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百校焕新行动”|首创集群设计改造存量校园新模式
返校了!
期待已久的深圳南山区学子重新返校上课
却发现原本熟悉的校园大变样
—— 以“榕林日暖”为设计概念
让多功能室成为幼儿园里的“明珠”
▲ 碧榕湾幼儿园原状鸟瞰
▲ 碧榕湾幼儿园改造后 | 左右滑动查看
受园名中“碧榕”以及园内现有榕树启发,以“榕林日暖”作为设计概念,用象征榕树的棕色、绿色为主色调,缀以象征朝阳的橙黄色,通过扩大窗洞、增加遮光板与空调罩、新建室外平台廊顶及一层檐廊等措施,将原建筑外立面散碎的形体和混乱的配色改造为清新疏朗的新面貌。
此次改造室内部分的亮点是多功能室——“暖阳大厅”的改造:拆除音体室中危害结构安全的原有加建夹层,将影响采光的窄窗改为大型拱窗及圆窗,又用布有圆洞的拱顶统合空调、照明及声学功能,营造出一处充满童趣、可以灵活适应多种功能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整个幼儿园空间中的一颗“明珠”。
—— 重新定义学校界面
重新思考围墙的意象
▲ 前海港湾小学改造前
▲ 前海港湾小学改造后 | 左右滑动查看
前海港湾小学主要的改造工作集中在对学校界面的重新定义上。建筑师试图以一种统一的手法处理学校边界和新增楼梯的需求,仅使用一种正方形模块,模块全部由黄色的钢构件组成。这些模块沿着马路组合成一个新的校园界面,一部分是一个公共柱廊,家长们可以在学校上下学的时候在这里等候他们的孩子;其余部分是由穿孔板构成的简洁围墙。这个钢结构围墙还可以供绿植景观攀爬,并覆盖围绕学校周边居住区停车库的实墙面和位于东南角的公共楼梯。
穿孔板的图案效果受到了特别重视,目的是对围墙的传统意象进行重新思考,并希望当中的抽象元素能在不过于明显的情况下激发孩子们的想象。
—— 立面如柔和的奏鸣曲
童年在光影中吟唱
▲ 海月华庭花园幼儿园改造前立面
▲ 海月华庭花园幼儿园改造后 | 左右滑动查看
海月华庭花园幼儿园的设计说明像一首诗,建筑师起名叫《风的颜色》。原本陈旧的外墙被乳白的底色洗涮了一遍,柔和的奏鸣曲娓娓道来。风拂墙面吹起的涟漪让人想要一探内部的究竟。彩色玻璃背后藏着的是童年还是期盼?抑或是回忆被揉碎了折射出的光彩。(立面)一条蜿蜒的云梯从林中缓缓走来,带着雾霭的朦胧,雪的洁白。孩童在这儿上蹿下跳,嬉戏玩闹,围着楼宇疯跑喊叫。每天早晨站在梯田的最高处,还可以闻到朝阳的味道。(连廊)北园的阴暗终于被防腐木的柔和驱散。门窗打开,夏花和秋虫都来作伴。躺在斜坡上纳个凉,悄悄讲今天老师闹的小笑话。(北园)……从出生到长大,我们经历着童年、感受着童年,而又追忆着童年。让这座缅怀童年也孕育童年的乐园在清风中漫舞,在光影中吟唱,绽放出七彩绚烂的花。
—— 发掘庭院的气质
以强烈色彩律动校园
▲ 松坪第二小学改造前
▲ 松坪第二小学改造后 | 左右滑动查看
原始设计中建筑块体具有整体性,也使用了大小院落來组织功能与小气候。设计重点发掘庭院的气质:大四合院需要宁静留人,中型的三合院则吐纳人流,小光井则需要以光色渲染。西立面面向开放运动场,增加了整体遮阳,减少题字与格言。这对于整个校园的城市形象非常重要,设计把它变得整肃,强化了板片元素构成的既有设计意图。入口庭院用灰色的遮阳网格来掩盖零碎的空调机,以此获得一个入口庭院该有的引导、铺垫感受。楼梯空间梳理了立面开窗与内表面色彩与材料,以强烈色彩连接各个表面,达到引导人流、增强层间识别性的目标。
——多彩充盈的活动
激发探索的好奇心
▲ 海月花园幼儿园改造前
▲ 海月花园幼儿园改造后 | 左右滑动查看
海月花园幼儿园改造设计的目标是让幼儿园充盈活动的空间。为了让孩子与老师进行更多活动,设计在园所内挖掘出更多的活动场地,例如种植、运动、太阳能及科技相关的屋顶活动区,榕树下的斜坡活动区,音乐教室外的小型舞台等。园内的所有空间都是用来活动的地方。不同活动区相互渗透,有助于激发孩子探索的好奇心,屋顶活动区间相互串联,音乐教室室内外的联系,各层环中庭走廊在成为展示、游戏的活动场地之时,孩子们可沿栏杆而坐,各层彼此视线可看,促发好奇心。幼儿园自下向上设定橙黄蓝三色,分布于园内不同地方,三种颜色重叠产生新的颜色,空间场景充盈且色彩丰富。
▲ 落成项目 | 左右滑动查看
▲ 实施中项目效果图 | 左右滑动查看
此次南山“百校焕新”初步筛选了143所学校。
其中,中小学70所,幼儿园73所,整体立项,分三年实施,已经完成设计42所,施工38所。
显著的校园空间变革正在发生,激发了既有空间的活力和场所精神,满足了教学发展的新需求。
周红玫是“百校焕新行动计划”的总策划,她曾在2017-2021年间策划与实施“走向新校园:新校园行动计划” ,以一系列空间设计和管理的精准创新实验,引发了建筑学界的关注。在她看来,“百校焕新”是“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存量更新模式,也是已建成校园蝶变焕新的机遇。“学校的修缮一直都是修修补补,但很多问题由复杂的历史因素遗留积聚而成,解决它需要对既有条件的专业洞察,再辅以精准解难的专业技艺。学校存量更新亟需建筑师的介入。”周红玫说。
学术策划/统筹 :朱竞翔
设计统筹:朱竞翔 龚维敏 朱亦民 孟岩 臧峰
首轮“百校焕新”吸引了自国内外优秀建筑师倾力加盟。亚洲新型建筑系统的创新开发者朱竞翔、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朱亦民、首届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龚维敏以及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建合伙人孟岩,四位建筑业界领军人物担任领队建筑师,并吸引了包括对角线建筑工作室、郭廖辉建筑工作室、象城建筑、比利时Dogma工作室等在内的国内外18个建筑事务所,呈现出建筑设计界对于教育空间设计、存量校园设计的理想与热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ogma作为全球各大建筑双年展的常客,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建成作品却被收录在著名建筑杂志El Croquis中的事务所。这个执着于画面和语言表达,近二十年间不盖房子的网红事务所却在“百校焕新”之中奉献出了他们鲜有的实际建造。
作为学术总统筹的朱竞翔表示,此次设计集群的最大特色是社会建设的空间化以及空间生产的社会化。“四组建筑师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关系,又有建筑师与学校、学校与其周边的邻里之间的社会关系,这是一次设计师和校方的共创。”朱竞翔还认为,“百校焕新”给内卷的独立建筑师,拓展了新的征战疆域。“不用觉得室内装修就不能做,也不用觉得改造没有新建影响力大,建筑师们可以通过社会性工作,得到更大的一种满足。”
另一方面,“百校焕新”还组建文脉组,汇聚岭南三大高校深圳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与规划的专业团队,以核查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基础信息、核心保护信息及使用信息等,并将编制《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建筑历史线索档案表》。
“几乎没有过这么大规模的集群设计,特别是针对小微改造的。”朱竞翔表示,首批参与的建筑师多为中青年建筑师和新锐建筑师为主,有过打硬仗的经验,将通过建筑师内部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设计师和校方共创的机制、文脉、现状与未来发展等因素的考量等,显著而细微地改善校园痛点。
“百校焕新”最大的特点在兼具“校园”与“改造”这两类项目的难点,既受限于暑期短暂的施工周期以及建筑规范的严格要求,又受限于原有建筑的现实空间和结构情况,有些还涉及到校园周边的社区、交通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处理。正如众建筑主持建筑师臧峰所说,“瞬息的施工时间,丰满的校园使用,庞杂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激烈的施工现场,构成了这次百校焕新的风貌。其他项目应不会有如此集中的交集。”
随着首批校园的精彩绽放,“百校焕新”除了带来了针灸式改造的项目成果之外,独特的设计组织模式也带来新的实践路径和管理方式。“百校焕新”一摒传统的垂直分工,采用“研究引领设计”的反推模式,补充完善建筑学策划研究参与的前期,形成一个学术闭环。简单来说,由各学校提出需求,建筑师通过在地研究,一校一策,经区教育局审核后转至工务署实施。每所学校的独特空间特质、校园文化以及社区关系,都将被重视。
在设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同时,也深化生产链条上各相关部门之前的协同,提前介入、快速反应,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就这样,深圳市南山区委区政府部署,区建筑工务署统筹,协同区教育局、区发改局 、市规自局南山管理局、区住建局、区规划土地监察局,以及区城管局 、区文体局、区交通运输局 、各街道办 、妇联、各代建企业等,建立了部门协同创新机制,对全过程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统筹和再设计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优秀设计的诞生和落地提供持续性保障。
南山工务署署长杨利君介绍,设计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南山区规划攻坚工作室核心成员的技术力量,采用定期分级多轮多部门联动审核机制,把传统冗长的串联审批变成快速高效的前置并联审批,实现设计完成,审批流程基本完成。施工阶段,疫情允许,署工程师、施工图设计团队全程进驻现场,确保高品质设计成果落地环节不走样。“为了克服疫情影响,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模式。例如现场调研环节,提前制定详细的调研成果要求,如可能涉及改造的空间位置、照片数量、拍照角度、重点空间实测数据等等,市内设计师实地调研,国外和市外设计师无法进入校园,则由学校基建业务副校长及美术老师按要求进行云上逛校园,按要求提供照片和视频。”事实上,这种云调研模式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对设计工作的影响,也给国内外顶级团队与本地设计团队的组合参与改造类项目提供了可能性。
除了部门管理流程的创新之外,建筑师与施工单位现场也各显神通。海月华庭花园幼儿园主持建筑师沈梦岑和顾田表示,推陈出新同时还要保证生产建造的可行性正是整个项目的难点。“我们将构件尽可能地模块化,包括立面格栅、连廊的平台,使多样化的形变都可被整合为同一种工艺。”沈梦岑说。碧榕湾幼儿园碰到问题更复杂,原始图纸缺失。负责施工图的深圳和域城建筑迅速请勘测单位现场勘测,重新配置绘制图纸。作为主持建筑师的姜伯源也表示,施工过程中会利用模块化预制构件、整合式的设计思维和一系列“低技”策略,在保证空间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场作业难度并缩短施工时间。还有一些项目主持建筑师利用海外项目经验充分发展协作平台,充分赋能现场的设计师,也调动施工企业的积极性。通过驻校老师和代建机构协助,保持设计决策的高度响应性,来应对疫情、台风、材料供应、工艺难题的种种挑战。一系列策略在保证空间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抢进度, 再现深圳速度。
编辑 | 董非 校对 | 李蔓铃
责编 | 卢东勃 审核 | 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往期精彩推荐
南山区对口帮扶广西龙胜共富乡村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数字赋能马海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