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平:扎钢筋也能实现大梦想
董志平,1972年10月出生,湖南沙坪建设有限公司钢筋工,湖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国劳动模范,2011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他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创造性地革新了钢筋制作方法,从普通的工人成长为钢筋领域的技术精英。
我叫董志平,来自沩水之滨的长沙宁乡。因为家境贫寒,加上父亲去世得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高中毕业之后,就跟着两个哥哥来到湖南省沙坪建设有限公司做钢筋工。这一干就接近30年。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冷冰冰、硬邦邦的钢筋,会成为我这辈子最好的合作伙伴。
2010年4月,董志平在工地上。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年轻人总是怀揣着梦想,刚进公司的我也是如此,希望改善家境,建功立业,登上更大的舞台。那个年代,钢筋用手工切割、绑扎,我和工友们的手指经常被钢筋扎破、磨出血泡。因为我个子小,捆扎好的钢筋会高出我个头好几倍,搬运起来很吃力。工作繁重,吃住简陋,加上工资不高,我的梦想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劳动中几乎消磨殆尽,一度灰心丧气不想干了。
是另投他路还是继续坚持?我也犹豫彷徨过。当时的我没有学历、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我想,还得要干一行爱一行,像颗螺丝钉一样钉在小岗位上。
从那以后,我在工地上边工作边学习,沉下心来学技术苦钻研。白天,我找工程师找师傅们学,晚上就继续拿着专业书籍琢磨,十一二点了还舍不得撒手。只要是钢筋制作的内容,哪怕涉及到复杂的机械,我都会反复琢磨原理并练习操作方法,直到熟稔于心。通过一点一滴的自学,图纸上那密密麻麻如同“天书”的机械图形,在我脑袋中慢慢“鲜活”了起来。长年累月下来,40多页的《国标03国标G101》我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工友们都说我是“标准通”。
改革的春风催生了许多重要的建筑工程,如火如荼的建设大潮成了我们农民工学习实践、发挥本领的良好平台。在工作中我渐渐发现,看似是体力活的钢筋工,也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1995年,我在工友的帮助下,发明了既安全又增效的“两层交错布置”钢筋制作法,可将钢筋损耗量维持在1%以下,单个项目就可以为公司节约钢筋100吨以上、创造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2011年8月,董志平(中)和工友们一起研究图纸。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进入新世纪,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劳动技能在工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农民工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2006年,公司看中了我们这些基层老员工的经验,安排我们参加全国建筑职业技能比赛,我积极准备并最终摘得了全国二等奖。作为基层工人,能站上全国舞台拿到如此重要的奖项,于我而言,真的是“破天荒”的事情。2007年,因为业务能力出色,已经做了17年钢筋工的我被公司提拔为钢筋班班长。2010年,我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国家对劳动者所给予的最高规格表彰,也是对我几十年工作最大的认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对知识、技能和劳动更加认可和尊崇,基层工人的平台越来越大。政府各个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让怀揣梦想的农民工们可以实现知识技能的再充电。直管部门还积极帮我们站上更高的舞台,参加高水平比赛,展现本领以改变命运。我们公司也顺应时代要求,创办了农民工学校,我当起了培训老师,把自己二十多年的技术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千多位农民工兄弟,如今他们大部分成了湖南钢筋工领域的技术骨干,挑起了钢筋工操作的“大梁”。我和工友们经常感慨,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有什么梦想都可以通过勤奋做人、扎实做事来实现。
2018年7月,董志平和工友们在一起。图片由长沙文明网提供
改革开放之风还吹到了工会。实行制度改革后,我作为一线工人代表加入了工会管理层。2016年4月,我当选了开福区工会副主席,2018年2月,我担任了湖南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这些变化,打破了以往年龄、学历、身份等壁垒,特别注重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群众工作经历,是党和国家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重要体现。走马上任后,我也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提出一系列惠及农民工的建议。在政府的主导下,农民工的商业保险、子女教育、医疗卫生条件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工友们的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三十年光阴再回首,是改革开放给了我无比广阔的舞台,点亮了我的梦想,让我这个来自小山村的贫苦青年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而无数像我这样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在自己逐梦的同时,点亮了缤纷多彩的美好时代。因为,我们只要努力奋斗,终有一天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董志平口述,陈宇、黄超整理)
查看更多 心声 文章 请点击 阅读原文
审核:姚杰 王晓宁
责编:张青玲 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