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胃健康|气血虚的人,一到秋天老得更快,用好这几样食材补气血

最关注您健康的 广东省中医院 2023-05-24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四季流转,不知不觉又到了该给身体好好调补一番的季节。秋日补什么?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秋日宜补气血。相当一部分女性朋友都深有感触,一到秋天就容易显老,其实这多是气血不足惹的祸。秋天把气血养好,循环代谢好了,整个人的身体状况就会好——肌肤紧实,皮肤红润,精气神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01
气血虚,经常发生在35岁以上的女性身上

中医认为,女子以气血为本。气血是女性月经、孕育、生产和哺乳的基础,也是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能量来源。也正因如此,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气血虚。

《黄帝内经》中指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说的是女子从五七之年(也就是35岁)开始,身体便会开始走下坡路,出现面容衰退、脱发白发等问题。阳明脉是多气多血的经脉,阳明衰也就意味着身体不能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面容和发丝无法得到足够的气血充养,自然会出现“面始焦,发始堕”的情况。

35岁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一个生理的转折点,自然的气血衰减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对于身体底子没有那么好的人来说,35岁以后气血衰减往往会超出生理变化,发展为气血亏虚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虽然人人都会老去,但总有人老得快,而有的人则老得慢一些。

气血亏虚自检卡
✔头发毛躁,大量脱发,头发稀疏,白发剧增;
✔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双目无神;
✔手心潮热或者手脚冰冷,指甲泛白不红润;
✔皮肤暗淡无华,发黄长斑;
✔唇色发黄或偏白,唇纹偏深;
✔精神不济,入睡困难,失眠多梦;
✔月经推迟,月经量少,经色浅淡;
✔舌质淡。

02
到了秋天,气血虚的女人老得会更快

常言道“夏后无病三分虚”,经过一夏的高温暴汗,气随汗液流失,汗血同源,气血难免会有所损耗。到了秋天,气血津液供应不够,加上秋季比较干燥,加重了气血的干涸,本就气血亏虚的女性朋友就会感觉一到秋天老得更快,头发更毛躁了,掉发更多了,皮肤更暗淡了,斑点更多了,皱纹更深了……

03
三样血肉有情之品,补足气血,在秋日里容光焕发

中药里的血肉有情之品是与金石草木无情之品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人与动物等的血与肉之类的有情感之物,可以用来填补人的精、气、神,达到调整阴阳、补益气血的目的。一般认为,血肉有情之品较其他中药来说,取象比类,能够更好地滋养人体。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三样适合秋日补气血的血肉有情之品。

阿胶

阿胶是驴皮熬制成的胶块,性平,味甘,入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功效,适用于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血虚症,虚劳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出血症;热病伤阴、虚烦不眠等症。

阿胶补血作用较佳,为治血虚的要药,是贫血之人的药膳佳选,秋日补气血可以搭配党参、黄芪等补气药同用,共奏补气养血之功。

阿胶滋阴润肺的功效也让它成为秋日食疗之选,可用于调理秋日干咳或咳嗽痰少而黏、咳血丝痰、鼻干出血等肺燥之症。

鳖肉

鳖肉也就是甲鱼肉,性平,味甘,入肝经,具有滋阴补肾疗虚功效,适用于骨蒸劳热、久痢、崩漏带下、瘰疬等症。

鳖肉滋养阴血的功力十分强大,中医古籍《别录》还记载鳖肉“主伤中益气,补不足”,秋日补气血可以搭配猪瘦肉和黄酒等食材烹饪,共奏补气养血、补而不滞之功。

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和孕妇不宜食用鳖肉。

猪蹄

猪蹄性平,味甘咸,入胃经,具有补气血、润肌肤、通乳汁、托疮毒等功效,适用于虚伤羸瘦、产后乳少、面皱少华、痈疽疮毒等症。

自古以来,猪蹄就是补气血的佼佼者,很多地区的产妇在坐月子或者哺乳期便有喝猪蹄花生汤、吃猪脚姜醋蛋、猪蹄黄酒炖鸡等猪蹄美食来食养气血的习俗,其中不无道理。

秋日选用猪蹄食疗,除了可以补气血,还可以润肤抗秋燥,是女性朋友不容错过的美容圣品。



秋日补气血食疗方1——参芪阿胶炖瘦肉

材料:党参20克,黄芪20克,阿胶1片,红枣6颗,瘦肉200克,生姜3片(2~3人份)
做法:瘦肉切片焯水,与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关中小火炖1个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养血,强身健体。
适合人群:气血虚者,一周2-3次。一般人群秋日补气血食疗一周1次。



秋日补气血食疗方2——猪蹄花生汤

材料:猪蹄1个,花生半斤,党参20克,红枣6颗,生姜3片(2~3人份)
做法:
1.猪蹄处理干净后剁成小块,放入锅中,加水没过猪蹄,并加入姜,大火烧开后捞起猪蹄,洗去表面浮沫。
2.将猪蹄与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高压锅中,加适量清水,烹煮半个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补气养血,美容养颜。
适合人群:气血虚者,一周2-3次。一般人群秋日补气血食疗一周1次。

保胃健康|长假后上班不烦躁,一碗糖水清心又润燥
保胃健康|秋风起润燥正当时!同样是润燥,清润温润有讲究
保胃健康|一碗秋分汤,既润肺又健脾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