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胃健康丨滋补肝肾,不妨试一试这个红果子

最关注您健康的 广东省中医院 2023-05-24

上周已是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中医养生讲的是春天重生,夏天重长,秋天重收,冬天重藏。这里的“生、长、收、藏”讲的是一年四季不同的气。春季养生,就是春季靠冬季肾精生长起来的肝气,也称生发之气,对于肝肾不足之人,不妨抓住春天的尾巴,试一试这个滋补肝肾红果子——枸杞。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是著名诗人苏轼对于枸杞的赞美。枸杞,这个红果子在民间又称之为“甜菜子、西枸杞、红青椒”,是家家户户常用的熬汤食材之一。

01

 枸杞子的功效

枸杞的果实称为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滋补肝肾枸杞子可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导致的各种疾病。《本草经疏》称其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主治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所致的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等症。如:《寿世保元》单用熬膏治疗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导致的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等;与怀牛膝、菟丝子、何首乌等配伍“七宝美髯丹”治疗须发早白;杞菊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两目干涩,内障目昏等。■益精明目枸杞子可治疗眼目昏花,或云翳遮睛。中医认为目乃肝之外候,肝开窍于目,血之府也,如脏腑气虚,不能上注于目,则会出现视物不明,或者飞蝇黑花者,枸杞子正是通过补益肝脏的精血来达到明目的效果。比如:《本草纲目》中记载:“和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份:一份用蜀椒一两炒,一份用小茴香一两炒,一份用芝麻一两炒,一份用川楝肉一两炒。炒后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每天服适量。此方名‘四神丸’。”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枸杞子的明目作用主要是针对阴虚的人群,并不能治疗一切视物昏花。比如说肝阳上亢导致的头晕眼花就不能通过服用枸杞子来缓解。■其他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枸杞子能显著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枸杞多糖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水煎剂能明显增加空斑形成细胞的数量,对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具有调节作用;枸杞子还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诱变、抗辐射、降血压作用;枸杞子浸出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7种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02

 枸杞一身是宝


枸杞全身是宝,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枸杞有降低血糖、 抗脂肪肝作用,并能抗动脉粥样硬化。

枸杞叶是枸杞嫩茎苗,性凉,味苦、甘,归肝、脾、肾经,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的作用。与枸杞子相比,枸杞叶偏凉,更适合双目红肿热痛、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等肝热上扰者。枸杞叶亦是蔬菜,亦是药材,作为蔬菜,枸杞叶多数用来滚汤,像枸杞猪肝汤、上汤枸杞等,枸杞粥也是不错的吃法。

地骨皮是枸杞的干燥根皮,性寒,味甘,归肺、肝、肾经,能够凉血除蒸,清肺降火。与枸杞子、枸杞叶相比,地骨皮甘寒清润,善清虚热、除骨蒸,为凉血退热除蒸之佳品。治疗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等,地骨皮常与知母、鳖甲等清热养阴药配伍。

03

 如何挑选枸杞

全国的枸杞产地中,宁夏枸杞质量最优,药用价值最大,优质的枸杞该如何挑选呢?

从颜色上辨别

鲜的枸杞子因产地不同而色泽有所不同,但颜色很柔和,有光泽,肉质饱满;而被染色的枸杞子多是往年的陈货,从感观上看肉质较差,无光泽,外表却很鲜亮诱人,所以,买枸杞的时候一定不要贪“色”。特别是染色的枸杞整个都是红色,连枸杞子蒂把处的小白点也是红色的,而正常枸杞尖端蒂处多为黄色或白色,用色素浸染过的枸杞蒂处则呈红色,用硫磺烘烤过的呈深褐色。由于用色素染过的枸杞特别怕水,建议大家在选购枸杞时可以把几粒枸杞放进水中,或者是用潮湿的手搓一搓,如果出现掉色,要注意可能用过色素。

从气味上辨别

对于被硫磺熏蒸过的枸杞,只需要抓一把用双手捂一阵之后,再放到鼻子底下闻,如果可闻到刺激的呛味,那么就可以肯定被硫磺熏蒸过。

‖ 药膳推荐

西洋参双子茶

材料:西洋参5克,五味子3克,枸杞子5克(1人份)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适合人群:经常熬夜的上班族,常见口干舌燥,双目干涩,腰膝酸软,睡眠欠佳,舌红苔少的肝肾阴虚者。

保胃健康丨四月的鱼腥草最鲜嫩,吃鱼腥草有什么好处?

保胃健康丨两样时令小菜,鲜嫩欲滴,清肝又养肝!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