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中国,匠心风韵!“非遗在企业”新春文化展来啦
年 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朝一夕,一岁一年。我们看过落日余晖隐匿于群山,见过秋日孤鹜与落霞作伴。新的一年,我们也将看到初升的阳光照向雪山,听见树枝在寂静的春日绽放新生。当一张张门神、年画被张贴在门墙上,便意味着充满希冀的新年又来了。
春
节
年
画
12月29日,由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南山区文化馆、深圳市大沙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艺术委员会、南山区民主党派服务中心、深圳市科中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二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印沁堂年画艺术馆协办的“年画中国 匠心风韵”——非遗在企业新春文化展在南山区创新大厦拉开了序幕。
五
大
展
场
木版年画一一中国民间传统"年文化"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信仰载体,是年节之际用来迎新祈丰的一种民俗艺术。年画以其题材丰富、线条单纯、色彩鲜明、雅俗共赏的特质,千百年来成为百姓生活中最广泛和最重要的精神依托,也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着我国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发展。
本次展览以南山创新大厦A座大堂为主展区,同期联动汇通大厦、南山智园、南山智谷产业园、南山智园崇文园区联合展出。
“非遗在企业”是南山区文化馆“三在”传承发展策略的重要传承工作之一,通过非遗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联合南山区各大企业一起推广传播非遗,让更多人体验非遗之美。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10日,展览期间,将围绕经典年画欣赏、年画制作体验、木版年画历史、工艺及使用习俗普及等展开5场年画活动,将非遗融入企业文化,让企业员工发现非遗之美,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欣赏年画,感受文化在历史中的积淀。在波澜壮阔的时间长河里,它们散发着自己的光芒。
体验木板年画制作过程,一印一刷之间,人们对新年的期许就留在了纸上。
了解木板年画历史,感受艺术穿越时光,去窥一眼古人的审美。
体验木板年画的工艺,明白千百年前的生产方式,惊叹一句工匠精神。
普及年画习俗,体会古人温柔且含蓄的浪漫。正如同我们抬起头,也拥有了千百年前李白的月光。
部
分
展
品
木版年画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肇源于隋唐的雕版印刷,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一件传统的木版年画作品分起稿、勾描、上样、刻版、刷印墨线、套色、手绘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工序对匠艺的要求都极为苛刻。
《抱鞭抱锏门神》(80年代)
四川绵竹年画主要以线版粉本,手绘为主,兼勾花及戳印工艺,色彩亮丽、造型朴拙。该幅抱鞭抱锏门神是年画艺人对门神画的品类之称,从兵器特征可判断出左边身着蓝色衣服右手抱锏的为敬德,右边身着橙衣怀里抱鞭的为秦琼,他们相对肃立,威风凛然,贴在大门上寓意可以驱赶侵入的邪祟,希冀守护家园。
《福禄仙官》
画中的仙官皆身着官服,头戴如意官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仙官从容、儒雅的气质。右边画中的天官分别一手持如意,一手托“福”字样灯笼,灯上写有“福如东海长流水天”文字,左边天官一手抱印,一手托“寿”字样灯笼,灯上文字“寿比南山不老松”。旁边侍立的童子,手中擎仪仗,上挂各种寓意吉祥的装饰之物,此画多贴于内厅或者堂屋门户上。
《秦琼敬德》
秦琼敬德的门神形象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武将门神,两位门神身着戎装,手持兵器,秦琼多为白面凤眼,长须剑眉,英气逼人;敬德则是黑面豹眼,虬须浓眉,威严凶悍。
《五子门神》
此为一对,秦叔宝,尉迟恭门神正像,上端装饰有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字样,增添节日喜庆。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滩头年画的色彩逐步艳丽、润泽,造型上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运用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春牛图》(90年代)
旧时民间有在“立春”之日祭祀句芒神、鞭春牛(一般为草牛或土牛)的习俗,故称“立春”为“打春”,画中娃娃背倚耕牛,肩扛竹竿挑着鞋子,松枝和牡丹花,左手还拿着春饼。竹竿上系鞋子传说有驱除旱涝的威力,是大有之年的象征。此画贴于立春之日。
《五子夺莲》(90年代)
《五子夺莲》是从年画《五子夺魁》演化而来,古代科举制度规定,举子考中第一名为夺魁,此画所绘夺蓬亦是夺魁之意。“莲”又与“连”同音,意为五子连连夺魁。
麒麟送子(清末/民国初期)
麒麟送子是中国古代祈子法的一种。画中的儿童骑着麒麟而来,传说中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既为仁瑞之物,又有以“麒麟儿”称许他人小儿之谓,在附着“天仙送子”之俗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担任了送子的灵物,由麒麟的王道之征到麒麟送子之俗信,其实也是麒麟形象由“帝王世家”走入“寻常百姓家”的过程。晋王嘉《拾遗记》中描述,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此画常用来装饰新婚洞房或贴于年轻夫妇房门之上。
来源 | 南山文化馆
责编 | 卢东勃 审核 | 王婷婷
往期精彩推荐
深圳唯一入选!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获评“2022民生示范工程”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