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师课堂 | 吴雪峰-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特等奖-004

小芳老师 2020-09-18

提示:点击↑上方"小芳老师"免费关注哦

本文转自外语教学网,仅供学习 

名师课堂

名师课堂是为英语教师准备的营养大餐,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课例,学习优秀教师的组织课堂的形式、方式和技巧等,语言学习者也可以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去体会各位名师的教学艺术,从中汲取营养和知识。 看完记得留言,发表感想,告诉我们这位老师哪个地方最打动你


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

(英语专业组)

总决赛获奖教师教学风采

获奖者:吴雪峰

奖项:特等奖


吴雪峰,任教于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获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9月起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参赛感言

从南京林业大学到江苏赛区再到全国总决赛,这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浸满汗水,洒满幸福!

比赛心得

因为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2012年便注定是我人生中极不平凡、值得永远回忆和珍藏的一年。这段宝贵的经历让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同行们,并且和他们中的很多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非常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和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通过这次大赛,我得到了历练,开拓了视野,这一切都必然对我今后的教学带来诸多帮助和启迪。


光阴如梭,走上高校讲台已经四年多了,回首这段岁月,我深深感受到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自身的魅力和带给我的巨大挑战和压力。我主要讲授的两门课程是高级英语和英美概况。在我看来,英语专业的课堂必须是充满活力、学生参与度极高的,所以在平时的备课中,我都会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设计许多可供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比如在讲授英美概况课程中的英国议会时,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模拟议会辩论,取得了一箭三雕的效果: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了课本上对英国议会的相关介绍,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辨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让学生完完全全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才能很好地激活其潜力,增强其能力,在英语专业的学习进程中凸显其创造力。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学生基本功的提升和飞跃付出不懈的努力。对学生的培养不应该是好高骛远,空中楼阁,我个人更倾向于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和进步。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运用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和学习中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课堂内的学习永远是有限的,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一直都鼓励他们利用课外时间不断地提升自己。“技能+知识+思维”,即夯实自身的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广泛阅读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在阅读的同时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三管齐下,以确保在四年的英语专业的学习中厚积薄发,产生质的飞跃和变化。


能够冲出江苏赛区,闯入全国总决赛,已经令我满足和激动;在经历了许多次的紧张和焦虑之后,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夺冠对我来说更是无比的惊喜。感谢外教社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推进外语教学改革,给我们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我们能够展示自我,相互学习。比赛展示的不仅是个人风采,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队兼指导教师肖飞教授的悉心指导和系里其他老师对我的指点和帮助都是我成功的源泉。

    比赛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s0311l5da73杨惠中教授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授课老师非常重视语篇层次的教学,通过幻灯片,图示整篇文章的语篇结构,并采用填空形式,要求学生分小组找出相关部分的关键词语,在这一过程中教会学生快速略读的方法,迅速找到文章中的主要思想。此外,还重视引导学生通过“transitional expressions”来理解思辨的转折,通过步步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全文的语篇结构,跟上作者的思路展开,从而使学生把理解提高到语篇层次,避免阅读过程中见树不见林的缺点。课堂上师生互动积极,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对课文能够正确理解。总之,这是一堂组织得很好的课,充分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在当前应试教学严重、厌学情绪比较普遍的情况下,授课老师能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Learning is a life long business”,寓人文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如果要提什么建议的话,我认为对语言点的教学还可以加强。作为语言课,在教学中,要十分注重拓展学生对相关词汇和语法结构,特别是预构成语块的理解和运用,基础阶段更要重视语言操练;高级阶段尤其要加强仿说、仿写练习。示范课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习,相信在正式课堂教学中一定能够做到“input”和“output”之间的平衡;毕竟,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不能仅仅停留在领会能力上。另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例如,作者在谈到身处图书馆时的感受,用了一个 metaphor,可以让学生深入讨论,以便充分领略作者所说的“when ... gaze ... at the millions of books, I feel a sober, earnest delight hard to convey...”的意义以及“one can call into range a voice far distant in time and space, and hear it speaking, mind to mind, heart to heart.”的意境,真正理解何谓“the pleasure of learning”,使学生终生受用。

程晓堂教授点评:

本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学活动思路清晰,有层次感。比如在学习课文的结构和大意之后(Task 1),再过渡到细节内容和重点内容的学习(Task 2)。在讨论课文中作者站在图书馆时的感受时,教师首先与学生共同体会文章对作者感受的一般描述(general description of the author's delight),然后再过渡到对感受的具体描写(Specifically what kind of pleasure does the author feel)。


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比如谈到学习(learning)的话题时的提问:“Do you like learning? You really enjoy learning? Do you sometimes feel bored when studying on campus? How do you get rid of the boredom when you study?”在谈到课文作者站在图书馆的感受时,教师自然地向学生提问:“If you are standing in such a library, when you face thousands of millions of books, you have special feeling. What do you feel when you are standing in such kind of library?”


本节课的一个不足之处是,教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学生说话,而不要把一些内容直接告诉学生。比如,有一个环节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而且告诉学生哪些段落属于哪个部分。其实,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来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以及哪些段落属于哪个部分。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


另外,有些环节中教师的语速偏快(可能是为了赶进度),应适当放慢速度,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要急于反馈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教师说话的时间偏多。放慢语速,减少教师说话的时间有利于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

网络资源,仅供学习,侵权即删


 名师课堂合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