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秭归这个做法成典型案例!

秭归发布 2021-07-10



编者按

以工代赈是我国开发式扶贫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政策举措,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农村群众工资性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以工代赈已成为解决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难、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荐典型、交流做法经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将秭归等地选为以工代赈典型案例,向全社会予以推介。



以工代赈促就业 项目复工助脱贫


湖北省秭归县位于西陵峡两 岸,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夏橙之乡,还是三峡库区、边远山区和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2019年,秭归县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张家湾至小垭豁经济断头路建设。该项目于2020年3月11日经秭归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同意复工后,有效带动本地受疫情影响滞留在家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帮助当地贫困群众实现增收。


图丨项目复工建设中


项目投入应民声

秭归县泄滩乡万家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是其主要致贫原因,曾有贫困户165户395人。虽然有蔬菜园800亩,产量160万公斤,药材种植规模达150亩,但由于道路的不畅通,销售是村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肩挑背驮十多公里,运输成本极高,当地群众只能抱着金饭碗守贫困。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要共产党帮我们把这条路修通了,我们就不会穷了,子孙后代都不再会穷了”。为实现贫困群众多年期盼,2019年,当地利用以工代赈资金240万元,撬动交通、扶贫资金120万元,计划建设纵贯全村全长11.3公里的一条扶贫路。项目建成后能实现晴雨通行,打破该村的发展瓶颈,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路、产业路、致富路,促进贫困群众稳步脱贫,激发老区群众发扬自立更生、积极脱贫致富的奋斗动力。


图丨项目建设前的道路


吸纳务工带就业

项目复工以后,施工企业严格执行防疫管理,并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决定除管理岗和技术岗(合计4人)以外,食堂炊事员、挖机操作员等其他岗位均吸纳本地群众务工,目前已吸纳本地务工群众2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5人),并支付工资3万余元,人均日工资为150元。随着项目推进,计划继续吸纳本地务工群众15人,并将人均工资提高到每天180元。


图丨本地群众参与项目建设


就地采购促增收

施工企业结合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尽量从本地采购生产生活物资,日均采购价值250元蔬菜、价值320元的腊肉等必需物资,且优先从脱贫户采购。项目所用的辅材如木方、块石均也是向本地贫困群众采购,不仅降低了辅材的运输成本,也促进了拥有资源的部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


图丨建设完成的部分路面


企业帮扶助脱贫

万家村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匮乏。施工企业积极谋划与万家村开展结队帮扶,将施工方的机械、人员等优势发挥出来,助力精准脱贫。施工企业协助村两委开展公路养护,在复工第一时间安排机械和人员对村列养路段进行养护,共计投入挖掘机65个小时、人工12个,确保了道路畅通,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冬季脐橙等农产品销售。施工企业还主动上门帮扶,为多户困难群众送来米、油等生活物资及人均1000元的产业发展帮扶资金。


以工代赈项目的复工,有效提振了贫困群众防疫和脱贫信心,缓解了因疫情防控造成的群众收入减少等困难,传扬了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美好风尚。同时,在万家村乃至泄滩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支持了当地防疫及复工复产工作,有效带动了项目区群众实现就业增收。万家村村民表示,项目复工不仅在疫情期间极大帮助了贫困户,为百姓们解决了实际困难,而且建设完成后,村民们也能更方面地进入城市打工、做生意、就医,农产品出售通道也将更加顺畅,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往期精彩回顾【情景剧】让鲜花祭祀流行起来
刚刚,秭归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不用抢,请放心!

监制:郑家裕

编审:张新玲

责任编辑:丁淑君

值班编辑:吕梦川

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sxzgzx@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