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十三爷临死留下三个遗愿,有一条雍正死活不同意,并公然违背

2017-11-13 历史真相揭秘

点手指上面  欣赏最精彩内容


一部《雍正王朝》将十三爷胤祥“拼命十三郎”的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他重情重义,和雍正的兄弟感情亲密无间,似乎超越了君臣关系,古往今来在帝王之家像这样的兄弟的确罕见,不可否认,雍正对待胤祥可以说是至真至诚,然反观胤祥,却不见是全是真心,至少里面有畏惧的成分。



在康熙晚年,胤祥仿佛是被遗忘了的人,他默默地旁观着其他皇子们激烈角逐,超然于世外,除了皇四兄胤禛,他从不与其他人来往。康熙去世后,雍正即位,胤祥的命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被封为怡亲王的同时,还被任命为总理大臣。与精神焕发的雍正相比,雍正七年时,胤祥不过四十四岁,可是他已经有了疲惫苍老之感,昔日的皇兄,今日的皇上,时常召见自己,这在外人看来是无比的恩宠,但是胤祥心里知道,在皇上面前丝毫不能懈怠,年羹尧曾受过雍正的无上信任,只不过刚露出骄横之态,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雍正宠信老十三,实则是因为胤祥的忠诚谨慎。我们都知道雍正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却不知道胤祥是清代最辛苦的亲王,他身兼数职,管理着大清朝最要害的部门,每天的工作量绝不再雍正之下。自从雍正七年军机处创立以后,胤祥由于长年操劳,到了雍正八年后便卧病不起。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胤祥还有一件心事始终放心不下,那就是他的墓地。出于对胤祥的厚爱,雍正决定将自己的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胤祥作为墓地。胤祥得知消息后,“惊悚变色”,坚持不受,他认为“此吉壤必有大福者乃足当之,若臣冒昧得此,不惟不能福子孙,必遭祸殃”。



忠诚谦卑的胤祥,在生命最后关头仍然如此,他为自己在河北涞水县选择了一块墓地,再三恳求雍正,让自己葬在涞水。雍正无法揣测胤祥的心思,对他最后的请求只能答应。得知雍正不再坚持后,卧榻上的胤祥竟“喜极至于踊跃”。为了防止雍正变卦,当天胤祥便让家人立刻前往涞水取土,取来土后,胤祥急“取一块捧而吞之”。早年大起大落的人生,使胤祥知道了皇家的险恶。亲情友情人情,在权力漩涡中,都是浮云。胤祥所能做的,只能是谦恭温驯谨慎地活着。虽然雍正是亲密无间的兄长,可是他毕竟是皇帝,二人之间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直到了死的那一天,胤祥都始终牢记自己是臣子的身份,不敢有丝毫逾越,他清楚知道,自己的四哥是个什么样的人,惟有如此子孙后世才能永保平安。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四十五岁的胤祥去世,得到死讯后,雍正极为悲痛,也开始为自己准备后事。雍正随即下令将当年孝庄太皇太后赐给自己的数珠一盘,康熙皇帝亲赐的数珠一盘,以及胤祥所进献的小玻璃鼻烟壶一件,归于一处,并告诫众人:“如朕万年之后,将此三件安于梓宫内。”雍正将胤祥所赠的鼻烟壶,作为自己死后的陪葬品,可见他对胤祥的深厚感情。



在胤祥死后的第三天,雍正发布上谕,称要为胤祥素服一个月,在胤祥的谥号上,更是费尽心机,最终圈定为“贤”字作为谥号,并特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加在胤祥谥号“贤”字之前,也使得胤祥成为了清代谥号最长的亲王。胤祥停灵两年后,下葬于涞水县水东村,胤祥生前有遗命,只戴巾帕及所佩香囊下葬。对此,雍正也许可了。但对于墓地的规格,雍正决定违背胤祥的心意,超越亲王的礼制,给他建了有清一代最大的亲王陵寝。胤祥死前还留下一个遗愿,要将怡亲王府改为寺,对此遗愿,雍正自然要极力成全,与雍正十二年建成,胤祥死后谥号为“贤”,寺名有雍正钦赐,并依谥号取名为“贤良寺”。



原本怡亲王府是清代最大的亲王府,但是胤祥为了让表达自己的忠诚,将王府改为寺,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子孙。在此以后,贤良寺成为外省督抚大员来京的寄居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刘坤一等人,都曾在此寄居,这大概也是十三爷为后世做的一点贡献吧。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处理,我们只做分享之用,不用于商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