业发展的学术人才,从而培养出一批为公益行业探索科学发展路径的领军学者,进而推动科学公益的发展。





更多三一学者相关文章,请阅读:

为什么“献爱心”式的公益不科学? | 三一学者分享会

“三一学者”发布会:实证研究为科学公益注入新力量

你的公益项目,真的将“公益”二字落到实处了吗?

他们的野心,是帮助中国数千万农村儿童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前1000天健康成长

很多人问他们“你吃饭了吗?”,很少人关心他们“你吃得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