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引言 我触碰了一个艰难而敏感的话题。可我别无选择,必须面对它。
哲学与科学里的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依靠推翻问题,而不是寻找答案。比如争论了几个世纪的世界的“绝对真理”,到了黑格尔那,直接否定了把世界与自我分离的二元论,提出万事万物是变化的,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只是相对的。再到后来的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直接把寻找真理的意义也毁灭了。这颇有些像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当经典物理穷尽了观测手段去研究被观测对象而不得,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忘了,观测者也是系统中的一部分,我们的研究对象也许应该是薛定谔与猫,而不是薛定谔的猫。
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说的轻松一点,是每一个人都想过的问题,严重一点,是一个不得不思考的终极问题。但为什么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呢?我认为在于“意义”的定义。
所谓意义,说白了是给自己的”某种解释“。不管是观察和探究世界的自然规律,还是不屈不挠地试图推测人类认识范围之外的宇宙疆域,意识层级,神,高我,光,多维空间,等等,都是为了回答一个朴素的问题,人为什么活着?
无论这个答案是什么,它的目的是让你自己感觉“找到答案”,找回安全感和内心的宁静。那么这时我们陷入了一个悖论:如果你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它是只适用于你个人的,那么它更像一种为自己找到的理由,并不具有普世价值,也不能被检验。比如,很多很有母爱的妈妈会觉得,我活着就是为了我的孩子,我的家庭,这就是我的人生意义。那没有孩子的人就不适用这个答案。就算有,他们也不一定认可这个答案,因为也有很多人觉得,我的人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
| 想要骑到山川湖海,没想到半路爆胎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找到适用于所有人的,像绝对真理一样的”人生意义“呢?过去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告诉我们,不能。而科学思维解释了”不能“的本质,因为它是无法被证伪的。”意义“是一个只存在于主观认知里的概念。我们需要它,是因为小我做任何事都要依靠目的,抓着不放。比如我们工作,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买这个买那个。而买任何东西,也都有它特定的目的。没有了目的,我们的大脑无法理性支配我们的行动。可是既然是主观概念,那它就像念头,思想,感情一样,没有对错,只有是否相信。
就算现在全世界几十亿人统一口径说,人生的意义就是 xxx,那也是无法被检验,无法被证伪的。一个不能公开检验,不能证伪的东西,就是宗教,就是不可知。
还有一个大 bug,就是如果人生是有意义的,那么现代科学启发我们,这个意义应该是变化的,而不是静止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包括人类生存的环境,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还有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曾经几次打碎了哲学某时期的辉煌的,不是新的思想,而是新的科学发现。当达尔文发现了人的祖先是猿,严重地冲击了基督教的地位,不亚于日心说的发现。而当非欧几何,高斯临死都不敢发表的证明,被多年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验证的时候,简直彻底击垮了理性哲学的根基,先验真理全都变成了先验假设。在此之前,没人能想象两条平行线为什么可以相交。
既然世界都是变化的,人类,和人的个体也是,那就很难有恒常的意义。可是在我们的基因深处,总是倾向于从无序中寻找有序,从无规则运动中寻找规律。近代哲学发展到萨特,加缪,竟然又绕回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说除了“我存在”这件事情之外,其实什么都是不确定的,也不可知的。除此之外,所有的理性结论都只是在一次次地被推倒重来。
近几百年,我们经历的是科学的高速发展和哲学,思想史的近乎停滞。有很多人觉得,我们对人为什么活着这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远远比不上古人智慧。可我觉得,哲学的地位依然是至高无上的。因为所有聪明的人,自我实现了的人,有好奇心的人,觉醒的人,到最后都不得不继续追问同样的人生意义问题。人类生生不息,百折不挠地对这个问题发问,不会是徒劳的。至少它代表了一种尊严和精神。
| 别人工作是为了生活,而我是为了生发
那么这种尊严如何体现呢?人类的哲思就要面临永远的停滞吗?我们注定要么狂妄愚蠢,要么绝望悲观吗?我们是否就要放弃对这个问题答案的寻找呢?
在刚才的推理里,我偷偷掩藏了一个逻辑漏洞。我刚才说,如果我们找到的某种意义是属于个体的,这个答案恐怕并没有普世价值,也没有解决终极问题。但这句话本身也不完全正确。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意义”。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人生意义”,就像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样,那有何不可呢?这不是很好吗?
所以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有时候会去羡慕有宗教信仰的人。尽管没有人知道上帝是否真的存在,但他们的人生更可能过得充实,积极,有安全感。我们也羡慕傻子,因为他们根本不用去想这个问题。所以古希腊哲人有一句话,因为无知,所以相信。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一个东西,所以你才有资格去相信他。如果你“知道”了,那就不叫相信。就像有人会说,我相信中医。那是因为中医还没有被很好地证明。
哲学家们曾经最大的野心,是试图将人生意义这个课题,像数学一样,用严密的逻辑推演出一个终极结果,或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发展到罗素,甚至尝试尽量去减少文字的使用以避免模糊不清,改用简洁的数学符号。可是最后,仗剑少年们通通失败了。波普尔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没有可能是因为,理性不是万能的,理性也有边界,它的极限无法超越我们想解决的问题?
那么这时候,虽然我们不希望哲学变成宗教,变成与科学对立,变成丧失理性,但是我们不得不捡起人性中与逻辑和理性互补的一面,比如艺术,文学,信仰,尊严,真,善,美。
加缪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荒谬的。他的整本《局外人》都在描述外部社会之于一个活着的人的荒谬之处。可是,他又写了一本《西西弗的神话》,说虽然每个人都像西西弗,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无意义的动作,但是人把石头推上山的能动性,就是人性的光辉,就是人存在的“意义”,如果你非要找一个的话。
所以,先别放弃。
另外一个逻辑漏洞,是我说万事万物都是变化的。在这个角度上,科学并不是什么真理,而是“适应某个历史阶段的最有可能正确的”理论而已。但是,有没有东西是不变的呢?其实有,比如死亡。
我的母亲是一个哲学教授。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问她,人为什么要死呢?如果人不会死,那哲学会是什么样子的?具体的答案不记得了,只记得她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没有死亡,就不会有哲学,甚至很可能不会有大部分现在人类的文明。死亡是一个礼物,是它迫使人去思考,去创造。
加缪有个理论,他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与其问你人为什么而活,我也可以问,你为什么不自杀呢?你不自杀的理由,是否就是你自己的人生意义?
当然你也可以说,人有可能永生,比如把大脑送上三体的云天明,比如以后 neuroscience 也许能把人的大脑和记忆都上载,然后永远留在二进制的世界里。先不讨论那样还算不算人,但就时间来看,“很久”和“永远”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三体》中最后的人类文明历史,是刻在石头上的,因为连芯片都保存不了那么长时间。而且,“死亡”的定义本来就不是绝对的。一个还有呼吸,但已经脑死亡的病人,是不是还算活着?人一生下来,就在不断地接近死亡。很多人怕老,比怕死更甚。
| 梦想成为达芬奇,我却只画小猪佩奇
所以也许我们也可以说,不变的不是死亡,不变的是变化。如果我们可以 100% 确定,没有任何事物是不变的,那这个结论本身就是不变的,也会很大程度地决定我们的人生态度。
比如很多人说,及时行乐。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而且有时候很智慧。为什么要及时行乐?就是因为事物永远变化嘛,如果外在境遇一直变,我们渺小的人类又难以预测,还有什么比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更实用的呢?
好了,现在我们遗憾地发现,虽然在逻辑推理上,有无穷无尽的命题可以去玩耍和思考,但我们还是找不出人生的确定意义。既然无法证明有意义,是否就可以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呢?
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终极命题,但也可以是逻辑游戏,文字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非常执着,一定给“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找出一个答案,不然就茶不思,饭不想,睡不着觉。
可是还记得我开头说的,很多时候我们走入死胡同,是因为问题问错了,而不是答案找不出来。
给人生找出意义,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如何活着。如果你还没有死,那你就在活着。如果你活着,你就必须选择和经历一种生活方式,大到癌症晚期了是继续化疗还是环游世界,小到被人骂了是不是要还击。这才是哲学“有用”的原因。不同的哲学观,会转化为不同的价值观,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如何花掉时间,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或者怎么选都不后悔。这些才是我们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应该被讨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接受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人生没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活着?
又一次,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之处。让我们暂时抛开逻辑,哲学,理性,用发散的感性去试图回答。
首先,接受了人生没有意义,就轻易获得了自由。这就好像一艘要去执行命令的军舰,在海上被通知,目的地没有了,你想去的地方根本不存在。那如果舵手有这个权利,他会瞬间感到,自己可以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因为都一样。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常常会因此极大程度地转变很多人生观念。中国古话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对拥有的一切如此执着呢?
自由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不再需要和人比较。既然你我的人生都没有意义,那在”实现意义“上,我们也就没有差别。富豪追求钱,成功人士追求成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得到的求得到,得到的求不失去。可是兜兜转转,只是欲望升起与被满足,没有什么本质差别。这就是当年叔本华的核心观点,也是为什么他说,人生只有两种状态,痛苦和无聊。
几天前我跟一个常年打坐的朋友聊天,倾诉了自己的一个困扰。经常冥想,你平时看世界就会在一种觉知中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就是,世界只是变化着的表象。人对世界的捕捉,永远被自己的五感所限制。你观察到的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而是你自己的感觉。所以,你的观察对象只有自己。那么这时候,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孤独,因为你觉得大家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的世界又只存在于自己的感官体验中,或者说只为你而存在。
我的朋友回答我说,你为什么孤独呢?因为你还是在比较。如果这个地球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会觉得孤独吗?我想想说不会。他说,对,那是因为没有比较对象了。人是社会动物,就算每个人的世界是属于他自己的”表象“,而没有人知道世界本来的样子(不可知),那你也会想去比较,你和他的表象世界谁更好,谁更幸福呢?有没有更好的可能呢?凭什么我在这个平行宇宙中,而不能在另一个呢?
曾经一个很智慧的朋友跟我说,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早就放弃改变世界了。想要改变世界,或帮助世界的人,都是因为他们还想当神。嗯,是啊,还想当神。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庄周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都无法知道什么是更好,什么是更坏,什么是别人真正想要的,人类到底有没有在进步,又怎么敢说在帮世界变得更好呢?难道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 ego 吗?
| 我这辈子数过最多的钱,就是别人的钱
其次,承认人生没有意义,会激发小我之外,理性之外的很多潜能,比如”喜欢“。有多少中国人年轻时苦读十几年,是因为父母告诉你,这样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 xxx,xxx 才能 yyy。仿佛一辈子都可以计划,可以掌控。但如果现在,你发现这些都没有意义,就算 yyy 了,你也不会开心,因为那不是人生的本质,况且世事难料,你也越来越难掌控能得到 yyy,那你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时刻开始放飞自我。
有一次我在巴厘岛参加一个冥想活动,遇到的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有俄罗斯的,美国的,新西兰的,印度的。他们很像,10 个里面有 10 个都是 25-30 岁,毕业了,换过 1-2 份工作,突然某一天就发现,一切都没有意义,虽然不知道以后干什么,怎么才能有意义,不如先按下暂停键。他们要么是再回到学校读书,要么辞职创业,做自由职业者,要么先旅行个半年一年再说。
我深深惊讶于,原来这种”四分之一人生危机“,在全世界哪都一样啊。为什么没有人更早点告诉我人生没有意义?那我可能早就离真正的自己更近一些。
”喜欢“的力量是强大的。因为它超越了理性,战胜了小我。为什么音乐是那么美好而强大?不管是醒着还是睡了,我们的潜意识里,大脑都在拼命乱跑,思考这个,驾驭那个。可是听到喜欢的音乐,你的注意力就轻而易举地被集中在音乐上了,在那个最专注,最享受的瞬间里,你忘记了自我。如果连”我”都没了,人生意义这个话题就自然不存在了。
如果你打开抖音,你会发现“喜欢”可以是无穷无尽种可能性,而且几乎都是天赋异禀,与生俱来。但是在中国的社会价值观里,其实很避讳把“喜欢”放在很高的位置上。比之更重要的,是靠谱,物质保障,社会规则,你满足了所有人,最后才有资格去满足自己。
但是如果人生根本没有意义呢?人生短短几十年,满足了所有人之后,“自己”的影子都不知道飘哪里去了。
| 本想活成一条咸鱼,没想到活成了一条肥鱼
人生的方向是谁来决定的呢?这也曾经是哲学范畴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超不出这几种可能:1. 自己;2. 神(统称,也可以是高我,自然规律,超自然力量等);3. 只是概率。
如果你认为是 1,我们今天就不会在这讨论这个问题,你也不会读到这里。如果在我们的认知范畴里,人生是没有意义的,那你连控制人生的方向都没有,决定不决定都没有区别。
如果是 2 或 3,那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无法被预测。在概率的世界里,你可以说A与B里,你有更高的概率到达 A。但不管选了 A 还是 B,对你来说都是 100%。比如绝症患者,做手术活的概率 60%,手术失败 40%。这个数字的理性暗示是很明显的,但却十分难以抉择,因为概率体现到个体的结果,就是绝对。
而”喜欢“或“爱”,像是一种小小的提示。为什么人会天生喜欢某种东西?而且人与人如此不同?喜欢的更深层含义,也是超越自我。在某种你喜欢的事物里,你的内心不一定是快乐的,但更可能是宁静的。你无法肯定,”我在喜欢的事情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暂时忘记了“人生意义”这回事,你的身心沉浸在比自我实现更高的层面里。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母亲看着自己爱的孩子,不再惧怕死亡。
但是不管我提出多少个接受“人生没有意义”的好处,你都会问,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生活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如果选 A 和选 B 都没有区别,我还为什么要努力?那人不就变成消极悲观的动物,整天做人性驱使你做的最轻松的事情,一直到自杀或死亡的那一刻吗?
答案是,除了脑子,我们还有心。承认人生没有意义,不是因为我们知道了宇宙,大自然,人类的本质,而恰恰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所探究的问题,超越了我们的感官认知,大脑认知的极限。就比如你可以去看数学家做出的 4 维空间模型,但你无法直观地理解,生活在 4 维世界是什么样子,就像蚂蚁永远无法理解人类的三维世界一样。它从一个盒子的顶点爬到另一个对角顶点,会觉得自己走了一条直线。
人类计算机进步到今天,对人工智能寄予厚望。可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限,是与生物科技,神经科学相辅相成的。人工智能里最实用的算法,叫神经网络,像是在模仿人的大脑神经计算和决策。可是如果人对自己的神经系统都不够了解,还怎么去开发出模仿它的人工智能呢?这还不要提背后牵扯到的意识等科学还难以触碰的领域。
| 前往世外桃源,却没带够移动电源
所以与其说人生没有意义,乐观一点的说法是,我们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我相信神经科学,量子物理,数学,哲学都会继续变化(是变化,不一定是进步),以给我们更大的启发。但这是没有尽头的。人类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我们终究不是上帝。
心是什么?心是我们渺小的人类,与未知的潜意识也好,宇宙规律也好,高我也好,多维空间也好,连接的桥梁。迫使我们去寻找人生意义的,是小我,但不是全部的我。心会给你直觉,给你启发,给你超越自我的经验。如果心带领我们去的地方,是让自我消失的地方,那这个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有一个我很喜欢的女生朋友。第一次见面,觉得她是个摄影师,在伦敦有个摄影工作室。第二次,会觉得她是个旅行博主,微博几十万粉丝。第三次,怎么变成了艺术家,要去海南做为期 2 个月的艺术项目。而她的背景,是个法律和哲学硕士。我问她,那你现在想往哪发展。她说不知道,但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今年必须要把拍了 3 年的尼泊尔纪录片拍完,可能要花几个月剪辑。
令人羡慕的不是她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这不具有普遍性,比如你会说,只有不愁物质需求的人才能这样。但我想说的是,有时候超越理性有很多好处,比如不用去定义自己。谁说一个人就要把工作,生活,主业,副业,爱好,家庭,朋友,全部分开,然后一个一个贴标签?为什么不能是,现在我想做这个,今年我要做那个,他们可以没有任何共同点,唯一相同的就是我的心告诉我喜欢。
全力以赴,乐在其中的原因,不是为了结果,也不是为了寻找或到达某种意义。而是,顺其自然,顺应内心的状态。寻找人生意义,是为了让内心有个地方安放。可是心安放的地方,不一定是一个叫“意义”的东西上啊。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也是一种莫大的执着。为什么聪明人更容易喜欢冥想?因为冥想不是想,而是观。放下理性,放下逻辑,放下如水流般不舍昼夜流淌的思维,直接去见,不是更可靠?
什么是觉醒呢?我的一个朋友有个比喻。他说觉醒就像,你生下来像一张白纸,画啊画啊,突然有一天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觉得以前十几年,几十年画的画,都不满意。有的人选择去修改这幅画,比如油画里一层一层地覆盖。可惜人生是不能重来的。而还有一些人,突然意识到,他其实不止是那幅画,也是画画的人。所以他才能欣然接受以前的画,也能坦然地继续画下去。因为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自己才是那个画画的人。
我们每个人,既是超级玛丽,也是玩超级玛丽的人,还是在旁边看玩家在玩超级玛丽的人。这听起来很矛盾,但只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二元地去看世界。光既可以是波又可以是粒子,它既可以穿过又可以不穿过一个障碍物,只是我们没法想象。
人生有没有意义,意义是什么,这依然是个重要又有趣的问题。可是能带着这个未解之谜去坦然地生活,这才是人类的尊严所在。感谢所有的哲学家们,因为他们提出的问题本身,比答案还重要。哲学为所有学科之源头,不仅因为它研究的问题如此重要,还因为一代一代思想家体现出的怀疑精神。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那我为你开心。
你可能错过
· end ·
To see the world,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Walter Mitty
禅与宇宙维修艺术
账号:cosmosrep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