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峰岚特辑|以梦想开篇,用欢笑结尾

大工融媒 大工融媒 2024-03-31

第23届峰岚杯文艺大赛总决赛当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以9.1026分的好成绩,捧起了云霓组的峰岚杯。其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语言类节目《我要上峰岚》是本届峰岚杯文艺大赛总决赛的唯一一个小品节目,取得了9.3963分的好成绩。

“我们的节目只讲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就是我们的生活。”《我要上峰岚》一改小品节目虚构故事的常规思路,把节目筹备过程中的真实经历作为节目情节,所有场景都取自真实的校园生活,让喜剧和纪实碰撞交织。正如主演周同喆所说:“几个人,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扇门,还有三盘饺子,这就是我们的峰岚。”在总决赛的舞台上,原先准备好的道具门突然出现异常,不能正常关门。主演于浩祥和张宇翔反应迅速、配合默契,即兴更改了台词和剧情,用一句“这门也不用敲啊”化险为夷,稳住了整场表演的节奏。这段急中生智的即兴表演毫无破绽,三言两语间流露出演员之间极高的默契度和“发现快乐”的强大感知力。

图为《我要上峰岚》节目总决赛演出剧照

当被问到对这次峰岚经历最大的感受时,主演全方晨说:“上下同心者胜。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靠的是大家彼此信任和彼此尊重,在其乐融融的氛围当中开出了一条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峰岚之路。”一群人因为同一个峰岚梦而相聚相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我要上峰岚》的第一版剧本在主演们的讨论和匆忙记录中诞生,从潦草稚嫩到最终“刀枪不入”地在舞台上呈现于众,前前后后共修改出十四个版本。最难得的一点是,节目筹备期间,剧组的每次排练都在欢笑中进行,压力和焦虑没有压抑住任何一个人的勇气,轻松愉悦的氛围从始至终没有消散。“快乐是小品的最高成就,无论对演员抑或是观众。”场务徐鹏飞说。

节目最后的走马灯部分是整个节目最精妙的设计,见证了演员们这一路走来的不惧艰险,也映出了他们对舞台圆梦的纯粹期待。就像决赛衔接词里说的,变故与中断一度冲击着对舞台的期盼,但措手不及的蓦然落幕却成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礼物。“我们把这段峰岚‘暂停’的记忆巧妙地融入进节目里,站上舞台的有些瞬间,我已经分不清是表演还是现实。”主演于浩祥说。

《我要上峰岚》剧组正在排练

“观众在台下笑得越大声,我们心里就越高兴,也越想哭,因为我们知道这背后有多不容易。”3月18日,峰岚总决赛迎来最后一次联排,演员们整体状态陷入低谷,漏洞百出。大家没有相互责备,而是选择一起聚餐,相互鼓励、相互陪伴,为第二天的总决赛举杯加油。“说实话,得到这样的成绩真的很意外”,主演张宇翔说,“在所有峰岚节目里,可能是排练时间最少的节目,也是一个让陌生人成为好朋友的节目。比起成绩,更让我开心的是和大家在一起的日子。”一群联排后一起唱着歌走回去的演员是不可能空手而归的,尽管启程时他们并没有强求结果。总有些东西比分数和名次更重要,享受追梦的过程,哪怕充满坎坷,保持快乐并勇往直前本身就足够有意义。

剧组团建合影

总决赛中,在演到“扫场所码”的桥段时,于浩祥借拿出手机扫码的动作,对着观众席拍下了一张照片。台下的目光聚集在他身上,他的镜头也对准了台下的所有人。那晚观众席上拍摄的舞台照片可能成千上万,但在舞台上拍摄的观众席照片只此一张。演员全力以赴,观众满怀期待,峰岚是比赛,是演出,也更像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并不道叹浩大史诗,只想一笔一捺记录下幸福与欢笑的瞬间。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舞台梦,在这里我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享有澎湃无悔的青春。”主演于浩祥说。

于浩祥在总决赛舞台上拍下的观众席照片

“‘峰岚’二字固然有登峰造极之意,或许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令人无比骄傲,但是请别忘了登山的过程,别忘了与我们共度险境却不离不弃的人,别忘了我们在高兴或悲伤时唱的歌。”谈到关于峰岚的感触,演员王禹涵表现出与谐星形象截然不同的抒情一面。舞台上十多分钟的表演背后,是《我要上峰岚》剧组从冬天到春天的坚守,是跨越一顿年夜饭的相聚,是无数个连轴转的日子和删改剧本的凌晨。但最终,奇思妙想被连缀成篇,波折坎坷以笑声结尾,演员们在掌声里鞠躬谢幕,并肩作战的朋友们最终登山巅而览云霓,大胆造梦、齐聚峰岚。也正像王禹涵说的,“我们一起拉着手,唱着歌,在山顶赏云霓变幻,看诸山峥嵘。”

最后一幕全体演员合影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奖状与“峰岚杯”

文字 | 康乐

图片 | 大连理工大学公众号 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孙子茗

峰岚特辑 | 镜头和文字背后的故事

大工日历 | 峰岚,预热!

大工首批“非官方招生简章”,由你来创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