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中国制造“布局高端”的创新之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者:孙志富
一子落而满盘活。百年变局之下,伴随“中国制造”在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不断突破,诸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持续提升。比如,过去几年快速发展的航空冷链物流。
对于这一产业,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去年2月,民航局正式发布《“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今年全国两会,“冷链物流”热度不减,许多代表委员建言献策。海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加快建设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建议支持主动航空温控装备自主可控,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产业发展,以推动行业协同创新,实现航空温控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数据显示,全球温控集装器拥有量大约为 80 万左右,主要集中在欧美企业手中,欧美企业长期占据技术先发优势。因此中国航空冷链技术略显被动,尤其是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
行业门槛高、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高,同时伴随着高风险,短期内很难看到大面积盈利可能。因此,国内很少有企业愿意去做航空温控物流布局,这也是我国航空温控物流受制于海外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航空温控装备自主可控,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周云杰指出,越来越多的高价值温敏物资倾向采用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器运输,但目前对国外进口装备的依赖性依旧较高。当采用国外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方案时,不仅选择范围有限,还容易造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及产品信息泄露,对我国供应链的安全稳定产生不可预估的风险。
行业需要“破局者”,率先站出来的是海尔。
依托多年来的技术探索和深耕,海尔自主研发成功了控温精准、性能稳定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并于2022年3月30日圆满完成了首次试飞。相较行业同类产品,它在温度均匀性显著提升的同时,续航时间也延长了约50%,能够更好地满足高价值温敏物资运输的节能环保要求。
从研发到落地,海尔仅用了1年的时间,打破了航空冷链物流领域主动式温控集装箱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局面的同时,也大大提振了我国航空冷链物流发展的士气。这与海尔几十年的科研技术沉淀和全球化布局密不可分。
作为物流产业的新兴板块,航空冷链物流是个系统工程,参与主体多元化,链条衔接异常复杂。如果说温控装备提供的“冷”是基础,那么物流服务“链”可以说是产业的灵魂。冷是基础,链是灵魂。这也对行业发展提出双重要求。
周云杰表示,“除装备自主可控外,还应研究出台支持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相关配套服务的政策,并联合航司、货代、装备企业等加速打造一体化开放式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生态平台。”
从装备技术自主可控到打造一体化的产业生态平台,数管齐下,在为全球航空温控物流产业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将推动产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夯实中国在世界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的“一席之地”。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对制造业门类齐全的中国来说,中低端向上走、布局高端已成必然,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今年全国两会,加大核心技术攻关支持力度,突破高端装备“卡脖子”难题,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周云杰提交了《关于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的建议》,建言科研机构、大学、领军企业紧密结合,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
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高端装备,海尔已有诸多实践。
距中国第一台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雪蜡车亮相冬奥会,已经一年有余。但研发中的点点滴滴,参与其中的科研人员记忆犹新。海尔参与此项目研发的相关负责人对GPLP犀牛财经表示:“从不知道‘雪蜡车’为何物,到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辆雪蜡车’,尤其是与院校机构、生态伙伴无数次碰撞最优解决方案的体验,每一个环节都很难忘。”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山东开展雪蜡车研制工作,历时11个月,省工信厅、海尔、中国重汽等10余家单位的技术力量合作攻关,自主研发出目前世界已知功能最全的雪蜡车,首台套时间缩短60%以上,深刻印证了科研机构、大学、领军企业协同作战的成效。
在一个个“国之重器”打造中,“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四块拼图——国家实验室、国家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已经展现了突破“卡脖子”的创新效能。身处产业一线,周云杰围绕发挥科技领军企业作用、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机制,提出了三条具体路径:
第一,择优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探索可复制的“揭榜挂帅”模式,打通阻碍产业实际需求形成攻关课题的机制堵点;
第二,引导高校优化教师评价考核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三,依托行业领军企业与一流大学,搭建卓越工程师人才校企联合培育平台,强化高端优质工程技术人才联合培育体系。
打通产学研融合堵点,释放科技创新动能——2022年,海尔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新型产研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自主可控。
以科技创新为支点,以海尔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正在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