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大学“最奢侈测绘基础课”!众院士坚持了20年!

2017-08-16 湖北新闻 测绘学报

《测绘学报》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测绘地理信息与导航高端论坛 ——《测绘学报》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一号)



击图片,看报道)

院士上课,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

在武大,《测绘学概论》被誉为“最奢侈基础课”,由宁津生、刘经南、陈俊勇、李德仁、张祖勋、龚健雅等6位院士和几位知名教授共同讲授。

(↑ 张祖勋院士在讲授“测绘学概论”)

宁津生院士是这种上课形式的倡导者,也是第一堂课的主讲人。“这门课最初是为了挽留想转专业的学生宁津生介绍,20世纪90年代,测绘学科及行业长期不被社会所了解,不少新生要求转专业。“开这门课,目的是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个清楚的认识,了解测绘专业的高新科技和社会地位,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

(↑ 宁津生院士在课余时间与本科生交流)

这个提议得到李德仁等院士的积极响应。1997年9月,“测绘学概论”正式开课。20年来,授课人员虽有所变动,但每年都有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参与其中,形成了一支齐聚我国测绘工程专业顶尖师资的教学团队。

大鱼前导,小鱼尾随

为本科生授课,对院士们来说是一种师承。6位院士早年求学时期,武大荟萃了全国测绘界的精英,夏坚白、王之卓等测绘先驱都亲自为本科生讲课,许多学生听课后深深爱上了测绘专业。

(↑左:夏坚白,著名大地测量学家,国家一级教授,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右:王之卓,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国家一级教授,曾任国立交通大学校长。)

李德仁回忆,他的导师王之卓院士常常晚间去学生宿舍答疑,帮助学生消化课堂知识;冬天下雪路难走,便让小女儿打手电筒陪着去;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有的十分幼稚,他也总是耐心讲解,循循善诱。

(↑1988年,李德仁教授在上课)

“名师站得高、看得远,注重对学生做人与做学问两方面的教育,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潜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李德仁以自己的亲身学习经历,说明了名师对学生的影响。

每年重新备课加入新内容、提前一刻钟到达教室、专程从外地甚至国外赶回来讲课……院士们重“言传”更重“身教”,师德师风,就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

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就大学师生关系作过精彩阐述:“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院士与学生犹如“大鱼与小鱼”,课堂如水,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以身示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武大从游图”。

院士绝活让讲台变成舞台

枯燥的测绘概论课是怎样变成学生最喜欢的“奢侈课”?院士们是怎样使出自己的“绝活”让讲台变成吸引学生的魅力舞台?6位院士的课为什么能让学生像“追剧”一样一节课不能落下?

“每年八月一到,我的生物钟就提醒自己,该为这门课做准备了李德仁说。院士们每年更新教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新理论、新技术,以及他们参与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新进展等,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到当前热点和最新进展。

院士上课会古板难懂吗?听过课的学生表示,每位院士都有自己的“绝活”,充满独特的个人魅力。

(↑ 2013年4月17日,《测绘学概论》精品课程研讨会后,

陈俊勇、宁津生、李德仁、张祖勋等四位院士合影)

张祖勋院士的课很好玩

从反映“两弹一星”研发过程的电影切入,延展出逆向思维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申到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智能通信的移动终端、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发展等在生活中的实例,进而进行科学生动的专业知识讲述……张祖勋的课往往很“好玩”,集趣味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

张祖勋:推动测量技术数字化变革。他提出建立摄影测量网格系统,推动摄影测量从数字化向网络化和集群处理发展。有力促进了传统摄影测量技术和生产手段向数字化、自动化方向的革命性变革。

李德仁院士的课,很热闹

把摄像机放到飞机上进行测量,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放到卫星上呢?随着提问渐次深入,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上很是热闹,李德仁顺势引入讲课重点——摄影测量。课堂上他会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想象和思考。“上课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人才。”

李德仁:“李德仁方法”首创者。他提出的粗差检测“选权迭代法”,被国际知名专家一致认为“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他专注GIS研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占领曾由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宁津生院士酷爱电子潮品

“宁院士风度翩翩,平易随和,我们喜欢叫他帅院士。他喜爱用电子潮品演绎测绘科学,我们爱玩的手机应用他都会,网络新媒体是我们课上学习、课后交流的工具。”想起宁院士和学生们用微信交流的那些趣事,已是博士生的孙嘉很开心。

宁津生 :“地球重力场”泰斗,曾参与抢救卫星,令濒临报废的“风云一号”卫星重新建立三轴稳定的对地定向姿态。他引领我国现代基准建设,完成从米级到分米级,到厘米级,再到亚厘米级三次精度提升。

刘经南院士,喜欢用典,考证出处

作为一名工科学者,刘经南爱读文史书,喜读古诗文,善于用历史故事结合专业讲解知识点。他曾开玩笑说,自己把《红楼梦》看了N遍,能准确指出书中部分诗文的用典和出处。在担任武大校长期间,他希望武大学生能真正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起来。“如果一个大学没有人文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他说。

刘经南:被媒体誉为“中国GPS之父”,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神话,在北斗研究领域创造多个第一。他提出了航天器快速精确定轨理论,将我国定轨精度,从原有的5-10米提高到2-3厘米,定轨精度达到美国JPL等国际顶尖实验室同等水平。

陈俊勇院士的课,贯穿中西

“陈俊勇院士对测绘学科宏观上的把握使我们获益匪浅,听他的课总能学到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他常介绍国际上测绘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发表看法,提出可能的学科增长点,鼓励我们勇于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因为在学科交叉的地方,也是最容易产生新学科的。”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冷伟认为,正是大一的“院士课”,给他和同学们插上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翅膀。

陈俊勇:首个为大地测量学科提供数学基础公式的中国人。他推导的“1980大地参考系”参数计算公示,在全球采用至今。他组织开展了GPS广域差分系统研究试验,使我国GPS卫星实时定位和导航精度达到1至3米。

其余授课院士信息——

龚健雅:研发了国际上第一个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GeoStar。这是GIS的雏形。他研发的系列软件,后来成为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对保障国家空间信息安全,引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李建成(曾授课):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不依赖地面控制点的高精度快速摄影测量生产体系;首次在我国建立了应急测绘集成技术体系和测绘信息应急服务系统。该项目成果应用于汶川、玉树地震后,生产效率较传统作业提高了5—50倍,不仅满足了灾情评估和重建规划需要,也在行业的科技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院士授课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院士们将自己内在做人品质和科学精神传递给学生。比如,如何为人、如何面对人生逆境等。这种传递就像科学之光,寄托和承载着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受益于院士课,即将成为一名青年教师的肖长江博士很是感慨。

61年风雨见证中国测绘由弱变强

武大被誉为“世界测绘教育之都”,测绘学科进入了世界三强,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稳居全国第一。

自1956年创建以来,武大测绘学科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1年历程。6位院士亲身经历了新中国测绘行业从弱向强的发展转变,亲手推动中国测绘科学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他们是科研报国的践行者、测绘学科历史的书写者、中国测绘科学快速发展进步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武大测绘学生是幸运的,在校期间就能在大师们的科研团队做研发和实践。通过本科4年的学习,从学习最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到熟稔引领测绘科学发展的领军人物,学生切身了解到6位院士的科研精神和成就。

“院士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卓越的工匠精神和赤诚的爱国情怀,生动地诠释着爱国真谛。”这是测绘学院本科生龚宇的上课感受。在一次次课前暖场、课间笑谈中,院士们的亲身经历如涓涓细流,润泽学生心田,引领他们走进武大就树立远大理想,立下报国之志。

文章来源:湖北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李德仁: 测绘遥感领域十个前沿技术都在这里了!


论文推荐| 王乐洋:Partial EIV模型的非负最小二乘方差分量估计


科技部发布“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战狼2》撤侨到底发生在哪?破译电影里一幅近代地图的秘密


《测绘学报》2017年第7期网刊发布


2017无人机测绘技术及应用论坛在线报名已开通


惊艳的骗局:原来你每天坐的地铁线路图这样欺骗你的双眼!


论文推荐| 张力:基于多视影像匹配模型的倾斜航空影像自动连接点提取及区域网平差方法


论文推荐| 张春森:顾及曝光延迟的无人机GPS辅助光束法平差方法


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公示


78岁院士刘先林穿旧鞋坐高铁 二等座上仍不忘备课


如何评价 Google推出的室内定位技术VPS?


北斗专辑|张小红:BeiDou B2/Galileo E5b短基线紧组合相对定位模型及性能评估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测绘学报」,关注我们,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 297834524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