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深圳南山:以“共富产业”激发“乡村活力”
以“共富产业”为抓手,推进家园变庄园,村民变股民,加速村民自治觉醒,吸引返乡创业,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潜力,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村里共有‘线上+线下’四名乡村CEO!”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马海村村民、乡村CEO蒙艳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游客到了马海村,吃、住、行她全程搞定,另三位乡村CEO负责马海村线上视频号、公众号、企业微信、小程序“四件套”的运营,开展对乡村业态和游客提供云服务。
马海村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龙胜县协作推进的“共富乡村”示范村,在打造共富业态、建立乡村共富机制、改造人居环境、培养乡村人才和搭建数字化工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帮扶广西桂林市龙胜县和资源县两年多来,以“共富产业”为抓手紧紧围绕三大主题:
以农民为主体的收益联动机制
以乡村CEO为关键的乡村经营性新型人才培养
以连接城乡市场供需为核心的数字信息平台
推进家园变庄园,村民变股民,加速村民自治觉醒,呈现出返乡创业村民不断涌现、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得到释放、乡村内生动力不断激发的良好局面。
广西桂林龙胜县马海村特产“马海辣椒”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图为马海村民在采摘成熟辣椒。(马海村委供图)
吸引“返乡创业”
蒙艳辽是龙胜县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她中专学的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在星级酒店工作了10多年,从服务员一路做到店长,本想在城里扎根生活下去。
去年9月,深圳市南山区与中国农大、腾讯公司多方协作,推动马海村“共富乡村”示范村建设,让她改变了扎根城里的念头,今年3月通过面试进入村集体成立的“龙胜县龙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工作,成为一名乡村CEO,专业负责游客在马海村的吃、住、行。“回乡发展有一种归属感,可以尽孝,还可创业!”蒙艳辽如是说。
“已经有5位村友返乡创业!”广西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挂职资源县车田苗族乡车田村第一书记黄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车田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村民散居在浔江河沿岸的高山上,发展落后。在南山区的帮扶协作下,车田村蝶变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随着共富产业的发展,村民看到了希望,本地大学生渐渐返乡创业,成为新型职业村民或乡村CEO,他们引导了本土人才成长,培育了更多懂农业、懂旅游、懂发展的“新农人”。
“乡村CEO是返乡创业村民的带头人,是链接乡村与市场的‘核心’”深圳市南山区挂职干部、桂林市龙胜县委常委、副县长周晓华表示,共富产业强调以农民为中心,通过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来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乡村CEO是共富产业的骨干,他们弥补了乡村产业治理的诸多短板。
南山区还请中国农大、腾讯公司等单位集中对乡村CEO进行了农业产业规划能力、公司财务运作和产品营销能力、有效管理农村资产和产业、乡村领导力等方面的全脱产集中培训。日常工作中,还专门配备技术专家驻村进行全程指导,为乡村共富产业提供可持续动力。
马海村是深圳市南山区对口协作广西龙胜县的“共富乡村”示范村项目。(吕雪良摄)
激发“自治觉醒”
“激发了村民的自治觉醒!”广西资源县中峰镇党委书记蒋勇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庄田村抱财丘屯是资源县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在粤桂协作办的指导下,全屯408人用了短短7个月时间,对村容、生态、产业、民俗文化等进行了深度梳理和挖掘。
目前,生态宜人的自然环境、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的文艺盛宴,处处体现着农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小村规”撬动“大文明”,村民们十分热爱自己的崭新家园,向镇党委主动要求对屯内矛盾纠纷调处、环境卫生整治、治安巡逻防范等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村民自治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抱财丘屯自治小组组长王登云介绍,屯里注册了资源县抱财丘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全体村民都是股东。去年8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万余人。随着来访游客日渐增加,屯里决定提升各项服务质量,创新形成了“党领民办、群众自治”经验做法,屯级党群理事会和村民理事会协同发挥自治功能。例如公共环境卫生,村民积极提出要求由村民自己清扫管理,建议由家庭经济困难的两户来负责,按1200元/月·户标准进行补贴,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资源县中峰镇抱财丘屯“家家有庭院、户户有产业”,图为村民私家庭院。(吕雪良摄)
在抱财丘屯的田间还有一间因“腾讯数字乡村行动”建设的“抱财兔”田园咖啡屋,村民们听说了运营模式和理念后,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提出由村民自行管理,最后经过村民集体商议,决定由屯集体公司来运营,公司每年拿出10000元作为村民分红资金,效益好的次年增涨20%。“今年10月1日开始运营以来,最高峰一天营业额有3000元,最少的只有几十元。”乡村CEO王勇如是说。
“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得到释放!”南山区挂职干部、资源县府办副主任徐建廷介绍,抱财丘拥有丰富的生态及业态资源,附近有沙洲公园、廊亭景观、红军廊道、粟传谅故居等游览地,经过南山区对口办的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缩影,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服务的意识得到有效激发。
挖掘“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是南山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户一韵”、百家百业的乡村文化经济业态,村民致富从“被动”变“主动”,乡村产业形成了村集体主导,农民主体参与的共富业态发展模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步伐,南山区将“深圳农城化股份公司先行经验”在乡村振兴中进行借鉴,例如,在龙胜县6个乡村进行了试点,由村两委牵头,村民当股民,分别注册成立股份制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全体村民参与运营,共同挖掘乡村文旅产业潜力。
深圳市南山区请中国农大、腾讯公司等单位对广西龙胜县、资源县的乡村CEO分批次进行了1-10个月不等的全脱产集中培训。(马海村委供图)
“去年集体账上1.2万,现在有46.8万元了!”蒙艳辽介绍,在各方力量的帮助下,马海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今年10月份,马海村集体收入较2022年增长3800%,带动村民收入总计达177万元。这些显著的成绩让村民有了奔头,变得更积极向上,感觉未来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在马海村,“庭院经济”是该村产业的重要内容,目前已经在村民家深度挖掘出了根雕文化馆、木雕文化馆、古法造纸文化馆、村史文化馆等9种“庭院经济”,形成了1+N乡村文旅体系。
马海村75岁村民蒙焕春在家从事木雕45年,村里将其家打造成为木雕文化馆后,以前的一件作品卖几千元,现在通过村公众号、小程序等向外界推介,最高能卖到数万元。
“家家有庭院、户户有产业!”周晓华介绍,南山区对挖掘的庭院进行保持原貌翻新装修,由村集体公司统一指导村民运营,村民在农业生产、农村电商、乡村智慧旅游、乡村治理等方面创新运用数字场景,让乡村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推动了乡村发展数字化转型。
从“省级贫困村”到“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蝶变的广西资源县车田村。图为村民正在进行耕种。(吕雪良摄)
创新“定单农业”
“定单农业”是南山区利用市场供需数据信息,解决村民种植农产品过剩问题的创新做法。
“今年罗汉果2毛钱一个都很难卖出去!”龙胜县平岭村乡村CEO潘玉祥介绍,由于信息不畅,受去年罗汉果高价市场影响,村民今年跟风大量种植,导致产量过剩。为了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龙胜县共富办组织乡村CEO赴全国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会和推介会,整合市场各种供需数字资源,创新推出“定单农业”,根据其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市场供应订单等信息,村集体公司为村民提供种苗进行种植生产,并签订“随行就市”的价格及“保底价”的“农业订单”,保障村民的收益。
为了进一步把“定单农业”做实,目前龙胜县有三位乡村CEO联合成立了股份公司,在整合三个村的农产品的基础上,龙胜县共富办为其提供数据和科技支持,对全县100余款农产品进行了品牌重塑,梳理出具有龙胜标准的30款农产品推向市场。目前,百香果、马海辣椒、梯田米等已经走向了全国,并获得了较多的市场订单。
以百香果为例,潘玉祥介绍,明年已经有150万株百香果市场订单,村民已经认种50万株,按每株产出67.5元计算,明年将实现1亿的农产品市场价值。
“以前自己盲目决定种罗汉果,能不能卖出去,心里没底。”马海村村民蒙先生说,往年凭感觉种,现在,订单式种植让我们不愁种也不愁卖了。
此外,“我在广西有个园”是定单农业“线上+线下”的另一种创新模式,即全国各地市民群众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网上认领各相关民族村寨的田园,从播种到成熟可全程观看,也可以到村寨实地体验种植。截至12月3日,全网已经认领龙胜县1.5万余份田园。
从“省级贫困村”到“四星级乡村旅游区”蝶变的广西资源县车田村新貌。(吕雪良摄)
夯实“共富产业”
共富产业
“共富产业”是南山区以村民增益为根本,在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数字赋能推动乡村业态调整和产业数字转型,对特色农业、手工业、旅游业等产业进行开发与整合。
“重在产业链思维的导入!”李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南山区探索形成了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示范经验,乡村共富产业的发展就植入了南山的产业发展经验,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集聚乡村产业人才资源,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例如,资源县有1800多种中药材,是山寨村民的“特色农业”,南山区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引进了粤桂协作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有生物医药器械交易中心、中药材研发精深加工中心、医疗器械生产厂房、生物医药大楼等,总投资3.4亿元(其中粤桂协作资金1690万元),总占地面积85106平方米(约127亩),总建筑面积91388㎡,采取“10+1”的建设模式,即10栋标准生产车间加1栋综合服务用房,另外还有配套的过渡车间和CDMO平台各1间。在深圳市医药行业协会的帮扶下,引入中药材精深加工、大健康产业及新一代高端医疗器械生产三大核心产业资源,搭配相关上下游产业,共建资源县创新产业园产业链条。
值得一提的是,资源县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是共富产业的典型代表,呈现出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效果。如,在项目建设阶段,就产生30个临时性岗位,优先提供给脱贫户及监测户,人均月增收2000元。产业园建成后固定资产通过折股量化分给中峰镇10个村集体,7921户、27345名群众受益,其中脱贫户及监测对象491户、2902人。园区投入运行后还可为全县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广西资源县粤桂协作残疾人就业车间(资源县残联供图)
“往年营收300万左右,现在1000万以上了!”粤桂协作残疾人就业车间负责人刘勇辉介绍,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引进的修正药业公司为车间带来了500万的市场订单,90%的村民在中药材销售上最低有1万,最高50余万的收入。
资源县残联理事长李桥英介绍,粤桂协作残疾人就业车间项目发挥了带农联农的作用,除了常年保持15-20名残疾人就业岗位,还将产生的收益按保底分红的形式覆盖到残疾人、脱贫户、监测户,脱贫村及所有的农民农户,夯实了残疾人脱贫攻坚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南山区在对口帮扶工作中,创新培养村庄经营管理人才,率先搭建一系列乡村数字化工具,壮大共富产业的同时,极大地加速了村民自治觉醒,释放了乡村产业发展潜力,探索出了一条“以村民参与添动力、改善环境强内力、数字赋能激活力”的数字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 | 中国新闻周刊 记者 | 吕雪良
编辑 | 喻梦婷 责编 | 吴炳然
审核 | 王婷婷 李蔓铃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本条微信部分图片或来自于网络
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