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佳大学生丨陈希:互联网“+”成十佳

向榜样学习的 成都理工大学 2021-06-22

“我觉得我们当时就像是在攀岩,看不到山顶,但我们还是得向上爬。”

从大学初期的迷茫低谷,到后期在科创竞赛中大放异彩最后获得十佳大学生的称号,陈希用“摸索”“坚持”形容自己的大学成长经历,当然也只有他最清楚其中的辛酸与美好。

《问诊山路》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在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首次登上全国赛舞台,并获得了全国银奖,这样的比赛结果为陈希本科期间的科技竞赛之旅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陈希(左二)与队友在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合影


 寻找主线 

早上6点30分,微明的天空依稀还能看见未藏好的星星,香樟操场已传来陈希的读书声。他是学生自发组织的“青春筑梦早读队”中的一员,在这里,大一的陈希提升英语,培养早起的习惯,还能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在这里,陈希通过同在早读队的小张了解到了创新创业,并在小张的带领下初次扣响了该领域的大门。

小张介绍陈希参与了一项关于“高考志愿填报APP”的创新创业项目。“参与项目后,我觉得‘互联网+’领域那种天马行空且脚踏实地的思维特别吸引我”,陈希说到。产生兴趣的陈希开始在创新创业上摸索,选修创新创业网络课程,自学计算机编程,查询相关的财务资料......但这个创新创业的项目并没有结果。

后面的一段时间,陈希陷入了深深地自我怀疑,不仅是因为创新创业项目的失败。陈希参加的物理学术竞赛、数学建模、机构设计大赛都未取得名次,同时他的专业成绩也跌落谷底。陈希回忆那段日子:“我当时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瞎忙活,做什么都没有结果。”但他依然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加入环工院教育管理中心、参加青春之韵舞蹈比赛、做校庆和运动会的志愿者、做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种竞赛……他想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中寻找平衡,找到自己大学生活的主线。

陈希不断反思自己,努力去逆袭,直到他遇到了他逆袭过程中的催化剂——王东坡老师。在一次校科技立项宣讲会中,陈希被王东坡老师所介绍的“地质专业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后的优势”内容所吸引,宣讲会结束后,陈希主动找到王东坡老师交流,他对于王老师在关于‘传统地质技术与科技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十分认同,陈希开始跟王老师做科技立项的工作。

在做与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科技立项过程中,陈希需要对项目进行背景调研,需要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使陈希对地质灾害防治有了更深的了解,让他有机会发掘这个专业的魅力。“通过那些文献,我具体的了解到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多么严重,也了解了未来地质研究可能的方向,我觉得做相关的科技立项很有意义。”陈希似乎找到了自己大学的主线。


 初尝“互联网+” 

2018年,陈希跟王东坡老师做关于泥石流灾害防治的科技立项,从学院的群消息中看到“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信息后,陈希产生了用该科技立项项目与“互联网+”结合参赛的想法。但这样的想法是否能够实现?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否参加这样高水平的赛事?只剩两个多月是否还来得及?陈希和科技立项团队的队友带着疑惑找到了王东坡老师,王老师为陈希解答了他的疑惑,并鼓励陈希报名参加。

陈希和队友报名参赛了,即使他们当时只有一份泥石流灾害防治评价的实验报告。他们需要在两个月内将一份实验报告变成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这个过程任务繁重:将泥石流灾害防治与互联网结合,提取其中泥石流灾害评价模拟软件核心技术、查取相关的背景资料、评估该商业计划的可行性、做市场分析财务报表......

陈希与队员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但校赛将近,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时间。直到离校赛提交材料的截止日期只剩7天,团队还有大量工作仍未完成。陈希作为该项目负责人,主动承担起熬夜赶计划书的工作。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陈希来到同学院研究生学长的实验室“借地”工作。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校赛提交材料的前一晚,陈希终于完成了整个项目,并按时提交了材料。陈希带领团队冲出校赛,挺入省赛,获得了四川省铜奖的欣慰成绩,但陈希对这样的成绩并不甘心。


 弥补遗憾 

第二年的3月份,陈希被王东坡老师拉入了一个名为“2019互联网+大赛”的QQ群。陈希和群中的同学组成了《山地智航》团队,陈希在其中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担任统筹、整合资源,以及相关技术研发的工作。组队初期,王老师就为团队定下冲进全国赛的目标。陈希对于这次比赛也是摩拳擦掌,想要弥补去年比赛的不甘。但想要冲进全国赛似乎没有那么容易,陈希和队友必须经历更多的磨练。

从4月开始,学校请来了校外的赛事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多次评审,为参赛队伍保驾护航。《山地智航》项目的核心技术受到了专家尖锐的评价,在专家看来,他们的使用无人机进行地质灾害评价的核心技术在可视化和数据处理上模糊不清,专家不明白这三者间的关系,认为他们没有展现侧重点。除了核心技术,《山地智航》在其他方面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痛点不明确、结构散乱、侧重点未凸显.......“对于我们的项目,当时我们想展现的东西太多了,没有理清一个很好的思路,所以才会被专家批评”,陈希后来总结到。这些批评并没有给陈希造成太大的负影响,在他看来每次的评审就是做抗压训练和项目提升的考验罢了。

在校赛期前到省赛前的这四个多月,陈希团队陆续经历了十几次评审,他们的PPT修改过上百次,PPT中每张图片的选择都被仔细斟酌,图片所放的位置都会反复调整,他们不能放过每个细节。每次评审前,团队都会在7教的工位通宵反复修改,队员们轮班上阵,坚持不住了就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醒来又继续工作,等到天亮,又继续参加答辩评审。“我觉得我们当时就像是在攀岩,看不到山顶,但我们还是得向上爬”,陈希说到。这段时间是他们最辛苦的时间,但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省赛来临前,《山地智航》除了核心内容被保留,其余内容在这几个月内几乎被他们重新塑造。

正是这样的精益求精,让他们的项目在省赛中获得金奖。随后,《山地智航》与我校的另一个项目《山地灾害防指软件》合并重塑,得到了《问诊山路》,最终冲进全国总决赛,获得了全国银奖的成绩。但这个成绩对于陈希依然存在遗憾,因为他们离全国金奖只差一个名次。目前陈希已被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录取,他也许会在硕士期间继续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在“互联网+”创新成创业大赛上弥补他的遗憾。


⊙人物名片


陈希,共产党员,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2016级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任环工院本科生第八党支部副书记,环工院党员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部长。本科期间获2018-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五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四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18年度成都理工大学科技立项一等奖、优胜奖、第三届研究生集体青春舞会“优秀表演者”,发表省级期刊《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学术论文一篇。



 一名普通大学生与“十佳”之间的

   距离有多远?

是试卷上多出的十几分

还是分数背后堆砌而成的书山之路

是赛场上的奖牌奖杯

还是无数个挥汗负伤的日夜

是简历上丰富的活动经历

还是一份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勇气

官微固定专栏「十佳大学生」

再次与小栗子们见面

此次聚光灯下

是2019年成理第十二届“十佳大学生”

读“十佳”故事,见贤思齐

让你我找到更好的自己

在努力中,成为自己的“十佳”


来源丨成都理工大学新闻网
文 | 大学生记者站 马骏 张玉婷 陈虹宇
封面 | 新媒体工作室  胡雨涵
排版丨新媒体工作室 李瀛玉
编辑丨新媒体工作室 王靓婧宇 陆俊汝 谢丹妮
责任编辑丨张爱艾 徐小强 王潇


◎2020年”十佳大学生“专栏回顾:

  十佳大学生丨贺倩:携静心起航


2018年”十佳大学生“专栏回顾:

十佳大学生丨谷锦锦:「跑」进「十佳」

十佳大学生丨左洪:物理小达人的进阶之路

十佳大学生|刘霞:科研路上的筑梦者

十佳大学生丨李子溪:获天使投资的园林届新星

十佳大学生丨李昊:拿“张倬元奖学金”的建模“狂人”

十佳大学生丨陈宁:让快乐与优秀同行

十佳大学生丨吴倩:我是双面“十佳”

十佳大学生丨赵成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十佳大学生丨范小武:做心态的常胜军

十佳大学生丨陈宝君:手脑并重学专业,典型学霸养成记



点亮在看寻找知音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