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7月岭南佳果,消食化痰还理气
7月又是黄皮上市的季节,黄皮是广东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它能生津止渴、消食健胃,民间百姓也喜欢拿黄皮叶煎水洗浴来防止感冒。黄皮的果核也是入药良材。对南方人来说,黄皮称得上一身是宝。在民间,黄皮素有“果中之宝”的美誉。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味“果中之宝”。
黄皮,芸香科、黄皮属植物,又名黄弹子、油皮、鸡果皮。黄皮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主要种植于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黄皮的名字是因为它的果实成熟后,果实外皮黄色而得名。
黄皮果的功效
《本草纲目》:“果肉健脾胃,化痰止咳,核能理气止痛。”黄皮果性平、微温,味苦、辛、酸,可行气、消食、化痰,主治食积胀满、脘腹疼痛、疝痛、痰饮咳喘。
正气行气
黄皮果被广东人称为“正气果”,因为黄皮果性平、微温,不像西瓜、香蕉等水果寒凉伤脾胃,也不像龙眼、荔枝、榴莲温热易上火,所以有“正气果”之称。此外,黄皮果还能行气和胃,黄皮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如抗坏血酸、多种氨基酸等,能调畅人体气机,减轻因气滞而导致的胀满疼痛。
健胃消食
民间谚语云:“饥食荔枝,饱食黄皮”。黄皮果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成分,这些成分可以提高胃液的酸度,进而刺激胃液,提升人体的消化能力;此外,黄皮果其苦味还可以刺激胆汁分泌,促进消化,所以,在日常如果是有消化不良或是吃太多撑到了,吃点黄皮果可以帮助消化,起到健胃消食的作用。
化痰止咳
中医学认为,黄皮具有行气、化痰的功效。研究表明,黄皮果中含有黄皮新肉桂酰胺以及酚类成分,不仅可用于调畅气机、敛肺气,还可以松弛紧张的胸腹肌肉,对减轻平滑肌痉挛有很好的帮助,从而起到化痰止咳的作用。
其他功效
黄皮果肉中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及抗氧化剂。如黄皮果肉中富含的维生素C 和维生素E就是两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危害,与抗衰老有密切关系。
黄皮一身是宝
黄皮果核
黄皮果核性微温,味辛、微苦,可行气止痛、解毒散结,主治食滞胃痛、气滞脘腹疼痛、疝痛、睾丸肿痛、痛经、小儿头疮、蜈蚣咬伤。黄皮果核可煎汤内服,也可捣烂敷外用。如《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治胃痛,腹部痉挛性疼痛:黄皮果核三至五钱。水煎服。”《本草求原》记载:“治小儿头上疮疖:黄皮果核,水磨涂。”《岭南采药录》记载:“治百足咬伤:黄皮核,捣烂敷之。”
黄皮叶
黄皮叶性平,味辛、苦,可解表散热、行气化痰、利尿、解毒,主治温病发热、咳嗽痰喘、脘腹疼痛、小便不利、热毒疥癣、蛇虫咬伤。黄皮叶一般煎水洗或捣烂敷。如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记载:“治流感,感冒,疟疾:黄皮叶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岭南采药录》记载:“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
黄皮根
黄皮根性微温,味辛、苦,可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黄皮根一般煎汤内服,《南宁市药物志》记载:“消肿,止气痛,利小便。治黄疸,疟疾;预防流感。”《福建民间草药》记载:“治胃痛:干黄皮根一至二两。水炖服。”
黄皮的食用注意
黄皮虽好,但不可贪吃,建议一天食用一般不要超过100克,以下两类人群最好再减少一些食用量。
糖尿病患者
虽说黄皮可助消化,但是黄皮中含有较高的果糖,血糖没有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患者
黄皮有消食开胃的效果,但含有果酸、有机酸,且味道酸甜,可刺激胃酸分泌,也会对胃黏膜会有一定的刺激,如果本身有胃食管反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不宜过多食用。
推荐药膳
黄皮焖鸡
材料:鲜黄皮果100克,鸡1只(2~3人份)
做法:鸡肉砍小块,用盐油米酒拌匀备用;黄皮果洗净,挤掉里边的核;油锅爆香姜片,倒入鸡肉翻炒,把鸡肉炒至没有血水,倒入黄皮果,翻炒均匀后倒入适量开水,焖煮至鸡肉熟,加入适量糖、盐即可食用
功效:醒脾开胃
适合人群:夏日食滞湿困脾胃,食欲不振者。
党参黄皮瘦肉汤
材料:党参30克,黄皮果50克,瘦肉500g,生姜3片,盐适量(2~3人份)
做法:准备好黄皮,冲洗干净;瘦肉切大块,冲洗干净后焯水。砂锅煮开水,放入瘦肉,大火煮开,转小火煮半小时左右;加入黄皮,继续用小火炖煮半个小时左右;加盐调味,熄火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行气和胃
适合人群:脾胃气虚、胃纳不佳者等。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曾梦芸审核校对:庄映格 陈一冰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