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成理最知名雕塑背后的故事

讲述校园故事的 成都理工大学 2023-04-16


每个走进成都理工大学的人

都会与“青春”面对面



《青春》雕像正对学校主大门西门,矗立于成功大道旁,三岔路口中,三角草坪上。在刻有“穷究于理,成就于工”校训的石基之上,《青春》绽放。


📍主大门西门三角草坪上——《青春》雕像




和它同样材质的雕塑,还有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口仰首引颈昂扬欲飞的《龙》、芙蓉食堂门口的《奔向新世纪》等。


📍油气藏国重实验室门口——《龙》雕塑



芙蓉食堂门口的雕塑《奔向新世纪》中,长发飘逸身姿矫健的女子,右手托举一个由太阳和月亮组成的,象征科技的钥匙,昂首挺胸跑进新的时代。

📍芙蓉食堂门口——《奔向新世纪》雕塑



体育馆门口的石雕《体育之光》,将体育馆的柱子艺术化为奥运火炬,正在进行排球、足球、篮球、跑步、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绕着火炬盘旋而上。

📍体育馆门口——《体育之光》石雕





这些成理校园里的“网红”雕塑,背后都是同一个作者——我校1960级地球物理专业的校友、云南造型艺术研究院院长吴诚仁。


他的作品曾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2004 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等,并获过国内外多项大奖。

恰逢学校65周年校庆,80岁的浪漫派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吴诚仁及他的儿子从云南远道而来,一头银发的他不仅仍然洋溢着艺术气质,更有几分仙风道骨。一见到他,这些艺术作品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汩汩而流。

▲吴诚仁父子与《青春》合影



“青春”之气,万古长青

1996年,吴诚仁时年55岁,半生起伏,他在云南艺术圈已有相当知名度,正值创作壮年,恰逢成都理工大学40周年校庆。

为了祝贺母校40周年校庆,吴诚仁倡议由他创作并制作“青春”主题雕塑一座,代表全体成都理工大学毕业的校友,捐赠给母校。倡议得到广大校友和校方领导的热烈赞成。但在向全国各省校友发起捐赠倡议书的具体行动中,因负责组织该工作的校友失职而导致流产。

此时离校庆日只有三月左右,吴诚仁感到万分焦虑,不得已,他决定以自己一家云南造型艺术研究院的名义,独立担负起雕塑的设计、制作、经济的全部责任,废寝忘食、秉灯夜烛,最终,他按时完成了任务。

吴诚仁将雕塑分成三段,从昆明运到成都。学校非常满意这个作品,把它安排在了“黄金地段”——三条主干道的交汇路口。当时有人建议把三角草坪的三棵小香樟挪走,被吴诚仁劝下,他觉得“有树木衬托的《青春》更青春。”

到今天,香樟已经比《青春》还高了,它们和《青春》一同在成理校园蓬勃生长了25年。


它由二女一男以及星光、图书、钢锤等图像组成,英姿挺拔、遒劲有力。


每个进入成理的人,第一个瞻仰的雕塑就是它。它迎来送往了五湖四海的一批批成理学子,默默见证了一个个锐意进取的热血故事。


25年来,它沉默不语,却成为了成理的精神图腾之一;走过四分之一世纪,它历久弥新,始终承载着象牙塔的使命召唤。它被人们留在了相册里、图标中、招贴里,留在一代又一代成理人的记忆里。


在《青春》的基石上,除了校训以及吴诚仁夫妇的名字,还有这样一段话——雕塑“青春”表达了万千学子热爱母校,把青春和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崇高情怀,它永远激励校友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在新世纪中用璀璨青春的年华和科学智慧的头脑为祖国描绘出更加宏伟的蓝图。


赤诚“青春”之心,不负少年之时。



苍劲有力,来之不易

《青春》可以说是吴诚仁艺术高峰的一个集成。它主体高9米,基座高3米,通体不锈钢材质,整体呈现了立体三角的构造。整个雕塑的人体展现出的肌肉和线条美,让人记忆深刻,而对各种人的精神内涵及人体力量感的准确把握,来自吴诚仁青少年时期的独特经历。

吴诚仁出生于重庆,由于家境贫寒,大学的每个假期他都必须打临工以赚取学杂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些日子里,他在朝天门码头当过棒棒军,在歌乐山掏过耐火泥,干过汽车修理工,当过建筑工人,打过铁、烧过窑、盖过楼……只要回到重庆,他就不再是文弱的书生,而是一个担起家庭责任的儿子,光着膀子,腰上栓一条毛巾,穿着草鞋,钻进泥巴和火炭中,劳作一天,直到天黑才回家。

不问出身,他和那些工人成为了朋友。不会干的活,他老老实实请教他们,会上手了,就比那些工人还舍得出力气。工人们觉得吴诚仁很不错,“像自己一伙儿的!”

也是在重庆炎热的夏天和湿冷的冬天里,吴诚仁了解了肌腱运动时爆发的力量和线条,了解了因为劳动而生的伤疤和皱纹,了解了百态生活下迥异的神情和体态……这些都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青春》雕塑中呈现出的力量感与信念感,正是那些劳动经历的成果之一。

▲凝望

吴诚仁将对艺术的理解和成理人报效祖国的使命和信心融入《青春》三个人物形象的设计理念之中。

雕塑中心的男性形象肌肉丰满、强健有力,厚实的肩膀与高昂的头正象征着成理人强健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特别是他手中高高举起的钢锤,这不仅是地质人的地质锤,“还是天工开物的锤”,也代表了各工种之锤,它象征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着开天辟地劈山填海的气魄和勇毅,象征着成理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追求。

左侧的女孩左手托起一个象征科技的符号,右手举起一条迎风舒展的飘带,飞扬的飘带是对未来的美好希冀与展望,科技符号与成都理工大学引领的新兴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右侧的女性形象坐在椅子上,腿上摊开一本书,右手放在耳边向后侧头,是一个对新时代憧憬的姿态。他们是此刻正在校园里孜孜不倦学习的学生们的集合,憧憬着将来可以为国家奉献自己的青春。




成理巨龙,昂扬腾飞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合川马门溪龙在成都理工大学“安家”之后,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的恐龙化石就成为了学校的一张耀眼名片。它出过国、上过邮票,与原子反应堆一起被列入我国十大科技成果。

在80年代,合川马门溪龙还“触电”了,做成了电视连续剧……可以说,合川马门溪龙承载着相当的传奇历史和国际美誉。

1988年,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要扩建,时任馆长竺国强请吴诚仁回去做博物馆的环境改造方案,以目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门口的《龙》雕塑为主,吴诚仁设计了实验室门口的喷水池、标本台等,至今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吴诚仁与《龙》雕塑合影

在成理博物馆,保存着一张《四川侏罗纪晚期龙生活意象图》在这张长达5米的油画上,两只合川马门溪龙在长满桫椤的海边悠闲地散步,剑齿龙、霸王龙却在周围暗藏杀机,一幅大气磅礴的侏罗纪复原景象,正来自于地球物理专业毕业的校友吴诚仁。


与这幅广受好评的油画不同,在《龙》雕塑的塑造背后还有着曲折的故事。

化石就在那里,如果只是原封不动地复制一个“龙”,吴诚仁觉得没啥意思。他要把造型提升到艺术的高度,让他具有永恒的精神和文化价值。吴诚仁每天围着骨架打转,翻书、从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中找灵感……为此,他最终决定采用抽象的手法,创作一只艺术的“龙”。

为此,他将恐龙硕大的腹部“挖空”,将脚处理成似脚又非脚,重点突出“龙”昂扬崛起,腾云驾雾,仰天长啸的主体造型,它象征着中国龙在新时代中腾飞。

学校开会讨论设计方案时,场面热烈。有一人提出应该像真实的龙有四条腿,而其他的参会人员都理解了抽象造型的深刻意义:“此时作者已经把合川马门溪龙变成了中华民族心中睡醒了的将要腾飞的龙”。因此,雕塑方案以绝大多数票通过并实施。

为了呼应雕塑昂扬腾飞的时代精神,吴诚仁还专门使用不锈钢现代材料来制作。在他看来,一亿四千万年前的恐龙化石是古老的、原始的,而改革开放之后,现代化、工业化的中国龙已经怒吼着站起来了,需要现代的材料与工艺来配合,从而展现崭新的时代风貌。

《龙》雕塑也成为了成都理工大学校园里的第一个不锈钢材质雕塑。


雕塑落成时,正值中国地学界的院士们前来参观理工大地质博物馆,其第一项就是参观雕塑《龙》。

其中一位院士向吴诚仁提问道:“如果把恐龙那个肚子连起来不是更像恐龙了吗?”吴诚仁回答:“既然您都已经看出肚子之所在,我又何必把它连起来呢?这就是艺术上的意到笔不到的道理了。”顿时,全体参观团鼓掌。之后,《龙》雕塑得到四川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专题播报,并被《中国地质》杂志封面采用。

65周年校庆到来, 深植在成都理工大学的“龙”精神生生不息。

从上个世纪对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的抢救性研究,到“龙”文化在杂志、校徽、雕塑画册等媒体上的发表,“龙”的符号中所呈现的勇敢果决、勇往直前等精神,在成理有着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权杖之年,再度出发

吴诚仁在成理的学生生涯给此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他在这里度过了充实而极富成就感的大学生活。为了实现美术家的梦,也为了学好物探专业,他选择了少有人走的路。

他自创了三三制学习方法,即: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习地球物理,使自己的本科学业达到中上水平;三分之一的时间自学美术;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他为了将来的艺术追求和社会创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

那时的他,是学校的“风云人物”,为学校设计绘制宣传画,为砚湖水堤做景观设计,担任成都市大学生合唱团领唱,演话剧,管美术社,参加舞蹈队,面向学生开设地质素描课程……每年评选红色宣传员,他总是在第一名。

如今放置在芙蓉食堂门口的《奔向新世纪》,曾入选“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 “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它是在1999年为迎接新世纪由吴诚仁为母校创作而设计


2000年,为了迎接在成都举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吴诚仁又在校体育馆设计了《体育之光》石雕。他将体育馆的柱子艺术化为奥运火炬,正在进行排球、足球、篮球、跑步、体操、武术等运动项目的运动员绕着火炬盘旋而上。


吴诚仁年轻时擅长体育,还曾经是校足球队的主力,这也使他在塑造运动形象时得心应手。

在成都理工大学的4个雕塑作品,是吴诚仁在全国的景观雕塑的作品的很小一部分。他在云南及全国的许多大城市树立的一尊尊富有民族特色与象征意义的城市雕塑,让他在全国雕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对于吴诚仁来说,成理给了他人生起步阶段的诸多财富,提起六十年前学习、生活过的母校,他依然满怀热爱与眷恋。

伫立在母校的雕塑,也是他对这里治学理念和风格特色的理解与深情。时值成理65周年校庆,在实地考察了本部东区与宜宾校区后,他想要再设计一批雕塑,为母校献上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雕塑作者简介


吴诚仁,全国城雕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省分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工业艺术造型与结构高级工程师、成都理工大学美术客座教授,云南造型艺术研究院院长。


吴诚仁以云南民族文化艺术为创作主要方向,先后创作了一批有影响的雕塑造型艺术作品,其代表作有:

2002年镀铜雕塑《高原·阳光》入选“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回展;

2002年木雕“赛装”入选中国(东阳)国际木雕艺术大赛,并为东阳市政府收藏;

2003年铸铜雕塑《赛装》入选“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雕塑精品展”载入其精品画册并登入2004年中国雕塑杂志年历画页,后与《高原·阳光》一起入选“2004中国·比利时当代雕塑作品展”,并载入欧洲拉那艺术中心出版的雕塑作品专辑。《赛装》后被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文化传承馆收藏;

2006年铸铜雕塑《飞越》应邀参加2008(北京)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入选110件优秀作品之中,参加国内和国际巡展,并获“五环奖”;

2009年5月1日青铜雕塑《汶川不哭》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礼赞生命—5.12抗灾雕塑主题展”,在中国美术馆、成都及港澳展出后捐赠汶川灾区;

2011年9月仿铜雕 《赛装》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长春世界雕塑大会专题展——“坐标·精神——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历届委员作品展”。

2013年,仿铜雕塑《高原春》入选“首届朝圣敦煌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送选作品——仿铜雕塑《哈尼神话——梯田》,获“2014云南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来源丨党委宣传部文丨曾灵 辛梦茹 钟佳纹 图丨张艺潇 朱莉 罗有天 魏宗毅编辑丨薛茗聪 吴世晖校审丨赵一蕾
责编丨张爱艾 王潇


 ↓↓点亮 关注更多学校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