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博联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带乡亲们换一种活法
余留芬,1969年8月出生,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中国好人。余留芬始终在与贫困“较劲”,她不甘落后,带领岩博村成为远近有名的“小康村”。
视频来源:中国文明网
我叫余留芬,是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1988年,我嫁到岩博村时,村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那时我家也是一贫如洗,日子过得很艰难。为了改变现状,我先是走村串户为乡亲们照相,后来开小餐馆、小卖部,一路打拼,成了岩博村首批脱贫致富的人家。虽然我自己先富了起来,但共同经历过大山里的贫苦,每当我看到仍然在贫困中挣扎谋生的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把乡亲们带动起来,换一种活法。
2001年,31岁的我被乡亲们推选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路不通、水不通、家家户户生活窘迫的现状,我提议在村里修一条出山公路,打通村民的致富通道。这在村里引起一片哗然,在当时温饱都成问题的状态下,很多村民不相信一个女支书能够办成这件事。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先垫资4万元,反复做村民工作,带领大家用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时间,修通了一条4公里长的通村公路。随后的日子里,我带着村民加大马力,没向国家要过一分钱,硬是自发组织修通了28.5公里的通村路和通组路。
在修通组路的时候,我不慎踩空,摔下路边陡坡,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差一点落下终身瘫痪。手术后,我躺在医院病床上默默流泪,病房的门被敲开,一批村民带着家里都舍不得吃的土鸡蛋来看我了,接着更多的村民和领导们都纷纷到医院看望我,慰问我!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人生的价值,更坚定了我一定要为这方百姓造福的决心。身体还没完全康复,就听说村里和煤矿发生冲突,我匆忙赶回村里,妥善处理矿村关系。在这期间,我深刻感受到老百姓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更感受到了大家对我的信任和依赖!交通的便利、矿村关系的和谐,为岩博村致富之路掀开新的一页!
余留芬(右)在岩博村种鸡养殖场向工作人员了解养殖场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陶亮摄
路通了,发展集体经济成了头等大事。2002年,我拿出自家的4万元积蓄,又通过抵押贷款凑齐23万元,赎回了村里的1480亩转卖出去的林场。第一次间伐就获得了8万元的利润,岩博村有了第一笔集体资产收入。随后,加上林场抵押来的贷款,我和村集体带领乡亲们先后建起了煤矸石砖厂、休闲农家乐山庄、小锅酒厂、特种养殖场、火腿加工厂等5个村办企业,村里产业日益兴旺起来。2013年,我看准了本地白酒的市场潜力,将自家所有财产抵押到银行贷款,采取“招商引资+集体入股+村民入股”的方式,引入公司注资重组酒厂,1012户群众入股5124.55万元成为岩博酒业股东。在争取茅台集团的技术指导下,推出了“人民小酒”等10多个系列产品,酒业的生产规模呈现可喜扩大的好势头。
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我们村从人均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没过温饱线、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集体资产达7600万元,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文明村、示范村和小康村。
一村富裕不算富,村村富裕才算真的富。经乡党委批准,我们村联合邻近的苏座、鱼纳2个贫困村,成立了岩博联村党委,三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440户1088人减少到现在的27户62人,今年两个周边村已经全都脱了贫。
在村民经济富裕的同时,我带领联村党委开办“道德讲堂”,建立好人好事监事会,出台“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机制,组织彝族传统歌舞文化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村经济发展还是家庭建设,作为一名女书记,我带领全村妇女发挥着女性“半边天”的独特作用。如今,广大村民感受到了党的好政策、时代的新作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余留芬(左)和村民在煮酒车间里交谈。新华社记者李春惠摄
我清楚记得,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听到我的汇报发言,详细询问了岩博村通过“联村”带动贫困村脱贫的情况。我跟总书记汇报说,我们通过酿酒带动村民脱贫,酒的价格老百姓都能接受,定位是“人民小酒”。这段党的总书记与最基层村书记的亲切对话内容,经新闻媒体传播,我们村的“人民小酒”迅速成了“网红”,在全国火起来,供不应求。未来,我告诫自己,必须继续努力,充分利用产业循环发展规律,扩大酒业产能,带动周边村民的种植、养殖和就业。我们岩博村永远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
感恩奋进心向党、牢记嘱托再出发!“用心服务群众,群众才会支持你。”我将牢记共产党员使命,用实干实绩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带领全村人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审核:姚杰
责编:张青玲 王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