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车声雷/余靓教授团队肿瘤治疗新进展——通过颗粒内电子转移增强长效化学动力学治疗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纳米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关注纳米材料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化学动力学治疗(CDT)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策略,指的是在酸性条件下,材料中低价态的变价过渡金属离子(Fe2+、Cu+等)与肿瘤微环境中的H2O2发生类芬顿反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有效杀死肿瘤细胞。然而,随着反应的进行,低价的金属离子被氧化成高价态,在无法及时补充低价态离子的情况下,·OH难以持续生成。加之·OH的寿命短,目前CDT的肿瘤治疗效果常常无法达到预期。
鉴于此,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声雷、余靓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异质颗粒内部的电子转移实现长效CDT的策略。该工作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Cu-Fe3O4异质纳米材料(CFO NPs),Cu和Fe3O4均匀地分布,形成类芝麻球的结构。由于Cu和Fe3O4功函数不同,电子倾向于由Cu向Fe3O4转移,从而在CFO NPs界面处产生≡Cu2+,并提高Fe3O4中的≡Fe2+比例。产生的≡Cu2+与谷胱甘肽(GSH)反应,不但能延长·OH的寿命,诱导细胞铁死亡,而且可以生成≡Cu+并与H2O2反应,从而更高效生成·OH,引起细胞凋亡。Fe3O4中提高的≡Fe2+能进一步促进类芬顿反应,直至Cu被耗尽。因此,这种CFO NPs能基于凋亡、铁死亡等多种细胞死亡机制实现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u和Fe3O4在CFO NPs内均匀分布,较传统异质材料明显增加了Cu与Fe3O4的界面,从而大幅提升了基于界面电子转移的长效CDT效果。此外,由于电子转移过程中CFO NPs的结构被破坏,导致材料能在肿瘤内部降解、代谢,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并能通过磁共振成像(MRI)监测肿瘤治疗过程。这项工作为提高肿瘤CDT提供了一种新材料与新方法。
Cu-Fe3O4异质纳米材料抗肿瘤机理示意图
该成果以“Intraparticle Electron Transfer for Long‐Lasting Tumor Chemodynamic Therapy”为题于2024年7月30日在线发表于期刊Advanced Science。浙江工业大学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车声雷教授、余靓教授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杨微主任医师为通讯作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余靓教授为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52073258)、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NO. LR22E010001)、浙江省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NO. RF-B2022006)等资助与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403935
学者介绍
车声雷
车声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浙江工业大学磁电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和开发,积累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直到工程化、产业化技术开发的丰富经验。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等科研项目20多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获中、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发明专利100多项。
余 靓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多功能纳米生物探针设计与构建方面研究。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曾获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入选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高层次拔尖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往期回顾
学术繁荣计划|2024工程结构安全与损伤诊断会议(8月8-10日)
浙工大郑裕国院士团队“生物法生产L-蛋氨酸关键技术及工业应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学术繁荣计划 | 第五届固废管理与处置技术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行
—————————END—————————来源 | 材料学院排版 | 林涵莹编辑 | 许维婷审核 | 王剑斌 张晓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