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帮男友申请了意外险理赔,这也是今年的第三次理赔。
这个因为小猫在短短一年内挨了9针的倒霉蛋,每次打针时都叫嚣着「再也不碰那只坏猫了」。结果呢,每次抱的最爱不释手的不还是他?呵呵,口嫌体直的男人啊。
因为这次理赔时,除了提供常规资料外,还要求提供工资流水或者社保缴纳记录,并要求寄送发票原件,这是前两次理赔时没有遇到过的。寄送原件我是没有异议的,这也是常规操作,之前没让寄送大概是因为金额比较小,理赔老师那边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咱们不能总用非常规的标准去衡量。审核宽松的时候算咱们幸运,但等让按正常流程走的时候,咱也得理解。可是让提供工资流水或社保缴纳记录这事吧,虽合情但有点不合理了,毕竟投保这个产品时,也没有对工资或者社保的要求。不过我也不想为了一个可以轻松拿到的资料和保险公司掰扯,还是乖乖地截图传了上去。经此理赔,我有理由担心男友后期再投保同家保司的意外险大概率会被风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感受,现在线上意外险的风控是越来越严了,很多人提交保单时,会出现类似下图的提示👇像最近就有许多读者朋友们反馈,在投保 意外险时被风控拦截了。
很多人发现自己被风控时,会担心这属于拒保记录,影响以后买保险。其实这两个完全不是一回事哈。风控的全称是风险控制,是金融业很常见的一个名词,指的是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保险风控也是保险公司为了风险回避而设立的一种门槛。只是保险产品的风控一般不是通过人为审核决定的,而是由大数据风控模型决定的。我们在填写完资料后点击提交保单时,可能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这期间,这些信息会通过保险公司的风控模型自动筛一遍,通过分析职业情况、健康情况、行为习惯、财务状况等,再结合核保规则、理赔记录等,给我们综合评分。如果评分过低就会被判定为高风险用户,保险公司将会采取拒绝或者限制投保的方式来进行风险风控。比如满分是100分,风控系统发现被保人负债过高,扣10分;又分析出被保人常年熬夜看剧,刷短视频,再扣5分;还发现被保人常在网络上搜索带病投保相关的信息,继续扣20分......就像不同产品的健康告知不同一样,每家保险公司的风控模型也不一样。如果发现自己被风控,也不用非要知道风控原因,大部分保险公司都不会告诉我们具体原因,因为大概率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需要授权技术人员通过后台系统查询才能调出具体的原因。而且就算知道了原因也没有啥用,这种情况下,建议先问客服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没有,就不要纠结,换投其他产品,才是解决问题最快速的方法。
考虑到被风控的可能,我特意找了两个意外产品来做替补队员,如果你们也有同样的问题,不妨可以参考一下哈。
PS:如果
一、无忧保综合意外险
购买渠道——支付宝
今年的无忧保是由众安承保的,一共有3个版本,不同版本的产品责任都是一样的,只是保额不同。它比较好的地方在于,意外医疗部分可以报销自费药,这点和小蜜蜂一致。不过它针对自费药的报销比例是80%,而非100%。微信和支付宝上的保险都采用的大数据推送机制,不同人看到的产品可能不一样。
比如护身福这款产品,有人看到的承保公司是太平洋,也有人看到的是平安财险。但我用了好几个人的手机确认,哪怕承保公司不一样,产品责任还是相同的。这款产品的意外医疗责任比较中规中矩,只能报销社保范围内的费用,可点之处在于意外医疗的保额比较高,最高能有20万的报销额度。另外它还有个特定传染病身故责任,比一般意外险的保障范围要宽一些。
其实咱们很少公开推荐支付宝或者微信平台的产品,主要是因为我们拿不到产品条款之外的信息,比如研发、售后等闭环服务的信息。不要小看这些信息,咱们表面上买的是保险产品,但其实不止产品本身。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平台的理赔我们干涉不了,所以也无法提供完善的理赔协助服务。如果你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足够的,而且不怵找资料、上传资料这些事情,各大app也玩得很溜,那么可以考虑通过支付宝、微信这种平台投保。理赔肯定是没问题的,只是需要自己多花些心思与精力,没有一个可以一对一协助的人。如果你完全看不懂医院的检查单、发票等资料,无法把它们分门别类,或者对于填资料时候的文字表述非常头疼,需要专员协助,那么更建议选择能有专员对接,提供理赔协助的平台投保。最后感叹一句,现在的大数据时代真是让人享受便利的同时,又会让人深感没有隐私,产生厌恶啊。
不管咋说,还是希望保险公司在运用大数据的时候,能更加人性化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