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扯白||《小舍得》:中国的妈妈们该怎样面对不快乐的孩子?

伊莎贝拉isabella 蓝小姐和黄小姐 2021-11-09


热播剧《小舍得》开播以来,所展现的教育问题已经深深戳到了各位家长们的心,几乎每一集都贡献着观众们热烈讨论的话题。



最近出现在预告片上的名场面也出现了,孩子满腹委屈地说出“妈妈不爱我,爱的是考满分的我”这句话,同时也引爆了大家的讨论。



最新的剧情里,佛系爸妈南俪和夏君山的女儿夏欢欢,因为迎来了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挫折,连哭好几次,哭得观众又是心疼又是烦躁。


 

大家纳闷的是,五年级的孩子了,连这点抗压能力都没有吗?作为全剧里可谓是最幸福的小孩,夏欢欢出生时就握到了好牌,有优渥的家庭,有开明温暖的父母,但同时似乎被保护得太好了,遇到一点小困难就哭哭啼啼。



这件事更是让很多父母百爪挠心:逼孩子拼命学习吧,怕TA精神压力太大;那么给孩子一个幸福宽松的童年,竟然也是错的吗?

是的,这种困惑深深盘桓在每一个家长心中。

在《南方周末》的采访中,《小舍得》的原著作者曾说,为了写好教育题材,至少和300位家长聊过天,采访过很多学校和机构。

于是这部剧所呈现出的问题也极具代表性和真实感,它几乎触碰到了所有家长们永远在思索的一个“天问”——

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如果要TA成功,那么是不是必须要牺牲幸福感?如果要TA幸福,那么有没有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看看这部剧,就会发现,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它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每个父母的身上。


不如我们先来看看这三组家庭都是什么情况。

宋佳和佟大为饰演一对夫妻南俪和夏君山,二胎家庭,经济优越,父母皆为高材生,工作体面,对两个孩子实行快乐教育、素质教育,所以家庭氛围也非常宽松温馨。



看得出来,在夏欢欢五年级之前,两口子根本没把学习成绩当回事,在片中呈现的细节中,我们可以捕捉到他们一家四口的家庭日常:

父母恩爱有加,欢欢放学就在楼下和弟弟疯玩,周末一家去自驾游或者看电影、吃大餐,夏欢欢从没上过什么课外培训班。



快乐教育培养出的小孩确实很快乐,夏欢欢本人性格开朗,自信大方,爱好文艺,在班里也很受欢迎。



唯一的缺点是,成绩不太好,到了五年级更显得很吃力,数学考45分……


▲这个卷子也很细节了,前面的题做得还行,是教学大纲的基础,后面三道大题都是0分,一般这三道大题都是压轴,难度大,是课外培训班主攻的方向。

第二个家庭呢,就与夏欢欢家截然相反。

蒋欣饰演一个“教育强势型”的妈妈田雨岚,李佳航饰演富二代“废柴爸爸”,虽然俩人工作一般,但因为公公婆婆有钱,所以小两口的生活也很滋润,不愁吃穿。



田雨岚信奉的教育理念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子悠的前程是没有天花板的”,因此对儿子非常严格。

儿子颜子悠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从一年级开始,各种培训班就安排上了,颜子悠也如愿成了一个小学霸,家里摆满了各种奖杯奖状。



田雨岚的教育方式令孩子感觉窒息,一个小细节是,颜子悠的书桌是开放式的,暴露在整个客厅环境中,这样方便妈妈随时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



而整部剧中,颜子悠的脸上几乎没有笑容。



第三个家庭,也说不清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米桃的爸妈是普通的劳动者,但幸运的是,政策支持下,他们的女儿米桃得以在大城市上学,学习表现格外争气,用“天才少女”来形容也不过分。



米桃智商超群,成绩优异,人也非常懂事,爸爸妈妈忙于生计几乎没有精力管她学习,可米桃总是那么省心,带回家一个又一个惊喜。



但家境不好也对米桃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她没去过夏令营,很少出去旅游,眼界不宽,所以关于课外拓展、英语、实践等功课就明显跟不上,也让她更加自卑。



这样的三个家庭,浓缩着中国绝大部分家庭的影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不自觉地代入到其中,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我们或许是南俪,或许是田雨岚,也或许在她俩中间摇摆不定。

而编剧和导演也以相当真实白描的笔触,用无数生动的小细节,把当下社会的亲子关系问题和教育问题展露无疑。


 
观众们当然有自己的判断和偏爱,我们热烈地讨论着哪一种教育方式是对的,哪种父母才是称职的,哪个孩子才是最有出息的。
 
然而,有一点是很多观众始料未及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竟然会给孩子们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孩子与父母互为镜像,所有的教育路径、孩子们身上背负的种种喜怒哀乐,最终反映的都是父母如何面对自己、面对世界的态度。

正如剧中的三个孩子,他们各有各的问题,而三对父母,他们的教育方法在“正常”、“个性”与“荒诞”之间游移,有时让我们感同身受,有时又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

残酷的是——家长们的试错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最后的承受者和买单者,都是孩子。


⊙“快乐教育”和“过度保护”界限何在?


比如那个看似最幸福的小孩夏欢欢。

南俪和夏君山最初呈现的教育方式是相较而言“没有问题”的,甚至得到了公立学校班主任的赞赏:全班几十个孩子,就夏欢欢的父母最理智。


因为他们不急功近利,不“唯分数论”,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空出时间来发展个人爱好,只想让他们健康快乐地长大;

他们同时非常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孩子的自尊。夏欢欢就像是两个人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的小公主,享受着父母的呵护。

夏欢欢考45分,父母非但不生气,反而轮流安慰女儿,让女儿放宽心;


南俪随口说一句人家的孩子考得好,老公分分钟怼回去:攀比是不对的。



听到班里有同学对女儿做鬼脸嘲笑她,一向好脾气的爸爸也气得拍桌子,要去找人家理论。



从来“不弯腰事权贵”的他,也为了女儿的竞赛班名额,低头去求人。



听到课外班老师给女儿下了“脑子不灵”的结论,更是一气之下与对方扭打起来。



夏欢欢班干部竞选失败,心情不好,南俪苦心孤诣地为她营造氛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抚慰女儿的心灵创伤。



妈妈哄完,老师哄……



尽管后来夫妻俩也动摇了,在现实面前不得不给孩子报上了培训班,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动机并不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而是“为了让欢欢高兴”(欢欢曾说班里的同学都学奥数,所以她也要学)



所以你会发现,在这个家里,孩子出现了啥问题都不是事,南俪和夏君山捧着胸中一片真挚的爱,给两个孩子营造出一樽刀枪不入的玻璃房。

那里既温暖又舒适,无论外面再怎么血雨腥风,最终一家四口还是要其乐融融地吃晚餐,高高兴兴地度过家庭生活。

这样的爱,初看很美好,慢慢的,后劲儿就出现了。

夏欢欢在“玻璃房”里很开心,但问题是,她迟早要走出来,迎接外面的世界。然而她从未经受过残酷日光雨露的洗礼,当她碰到这些“残酷”时,就不知如何应对,呈现出无时无刻的崩溃。

考得不好要哭,没选上副班长要哭,同学们对她做个鬼脸,更是大哭特哭。



非常玻璃心,很在意自己是不是不被喜欢。



出现问题就责怪父母,从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这样的夏欢欢开始变得不招人喜欢,弹幕里说“不知道努力,光哭有什么用?”那么她为什么会这样?很多观众一针见血——大人给惯的呗。

可不是么,夏君山和南俪自诩“素质教育”,实际上却并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是在素质教育的外衣下,实行着过度保护,把本应该是女儿独自面对、承受的问题,全部揽过来给大人解决。

正像南俪曾说过一句话,她要头脑清晰地保护女儿。但她没有想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生发展总要与大环境相融。当环境本就危机四伏、高压态势时,轻松上路的孩子,真的可以面对这一切吗?

实际上,她以为自己“头脑清晰”,但事情的重点却在“保护”二字。



最明显的例子是既想女儿成绩好,又不想女儿太累。



为了让乖女儿不那么辛苦,最后想出了什么办法呢?这个方法让所有的观众惊掉下巴——爸爸要替女儿去上课,回来再讲给她听。



妈妈对此双手赞成——要成绩也要快乐。



是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南俪和夏君山或许会感动于自己的付出和爱,然而,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自我感动真的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吗?

从后面的预告来看,夏欢欢并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既快乐又有成绩,反而逐渐暴露了自私任性的另一面。

当然,这并不是欢欢人生的终极答案,每个人的成长都会经过很多试错、很多摸索,而这是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经历的过程。也许欢欢长大,会发现小时候那些没心没肺的快乐,也是一种丰盈的经历,也会引导她更乐观地迎接挫折。只不过,这是她今后的路了。

⊙“强势教育”催生心理问题?

那么,“快乐教育”行不通,“强势教育”就可以吗?

蒋欣饰演的田雨岚,从第一集就把所有观众们镇住了,在家宴上让儿子背诵圆周率,而且是背到“两千位”,蔚为大观,啧啧称奇。



田雨岚的教育方式在观众们心中有很大争议,有人说颜子悠就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啊,他就是被培养成了学霸呀,结果是最好的证明啊。

但也有更多的人说,这种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别说孩子了,就连我们观众都像是有了应激创伤反应,一看到田雨岚就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日常呵斥就算了:



田雨岚还犯了很多教育上的大忌,比如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分分钟推翻,奖惩机制随意变换,在孩子面前的信任逐步崩塌。



比如掌控欲极强,凡是她认为对的事情才是对的,孩子喜欢的东西不值一提。



记得有个小细节,颜子悠考得好了,妈妈很开心,决定奖励他。颜子悠提出要踢足球,随即被妈妈驳回,妈妈给出的奖励是“看会课外书”。

妈妈掌控着孩子的所有生活,从不给他自主选择的权力。



一切唯分数论,和成绩无关的事情就从不考虑,哪怕那是儿子的梦想。



颜子悠每天的生活已经被各种培训班填满了,唯一的喘息和快乐就是能够踢一会足球,但妈妈以“对学习没帮助”为由,连这份快乐都剥夺了。



当然,学霸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养成的,除了给孩子施压,其实田雨岚对自己也非常狠,她几乎奉献了自己所有的能量,只要能提高成绩,可以不择手段用尽一切办法。

为了给孩子争取个金牌班的名额,田雨岚求爷爷告奶奶,辗转反复地努力着、争取着,心思拐了一千八百里,这股劲头还真是一般家长没有的。


▲给班主任求情,让儿子当个班干部。

▲试图花钱买别人的金牌班名额。

▲拜托公婆给机构砸钱,用钱换名额。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田雨岚的功课做得一点不比儿子差。



作为学霸的妈妈,田雨岚在家长群中也是“领头羊”一般的存在,各种招考信息,真题大纲,只有她知道得最多。她极力渲染着“军备竞赛”的教育理念,带领着一群妈妈们冲击“天花板”。


高压态势,换来了一个成绩优异,但也沉默寡言、不敢争取、不敢反抗的少年。

颜子悠是所有孩子里最为沉重的一个,他总是微蹙着眉头,眼神向下,总是满脸的心事,或是一个人默默流泪,他又乖又优秀,但总是让人格外心疼。



这就像是一根紧绷的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断裂。在最新的几集中,田雨岚为了让儿子冲击重点中学,明显“走火入魔”了。

金牌班的老师霸凌孩子,田雨岚为了能继续留在金牌班,不为所动,也没有心疼孩子,甚至说“挨点训不算什么”。



这件事给颜子悠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才有了高能剧情“颜子悠在家长会上控诉妈妈”的那一段。



当颜子悠哭着喊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怎么就那么难”的时候,孩子痛彻心扉,观众们、家长们也跟着一起痛。



悲哀的是,这次的控诉并没有换来教育方式的改变,反而激发了田雨岚“我心里好苦,我为他操碎了心,他却不懂”的心情。

母亲和孩子总是要和好,颜子悠的生活也并不会因此改变。

但他手指上越来越深的伤痕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已经徘徊在极度痛苦的边缘。


▲颜子悠在有压力和委屈时,会不自觉地抠手指,而手指上的伤口已经明显加深。

⊙“懂事”是孩子最深的桎梏?

最后讲一讲米桃。

米桃的戏份不重,但在全剧中是所有孩子和家长最羡慕的标杆性人物,因为她学习好,刚刚从小地方转学过来,就考了班上的第一名。

她天赋好,智商高,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培训机构的老师,个个都喜欢她。



而且,米桃最让人动容的一点是——她太懂事了。

就像是越艰苦、贫瘠的环境中,越能催生出早熟且隐忍的孩子,米桃也是这种类型。她的家庭不富裕,爸妈赚的是辛苦钱,米桃小小的年纪就懂得生存之艰难,也懂得体恤父母的不易。

为了上金牌班,爸爸妈妈咬着牙要掏出学费。



而米桃却主动说“我可以不上”。



家长日活动,别的孩子都在说自己的事情,或是提出对父母的要求,只有米桃说的是“爸爸不要太辛苦”。



老师让米桃多参加少年宫和图书馆的活动,开阔她的眼界,米桃略有迟疑,只有老师强调“是免费的”之后,米桃才高兴地点点头同意。



懂事的孩子,就像是家长们心中的天使,所有人都想拥有这样一个孩子。但殊不知,我们看到了她美好的一面,却很容易忽略美好背后的艰难与压抑。

米桃的父母没能力,总是把“我们没用”挂在嘴边。



但时不时也会教育女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城市又怎么了”的观念,潜台词是要米桃更加努力,靠自己改变命运。



所以米桃背负着极其庞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从出生时就如影随形,塑造了她懂事的样子。

她的身上不仅有自己的未来,还有爸爸妈妈的未来,甚至相比起同龄孩子良好的起点,她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赶得上。

很多时刻,我们看到了母亲的欣慰,父亲的笑脸,感叹着“有这样的孩子真是好福气”,却看不到在妈妈怀抱里的米桃,眼睛里自始至终都散不去的忧郁。



所以,还在争论要成为怎样的父母吗?
 
其实,这部剧并非要我们争论,而是让我们反思、并且自省。孩子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当亲子关系走过长长的路,当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回头望去,是不是满眼都是自己的影子?
 
如果要说收获,那么起码我们可以从这三组家庭里得到那么一点点启发和思考。

第一,“也许很难说什么教育是正常的,但至少可以明白什么教育是荒诞的。”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原著作者说的。

教育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命题,因为它面对的不是某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它同时也是时代脉络和个体命运的交错呼应。

人生道路何其漫长,且呈多面性、复杂性,从来没有哪个学者、老师或是家长敢于保证自己能够研发出一套“正确、成功且普世”的教育方法。

正如剧中一位公立学校老师和一位民办培训班老师的争论一样——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定论,仿佛永远也聊不明白。


但起码我们可以从欢欢父母、子悠父母和米桃父母中瞥见一点点自己的身影,当我们也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举动时,当我们也被大环境或是各种各样的因素裹挟得失去理智时,是不是能够及时静下来,观照一下内心深处真正的声音呢?

第二,要当“顺其自然妈”还是“强势妈”只是表象,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理解。理解自己,也就理解了孩子、理解了父母。
 
尽管三个妈妈各有缺点,但我们仍旧愿意用最大的真诚去理解她们,其实理解了她们,也就理解了我们自己。

一个不容忽视的真相是,一个母亲所施行的教育,并非条条框框的“方法”,而是她的人生、观念、经历的综合体现。

正如夏欢欢的轻松如何而来?因为她有一对“人生顺遂”的父母。

从剧情中我们知道夏君山和南俪都是高材生,学业、事业、婚姻一路顺利。尽管南俪在十多岁时面临了父母婚变的悲剧,但她和妈妈关系亲密,后来爸爸也对她非常关心,这让她在情感上也并非特别贫弱。


 
正如南俪所说“我们从来没有匮乏感”,这使得他们对于女儿的教育也没有那种“志在必得”的狠劲儿。

而田雨岚为何那么疯狂?为何那么强势?因为她从来没有尝到过掌控人生的滋味。

她三岁时跟着妈妈四处漂泊,从小过着“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生活,婆家和娘家都直不起腰板,因此才特别要强。

自己的人生已然是盖棺定论了,那么,就要让儿子强,无论人前人后都要比一比。



田雨岚说尝过好滋味就要拼命地抓住,所以她只相信自己能掌控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近在眼前的就是儿子的分数,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



是的,家长们的教育方式有着比想象中更深层的原因,这也是“教育”更显厚重的一点,我们是在父母的教育下成为今天的自己的,孩子也将在我们的影响下成为明天的他们。

而无论是哪种方法也好,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理解”和“爱”,毕竟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也是如此。教育即是人生,绵延下去,无穷无止……
 
第三,如果所有的教育方法都是未经论证、悬而未决的,那么,至少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技能,那就是“勇敢”。
 
勇敢地坚持自己,但同时也勇敢地面对失败。当我们认为自己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热爱的,那么就请勇敢地坚持下去;



当我们发现这一切走向了岔路,那么也要有勇气承认失败,并且转换跑道。
 
有了这种勇气垫底,人生就会多一些乐观与幸运。
 
就像落选副班长的夏欢欢,就像小心翼翼说出梦想但被否决的颜子悠,就像心中敏感自卑的米桃,也许,他们的人生第一课,就从这里开始。
 
勇敢地接受父母的好与不好,接受自己的优势与局限,去大胆、昂扬地与世界交手。



孩子们要学会勇敢,家长又何尝不是?

说到底,剧中的三个家庭都在孩子的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执念,正如片名所说的那样,他们很难去“舍”。

不舍学霸儿子有一天会掉队,不舍快乐女儿经受一点点不快乐,不舍已经拥有的一切,那光鲜的、稳定的、有希望的生活,不舍生命中会出现哪怕一丝的危机。

但是,生活的真相并不是非此即彼,“舍”并不意味着身处绝境。有时候跨过这份执念,就会发现,“舍”的另一面,即是“得”。

剧中人迷惘,我们现实中的芸芸众生亦如是。“舍得”二字说起来轻松,但知易行难,做起来却万分艰难,所有的家长们又何尝不是在“舍得”这条路上踽踽慢行,独自修炼呢?

苏联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

“我们一生要正直、坦白、无论别人怎样看我们,怎样评价我们,绝不动摇,而且不因我们的热情、我们的追求、我们的过错而害羞,要勇往直前。”

 

只能以此共勉吧,献给所有的家长与孩子们,让我们一路同行。


推荐:扯白||那些与梦想有关的珠宝……

上文:扯白||永远不要过虚浮的人生



作者 / 编辑:伊莎贝拉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