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抹红”点亮“一片红”——关于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三变改革”的典型案例

5335期 安徽先锋微讯 2023-04-26






编者按
今年我省创新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将“双百创评”活动作为促进选派干部摸清村情实际、理清发展思路、推动干事创业的重要载体。广大选派干部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职责任务,摸村情、访民情、察实情,总结特色做法,查摆分析问题,研究完善措施,撰写了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帮助广大选派干部履职尽责,提升他们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能力本领,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现将部分典型案例分期予以刊发,供各地各单位和广大选派干部学习借鉴。


“一抹红”点亮“一片红”

——关于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三变改革”的典型案例

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驻村工作队


一、工作开展背景

红桥村位于长丰县义井镇西北部,地处江淮分水岭上,缺水易旱,农业结构单一,13个村民组,2183人,耕地6000亩。红桥村整体上区位无优势,资源不丰富,政策没“小灶”,底子又很薄,可以说是典型的没有资源、没有产业、没有发展的“三无村落”,是长丰县原4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红桥村是交通“偏远村”,距合肥市区56公里,距长丰县城27公里,距义井镇政府驻地5.2公里;人口“空心村”,全村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流出人口达77.4%,留守的大多数为老人和儿童;传统“农业村”,全村较丰富的资源仅有耕地,且以稻麦等传统种植业和小农户经营为主;重点“贫困村”,红桥村曾长期是贫困村、落后村,集体经济基本无经营性收入。

2016年以来,红桥村通过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探索形成了“红桥经验”,完成由贫困村向“产业强、百姓富”经济强村的华丽“嬗变”。

红桥村党员农户刘治根收割高粱



二、主要做法

愿当“领头雁”,

引领振翅飞

01

2012年,原义井乡党委政府打破界限找“能人”,鼓励返乡创业。在外经商多年,事业有为的孟凡余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看到家乡的落后面貌,孟凡余感觉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他常说:“我是党员,不能只顾自己富,忘了家乡的父老乡亲”。红桥村民也认为,“老孟为人公道正派,有办法带领大家发家致富”。

上任伊始,孟凡余一手抓村两委班子建设,一手抓组织动员群众,用自己的大气换来乡邻的服气,用支部的能力聚集村民的合力,用组织的威信积累群众的威望,成为组织和群众信得过的红桥村当家人。为了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孟凡余四处奔波。看到贫困户家庭困难,他掏钱为他们买衣服、买油、买米,坚持“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暖民心”,让“信任”的种子在群众心中悄然扎根;他带动村“两委”班子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立长丰县第一家村办企业——合肥义井红桥坊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班加点是常态,农作物抢收抢种的季节更是“5+2”、白加黑,但从没有人抱怨,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党员群众都能自发为红桥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作为村干部,更要干在前面,干在实处,真正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两委会同选派干部共同商讨村集体经济发展事宜“三变改革”开新局02

党建引领聚合力。围绕“建强班子、练好内功”要求,在孟凡余书记的带领下,红桥村优化班子队伍建设,激活党员“细胞”,紧抓建章立制、作风建设,同时注重干部眼界提升,组织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到各地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大大鼓足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士气。凝心聚力顺心气,成立“红桥村党员议事会”,充分发挥“五老”及乡贤作用,广泛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全村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红桥村“三变改革”前后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对照表

土地到村树平台。借助2019年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对全村耕地进行系统全面整治,实现“田成方、沟成渠、路成网、涝可排、旱能灌”,具备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成立土地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以村级合作社为承接主体的“三变”改革,经股东大会协商,最终确定了“土地保底收入+绩效分红”的分红方案,即村民可获得每亩400元/年的保障性收入,土地合作经营净利润的50%按照土地入股面积分红,剩下50%纳入村集体收入,由合作社适时按农民和集体7:3比例分红。全村耕地一举实现村集体兜底运作,成片流转,统一经营。

规模经营谋市场。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金丰公社,对6000亩耕地进行“耕种防收售”全托管,借助金丰公社集团化采购降成本、专业化种植高产出、渠道化销售高溢价的优势,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技术风险,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农作物产出率。成立红桥村供销社,和茅台镇酒企等签订购销协议,共同建设高粱种植基地,实行订单生产。依托红桥坊、供销合作社等村办企业,坚持“跑田头”与“跑市场”两手抓实,双向融合,用订单有效链接生产与市场,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收益,积极购买农业商业和政策性保险,降低农产品销售市场风险。

利益共享同富裕。通过农户土地入股村集体企业方式,与村集体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了“土地分红+绩效分红+务工收入”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户每年获得400元/亩的土地保障性收入分红,还能获得土地合作经营净利润的分红和务工收入,形成了村、企、农三方紧密合作的利益链接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红桥经验”再出发03

2022年,红桥村谋实创新,拓展“红桥经验”再出发,确立“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思路。发挥职业经理人作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力推广高粱种植,巩固荃银高科、北大荒、金丰公社等农企合作,一产种植成效显著;综合利用农事服务中心,谋划油料加工厂合作经营,二产发展态势强劲;引入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一桌家宴项目,三产服务活力足、人气旺。

树牢市场逻辑,壮大村集体经济,红桥村成功托管邻村耕地约3500亩,依托“红桥经验”,昔日的低效农田,再次焕发勃勃生机。5月份,红桥村与经开区签署协议,成功接管新桥机场附近预控土地约4500亩,涵盖荒地、旱地、水塘、林地等,目前,荒地已变良田,高粱已抽节拔穗,穗尖籽粒饱满,丰收在望。红桥村打开了“飞地”发展模式,集体经济呈现“滚雪球”发展态势。

红桥村实施一桌家宴项目,废弃民宅旧貌换新颜


三、取得成效

通过“三变”改革,红桥村创新优化了农业经营“统”和“分”的关系,以党建引领群众“种好田”,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形成了“红桥经验”,有效解决了土地抛荒,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群众得实惠。农民变股东,农民得到了土地分红和村集体经济成员分红双层收益。2021年,红桥村参与土地入股分红农户474户,保底收益188.84万元,分红收益17.06万元。同时享受端午、春节等节日大米、菜籽油等实物分红福利。

改革前后红桥村集体经济收入对照图

集体增收入。资源变资产,依托全村域土地规模经营,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劲有力,村集体收入从改革前2018年的26.5万元,改革后2019年的73.78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450.88万元。

农业保稳定。资金变股金,通过股份合作,引入专业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彻底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通过走出去,扩大农业种植面积,为端牢饭碗和粮食安全作出基层有益探索。

民风更淳朴。“三变”归一变,村民在一块田里经营、一本账上分红、一片天地生产生活,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矛盾纠纷减少了,集体经济发展劲头更足了。


四、相关启示

红桥村自然环境较差,资源禀赋不足,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突围之路异常艰辛。从0到1,由“一抹红”点亮“一片红”,是红桥村从“破冰突围”到“破茧化蝶”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是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完美缩影。

红桥村的启示,总的来说就是:选对了一个头雁,孟凡余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是红桥村发展的人才基石;抓好了一个关键,夯实党建引领,织密网格化治理体系,是红桥村发展的根本保障;搭建了一个平台,立足土地到村、产村融合、经营村庄,是红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形成了一个经验,“红桥经验”的集体智慧结晶,是红桥村“引进来走出去”,聚集各类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精神源泉。

来源: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合肥市委组织部
编辑:陶也  校对:李秋园 
责编:任玉亭
猜您想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