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上海市将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详细解读在此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
构建与学术的桥梁 拉近与权威的距离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上海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刊载媒体所有,所刊载内容仅供交流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刊立场。
近日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市规划资源局、市测绘院负责人及专家介绍了“上海2000坐标系”的相关情况。2021年1月1日,上海市即将启用新一代城市平面坐标系,即“上海2000坐标系”。何为上海2000坐标系?同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又是什么关系,对日常工作生活会有什么影响?详见↓
关于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经自然资源部批准,我市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启用“上海2000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简称“上海2000坐标系”)。现公告如下:
一、“上海2000坐标系”是经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上海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该系统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以东经121°27′52″作为中央子午线,坐标系统原点位于东经121°28′01″与北纬31°14′07″的交点,投影面高程16.32米。
二、2021年1月1日起,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测绘地理信息及其相关活动,应当使用“上海2000坐标系”。国家对使用坐标系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上海2000坐标系”与现行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2年。过渡期内,现有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到“上海2000坐标系”,202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我市原有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四、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上海2000坐标系”及成果进行依法管理、更新和维护,负责全市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特此公告。
01
“上海2000坐标系”建设背景及意义
背景:
建国以来,上海市城市平面坐标系统共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地政局测绘处和同济大学工学院大地测量研究所协作,通过三角测量联测和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方式,研究建立了以121°28′为中央子午线、投影面高程为0米、国际饭店楼顶旗杆中心为原点、X轴指向真北的上海平面坐标系统,统一了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多个坐标系统,完成了全市统一的的平面坐标系统。
国际饭店原点
2、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缩写CGCS2000)。经过10余年过渡、推广,已于2018年7月1日全面启用。2011年,以全面对接、推广使用CGCS2000为原则,原上海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上海市测绘院对上海市平面控制网进行升级改造,研究建立上海市现代测绘基准框架,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上海平面坐标系统与CGCS2000的精密转换关系。
3、2020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同意,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研究建立了与CGCS2000参考框架一致的“上海2000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简称“上海2000坐标系”)。2020年12月,自然资源部批准“上海2000坐标系”为上海市唯一合法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意义:
CGCS2000以地球质量中心为原点,具备高精度、动态、实用、统一的特点,实现了由地表原点到地心原点、由二维到三维、由低精度到高精度的转变,更加适应现代空间技术发展趋势。建立基于CGCS2000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可满足数据更新频率高、定位精度高、获取成果快速方便等需求。同时,可实现与国家大地坐标系无精度损失的相互变换,有利于地方和国家成果的共享,推动自然资源、经济建设、航空航天、陆海一体、遥感监测等各领域数据的深度融合。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对空间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对测绘基准的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与周边省份的关系愈来愈紧密,需要通过对接CGCS2000实现上海与国家、省以及城市之间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需要基于CGCS2000框架建立上海市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以获得更先进、精准、现势性最好的测绘基准,为上海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建立“上海2000坐标系”,可实现上海城市坐标系统与国家坐标系统的统一衔接,有利于上海各类数据与国家数据的相互转换、资源共享,同时,推动跨区域、跨界数据融合与共享,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和新片区建设提供基准保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更精准的空间底座,为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精度的测绘基准服务。
02
“上海2000坐标系”建设推进情况
2019年8月,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启动了“上海2000坐标系”建设工作。
2019年11月,成立了由上海市测绘院、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同济大学等共同组成的项目实施组。2020年2月,经技术研究和科学论证,形成了“上海2000坐标系”总体设计方案和研究报告。
2020年4月,总体方案和研究报告通过专家组评审。
2020年6月,上海市测绘院组织实施,确定了最优的中央子午线和投影面高程,确立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高精度转换参数。
2020年8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并实施“上海2000坐标系”,并认定“上海2000坐标系”为本市区域内法定唯一的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
2020年12月10日,自然资源部批复同意上海市建立“上海2000坐标系”,坐标系统名称为“上海2000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简称“上海2000坐标系”)。
2020年12月17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召开了 “上海2000坐标系”专家验收会,同意通过验收。
2020年12月1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的公告》,明确我市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启用“上海2000坐标系”。“上海2000坐标系”与现行上海平面坐标系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2年。过渡期内,现有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到“上海2000坐标系”。
03
服务保障
为了确保“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推广工作顺利开展,2021年1月1日起,本市将提供“上海2000坐标系”的测绘成果和定位服务, 2023年1月1日起停止提供基于原上海平面坐标系的成果及定位服务。
“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后对新建项目无影响,对原有上海平面坐标系下的一般成果也无影响,仅对跨过渡期、精度要求较高或涉及工程衔接的建设项目有影响。对此,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提供多种坐标转换服务方式,包括线上转换、线下转换、定制方案等多种形式,全面保障新老坐标系平稳有序过渡。
下一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落实上级要求,对“上海2000坐标系”及成果进行依法管理、更新和维护,积极推广使用“上海2000坐标系”。上海市测绘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为各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坐标转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热点问答
“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后,上海城市坐标原点是否移动?
答:“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后,上海城市坐标原点不动,还是在国际饭店,现在国际饭店大堂的原点标志将维持原样。
“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后,具体哪些建设工程或者数据受影响?
答:建设工程方面,主要是对2021年1月1日前启动, 2021年1月1日后结束的,这类跨过渡期的工程项目有影响。详细又可分为精度要求较高的项目,如隧道建设、轨道交通、机场建设、重大科学装置、市政监测以及其他重大市政工程等,和因分期实施等原因需要工程衔接的项目。
数据方面,主要是对精度要求高于±5厘米的成果有影响,一般成果无影响。
新坐标系启用后,原“上海平面坐标系统”能否继续使用?
答:“上海2000坐标系”与原“上海平面坐标系统”转换、衔接的过渡期为2年。过渡期内,现有各类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和地理信息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过渡到“上海2000坐标系”;2021年1月1日后新生产的测绘成果应使用“上海2000坐标系”。过渡期结束后,即202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原“上海平面坐标系统”。
坐标转换服务方式主要有哪些?
答:新坐标系启用后,坐标转换服务主要分线上、线下两种方式。为此,我们配套建设了《上海2000坐标系转换系统》和单机版的坐标转换工具。
线上方面,可通过政务外网直接访问《上海2000坐标系转换系统》,在线上进行数据文件的坐标转换,通过下载获取转换后的成果;也可调用系统提供的在线API服务接口实现数据文件的坐标转换。
线下方面,对不宜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可直接和市测绘院联系,由他们落实坐标转换;也可通过我们提供的坐标转换动态库,自行落实坐标转换工作。
除此以外,在启用前,我们已经通过座谈会、函询等方式,联络了全市各相关委办局和大型国企,对他们的转坐标需求提前进行了分析,并逐个制定了坐标转换的方案。
新坐标系的启用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有何意义?
答: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和地区都建立了城市独立坐标系统或地区坐标系统,以提高控制测量的工作效率和市政工程的测量精度,满足城市规划、建设以及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不同城市间,如需数据资源共享和衔接,就需要统一转换到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即都将当地的独立坐标系成果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成果,通过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保证测绘成果的整体性。
“上海2000坐标系”启用后,上海城市独立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同一框架下,可推动跨区域数据融合和共享,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提供基准保障。
权威 | 专业 | 学术 | 前沿
微信投稿邮箱 | song_qi_fan@163.com
微信公众号中搜索「测绘学报」,关注我们,长按上图二维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
欢迎加入《测绘学报》作者QQ群:751717395
进群请备注:姓名+单位+稿件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