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科技

其他

Nature Communications: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浙工大高从堦院士团队在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

氢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理想动力源,已被提升至国家能源战略高度。传统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为氢-加氢站-燃料电池。然而高纯氢气的制备、高压储存、运输、加氢站的建设等问题制约其广泛应用与推广。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采用甲醇作为液体燃料,便于储存运输,氢气“即产即用”,可利用现有加油站的便利完成甲醇分销加注,更加安全可靠。若能实现重整制氢器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之间的温度匹配(200-300°C),即可直接利用由甲醇生成的高温富氢重整气,大幅简化系统并且提升能量利用效率。然而,目前所使用的磷酸掺杂型高温质子交换膜的服役温度仍然局限在120-200°C,温度过高时会因为磷酸脱水缩聚和膜力学蠕变等问题而导致质子传导与电池性能的衰减。因此,挑战该温度极限,研发能够在200°C以上高效稳定运行的新型高温质子交换膜成为实现甲醇重整系统与燃料电池现场集成和一体化直接联用的关键所在。凝胶态双交联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制备、成膜机理与3D片层微观形貌鉴于此,浙江工业大学膜分离与水科学技术研究院高从堦院士团队的黄菲教授联合温州大学薛立新研究员采用多聚磷酸溶胶-凝胶技术,原位构筑了具有三维(3D)片层双交联结构的凝胶态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DC-PBI-G)高温质子交换膜。研究表明,在具有质子传导特性的磷酸盐桥和聚合物支化骨架双重交联网络的协同作用机制下,这类膜材料可以在高温下有效地锚定并且限域保留磷酸分子,成功抑制了膜内96%磷酸的脱水缩聚,大幅提升膜力学抗蠕变性能,并兼具优异的质子传导率(0.348S/cm)与稳定性。基于DC-PBI-G的燃料电池展现出了在200-240°C严苛服役条件下高达1.20-1.48W/cm2的单池输出功率密度峰以及250小时长期运行测试中仅0.27mV/h的电压衰减率,最终实现了高温甲醇重整气的高效稳定利用。该项创新性研究打破了常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服役局限性,为高性能质子膜的研发提供新材料和新方法,有望解决因氢气的制、储、运、加注而引发的产业发展瓶颈,对于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DC-PBI-G膜的综合性能与增强机制分析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输出性能与长期运行稳定性相关研究以“Double
5月7日 下午 4:00
其他

浙工大杨根生/杨庆良团队构建纳米机器人实现肿瘤靶向递药

肿瘤特异性程序化响应生物分子载药马达机器人(CN)用于克服多重生物屏障实现靶向递药示意图研究成功构建了层流芯片(laminar
5月6日 下午 3:18
其他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 浙工大举办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知识产权宣传周ZJUT在第24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前夕,围绕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学校科研院/校科协、图书馆、法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知识产权宣传系列活动。1创新创业专场4月19日,法学院知识产权实验室主任翟高叶带领来自学校不同理工科学院的学生,进入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以现场实操的方式分享了《创新创业中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专利侵权风险预警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是法学院全力打造的实验教学项目,不仅适用于法学和知识产权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还适用于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法学类通识教育,同时也可在企业法务、知识产权专职人员、研发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中使用。2专利基础知识普及专场4月23日,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专利代理师黄美娟作了《生化类专利申请和实审答复技巧》专题讲座。她紧紧抓住“以公开换取保护”的专利本质,用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专利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专利文献的阅读方法、可申请专利的主题、专利三性、专利技术交底材料的准备要点和实质审查答复技巧等专利基础知识。本次活动由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3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场4月24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员卫怡作了《不同科研场景下的专利检索策略(化学材料领域)与预审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她结合多年的专利审查经验,介绍了几种常用专利数据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将信息分析引入高质量专利全流程,分享了不同科研场景下:专利申请前的选题、实验设计,申请后的成果保护以及法律状态专利检索的策略。重点介绍了加快审查的途径,对于高质量的专利申请,通过保护中心预审途径,可将授权周期从2-3年缩短到3-6个月。今年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不但将预审领域从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拓宽到生物、新材料领域,而且使备案主体获得更多的预审机会。本次活动由化学工程学院承办。4成果转化专场4月25日,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广海受邀作了《高校专利成果评估、转化途径与实践》专题培训。他通过解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探讨了盘活存量专利的路径,重点介绍了专利价值的评估方法和转化途径,分享了成功的转化案例,并现场解答和演示了壹专利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本次活动由机械工程学院承办。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恰逢学校完成超万件存量专利的盘点之际,为寻求盘活存量专利的有效路径,促进专利的高价值转化,学校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联合主办系列宣传活动,旨在树立专利只有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的理念,引导师生通过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全面提升学校专利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浙工大生产力。往期回顾“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浙工大牵头主办“百场万企”知识产权沙龙活动浙工大朱艺涵/李永合团队AFM综述:跨尺度电子显微可视化锂枝晶“全貌”浙工大徐鉴教授课题组构筑单电子氧化引发的光酶催化新体系—————————END—————————来源
4月26日 下午 5:06
其他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浙工大牵头主办“百场万企”知识产权沙龙活动

“百场万企”知识产权沙龙活动4月23日上午,由浙江工业大学、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和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联合主办的生物智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系列活动之“知识产权沙龙”在智慧网谷小镇举办。活动由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共同承办。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丹坚,我校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珊,科学技术研究院、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来自省人民医院、杭州浙大城市学院科技园有限公司、杭州联合银行拱墅区支行、杭州微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及律所、企业等单位代表3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得到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大力支持和指导。来自我校生物工程学院、法学院,浙江君安世纪律师事务所、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的四位专家和老师分别作了题为“合成生物工业的创新与发展”、“生物智造产业专利导航”、“企业知识产权合规”、“数据知识产权和高价值专利培育”的主题报告。陈丹坚肯定了知识产权联盟各单位在前一阶段的工作,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要坚持市场导向,推动专利技术供需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第二是要加强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组合;第三是要创新服务内容,为联盟成员及区内相关单位创新发展提供综合服务。据悉,拱墅区生物智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成立于2023年4月,由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任理事长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省人民医院、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任副理事长单位。联盟由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汇聚政府、高校、生命健康行业龙头企业、专利转化运营机构、专利代理机构、银行等多方面力量,不断吸纳区域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等创新主体,形成知识产权创造、应用、保护共同体,旨在提升区域生命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知识产权运用,推动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本次活动为2024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之一,加强了联盟成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下一步,联盟将持续落实各级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相关决策部署,通过组织校企精准对接活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等,做好、做实各项工作,助力拱墅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往期回顾浙工大朱艺涵/李永合团队AFM综述:跨尺度电子显微可视化锂枝晶“全貌”浙工大徐鉴教授课题组构筑单电子氧化引发的光酶催化新体系科研诚信
4月24日 上午 11:09
其他

浙工大朱艺涵/李永合团队AFM综述:跨尺度电子显微可视化锂枝晶“全貌”

德国洪堡学者/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发展跨尺度电子显微方法和技术揭示能源电池催化的失效/失活机理,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Energy
4月23日 上午 10:01
其他

浙工大徐鉴教授课题组构筑单电子氧化引发的光酶催化新体系

手性砜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前体,且广泛存在于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浙江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鉴教授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单电子还原引发的光酶催化策略实现了4-甲基苯磺酰氯和α-甲基苯乙烯的立体选择性氢磺酰化反应(Angew.
4月22日 下午 2:01
其他

科研诚信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2024年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第一批次)

2024年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通报(第一批次)近期,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调查审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务会议审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相关科研不端案件涉事主体进行了处理。现根据有关规定,将有关案情及处理结果予以通报。(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北京建筑大学季节等涉嫌学术不端开展了调查。经查,2022
4月20日 上午 9:38
其他

学术繁荣计划 | 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召开

2024年4月12-13日,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由我校主办,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国联股份联合研发中心承办。此次创新发展论坛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雷院士、我校俞立教授担任论坛顾问,我校陈博教授和张文安教授担任主席。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旨在研究和讨论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的最新发展动态,增进学术交流,促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论坛聚焦“AI赋能工业自动化”这一主题,分享了在AI赋能工业自动化和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最新成果、经验和案例,共同探讨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进程,探索未来工业发展的新道路。来自国内外控制学科领域与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百余位学者、专家参加论坛。论坛全景论坛由浙江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陈博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文安教授致欢迎辞。张文安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欢迎,并指出,工业自动化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其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能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能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和绿色的未来。陈博主持开幕式张文安致辞广州大学杨春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庆雷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钟伟民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磊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贺升教授,东南大学温广辉教授,国联股份郭顺雷总监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内容涉及第三次AI浪潮与AI+、空间非合作目标近距离逼近的多约束相对位姿耦合控制、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异常工况预警与自愈控制、国联股份产业数字化实践、工业大模型等主题。深圳大学李坚强教授,浙江大学赵春晖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建利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严怀成教授,北京融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柳培虎董事长、蓝卓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岑天哲总监围绕“AI助力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与挑战”主题展开圆桌讨论,从高校研究、企业需求、项目实践等多个角度讨论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难题与挑战,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校企联合等形式共同建设未来工业智能化的新路径与新模式。大连理工大学赵旭东教授,浙江大学吴争光教授,南京理工大学马倩教授,浙江大学贺诗波教授,浙江大学孟文超研究员,吉林大学高金武教授出席论坛并参与主题讨论。杨春生作主题报告胡庆雷作主题报告钟伟民作主题报告郭顺雷作主题报告任磊作主题报告王贺升作主题报告温广辉作主题报告圆桌讨论参会学者提问论坛期间,参会听众与报告专家基于各自的研究经历,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学术交流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共同探讨AI与工业互联网的前沿技术与未来展望。本次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是一次产学研融合的思想碰撞,是在数智化时代背景下对工业自动化与产业互联网的一次创新探索,是对智能工业互联网领域前沿技术与未来发展的一次学术交流,旨在为推动我国工业制造蓬勃发展、探索智能制造创新道路、助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贡献一份力量。论坛集体合影往期回顾“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系列活动
4月19日 上午 11:02
其他

学术繁荣计划 | 2024第八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在杭召开

4月12-14日,“2024第八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在杭州桐庐召开。本次会议由浙江工业大学和桐庐县科学技术局等联合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磁电功能材料研究所等承办。来自百余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省内外企业等的近600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和企业科技人员参会。会议以“创新驱动、推动发展,探寻材料与器件发展之路”为主题,汇聚国内磁学、磁性材料与磁器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探讨磁性材料领域的学术、技术发展趋势,交流学术思想和技术信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磁性材料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升级。都有为院士致辞周俊昌致辞车声雷主持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工业大学车声雷教授主持,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和桐庐县人民政府周俊昌副县长分别致辞。都有为院士大会报告李发伸校长大会报告张怀武教授大会报告曲选辉教授大会报告高家红教授大会报告车声雷教授大会报告朱明刚教授大会报告王孝群教授大会报告靳常青教授大会报告张其清教授大会报告南京大学都有为院士在大会主旨报告中介绍了氮化铁永磁材料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其未来作为无稀土永磁材料蕴藏的巨大潜力与存在的课题。严密主持车声雷主持大会报告由浙江大学严密教授和浙江工业大学车声雷教授主持。兰州大学前校长李发伸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张怀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曲选辉教授、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浙江工业大学车声雷教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朱明刚教授、浙江大学王孝群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靳常青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张其清教授围绕大会主题,分别做了关于软磁、永磁、材料工艺、集成磁器件、量子磁学、磁医学等的大会报告。在按照磁学与磁性材料基础、研究及技术应用、自旋电子学与拓扑磁学、微波材料、软磁材料、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永磁材料与永磁电机、生物磁学与磁性纳米材料、磁技术及应用划分的8个分会场内,与会学者围绕38个专题进行了269个口头分会报告和27个墙报交流,针对磁性材料的基础理论、制备方法、表征技术、性能调控、器件设计、产业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是由都有为院士倡导、浙江工业大学发起召开的磁性材料与器件领域全国性会议,首届会议于2015年4月在杭州浙江工业大学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参会人数32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磁性材料与器件的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往期回顾Nature
4月17日 下午 5:04
其他

Nature Communications:浙工大林丽利教授课题组构筑耐高温热冲击的Ni基甲烷化新材料

镍基催化剂因其相对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和经济性而广泛应用于工业CO甲烷化反应中,在CO2加氢制CH4(也称为Sabatier反应)方面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在电制气一体化过程及对沼气升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二氧化碳甲烷化反应中传统的镍/氧化物催化剂仍面临金属中心烧结的挑战性。甲烷化反应剧烈的反应热及氧化物主体材料的导热性相对较差而导致催化剂床层局部高温热点的形成,据文献估算,加氢反应中每转化1
4月16日 上午 10:00
其他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 2024年浙江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宣传周来啦!

浙江工业大学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预告2024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立足创新创造,构建共同未来”。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的活动主题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提升师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浙江工业大学协同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联合推出“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活动安排如下:一、线下主题报告二、线上主题报告三、生物智造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系列活动之“知识产权沙龙”1活动时间2024年4月23日上午9:00-11:302活动地点拱墅高新区智慧网谷小镇3指导单位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4主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管委会5主讲人及题目
4月15日 上午 8:50
其他

浙工大赵美蓉/张全教授团队荣获环境领域国际权威期刊ES&T最佳论文奖

公布了2022年度最佳论文获奖名单。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赵美蓉、张全教授团队于2022年1月18日发表的题为“Toxicological
4月12日 下午 2:00
其他

学术繁荣计划 | 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4月13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深入探讨AI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论坛聚焦于AI技术与产业互联网的结合,探讨如何利用AI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高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及如何通过产业互联网促进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届时将邀请知名学者、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01论坛主题AI赋能工业自动化暨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02论坛时间、地点时间2024年4月12日-13日(4月12日注册报到)地点杭州西溪宾馆(文二西路803号)03论坛组织主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承办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国联股份联合研发中心论坛主席陈
4月11日 下午 2:29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蝗虫如何上天入水?——浙工大宋逸/吴化平《PNAS》发表仿生水面运动机器人研究成果

蝗虫因其独特的地面运动能力和飞行能力而闻名,已经成为仿生机器人研究中重要的灵感来源。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宋逸校聘副研究员、吴化平教授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戴振东教授、吉爱红教授和基尔大学Gorb
4月10日 上午 10:25
其他

学术繁荣计划 | 第八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4月12-14日)

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是都有为院士倡导、浙江工业大学发起召开的磁性材料与器件领域全国性会议,每年4月份举办。大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2015杭州、2017泰安、2018杭州、2019南京、2021成都、2022杭州、2023南京),累计参会人数2600余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磁性材料与器件的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会议以“加强交流、合作创新”为宗旨,以“创新驱动-推动发展-探寻材料与器件发展之路”为主题。旨在汇聚国内磁学与磁性材料领域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探讨当前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发展形势与趋势,交流学术思想和技术信息,把握技术趋势和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促进磁性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2024第八届全国磁性材料与器件大会”定于2024年4月12-14日在杭州市桐庐县召开,由浙江工业大学和桐庐县科学技术局、桐庐县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安排学术报告276个,报名参会人数约450人。大会热烈欢迎国内外磁学、磁性材料与器件以及应用领域学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及投资界朋友踊跃参加。同时,本次会议也将为广大研究生、本科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1会议时间、地点
4月9日 上午 10:37
其他

喜迎党代会 | 科研院: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跑出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五年来,科研院以“四个面向”为根本遵循,积极谋划并构建全链式“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管理范式创新,重点培育重大项目、重大科技成果和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校科研从原来简单量的扩张走上“量质齐升”发展新通道。01改革驱动,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五年来,科研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研“四个面向”的重要论述,主动落实中央各项部署要求,积极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浙江省创新强省发展战略,快速响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了系列科研机制体制改革文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效能。共制定、修改重点任务推进、科技评价与改革、科技项目及经费、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各类制度性文件42个。制定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计划。结合《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浙江工业大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规划(2021-2035年)》总体要求,对标“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树立“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的科研理念,制订《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跃升计划实施意见》(浙工大〔2022〕16号)全面系统提升六大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工大特色“有用科研”的创新生态体系。学校有组织科研实践报道《做强有组织科研
4月8日 下午 5:01
其他

浙工大青年教师梅景瑶在数字平台创业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平台生态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依托平台资源,开发产品并建立新业务的创业企业,即平台依赖型创业企业(Platform-dependent
4月7日 下午 4:36
其他

浙工大冷冻铸造技术助力海水淡化

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迫使我们寻求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策略,其中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二维平面太阳能水蒸发器在提升水蒸发速率方面受到太阳能蒸汽产生理论极限的制约,而三维立体太阳能水蒸发器通过增加蒸发表面积、吸收周围环境能量、以及利用空气对流,能有效突破这一限制。尽管激光切割、光刻、静电纺织、3D打印和生物材质碳化等技术已被用于制造三维蒸发器,但这些方法各有局限。未来的研究需要集中于优化三维蒸发器的设计和制造流程,同时解决其长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实际挑战。近日,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光电子智能化团队李博副教授首次提出了利用冷冻铸造技术制备三维蒸发器的方法。该方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溶解于二甲基乙酰胺(DMA)中,添加石墨纳米粉(GNP),然后将混合溶液注入模具进行冷冻铸造成型,最后经过冷冻干燥处理,成功制备了具有丰富内部多孔结构和微通道的M形三维蒸发器。研究结果显示,在一个太阳辐射和4
4月3日 下午 4:46
其他

浙工大这项颗粒污泥技术,助力含汞废水高效去除与回收

Microb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ZHEJIANG
4月2日 上午 10:19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毛剑峰团队在梯度纳米材料高温疲劳方面取得新进展

使材料的整体性能和使役行为得到优化和提高。梯度纳米结构(GNS)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疲劳性能。目前,国内、外对(GNS)材料高温疲劳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毛剑峰课题组研究了GNS
4月1日 上午 10:28
其他

星耀运河 科管之星 | 章怡:27年,3次,从0到1的不懈求索

浙工大青年学者侯卫小组发展了一种生物兼容的Se-N交换点击化学星耀运河
3月29日 下午 2:00
其他

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一行来校调研座谈

3月27日上午,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一行来校调研考察。校党委书记蔡袁强,副校长张笑钦,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陆锦,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郭寄良等陪同调研。蔡袁强对吴晓东一行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对省科协长期以来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未来学校要继续坚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的科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吴晓东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发展势头。他希望学校与省科协进一步加大交流合作力度:一是共推协同创新,合作开展科学咖啡馆活动,积极参与科技型企业家评选,通过联合培养机制,培育更多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家,为我省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二是共同助力全省“三支队伍”建设,合作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服务顶尖科学家成长攀峰,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引进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和国际科技组织。三是共谋新质生产力科普新赛道,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凸显学校科研“顶天立地”特色,深入开展前沿科普,做实“好用的科普”。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汇报了学校科研情况。会前,吴晓东一行参观了学校办学成就展。省科协办公室、学会部、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负责人,学校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人才工作办公室、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参加座谈会。往期回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3月27日 下午 10:31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陶新永教授团队在高比能锂金属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

Mat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3篇,共发表论文126篇,1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H因子42,被引用5000余次(Google
3月25日 下午 3:22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青年学者侯卫小组发展了一种生物兼容的Se-N交换点击化学

S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人体健康十分重要。有机硒化物在改善氧化还原特性、优化药物构象、改善渗透性和生物利用度、抵抗耐药性等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逐渐成为药物研发领域的新兴热点分子类群。但是,从大自然发现的含硒分子主要集中在生物大分子,天然发现的含硒小分子数量极为稀少,因此难以从中发现药物先导化合物。鉴于此,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侯卫与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许红涛联合团队在前期工作基础之上(首次构建含硒DNA编码化合物库,SeDEL,ACIE.
3月23日 上午 11:41
其他

星耀运河 科管之星 | 胡双丹:匠心以待,成就科研 “金牌管家”

Science平台导出,具体方法您看我的截图。”……以上是胡双丹老师作为学院科研秘书日常沟通的缩影。“即便下班之后,在回家的地铁上,胡老师也是一直回复、联系、通知……”
3月22日 下午 1:47
其他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一行来我校调研座谈

3月20日上午,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鹏起,运用促进司副司长彭文一行来我校专题调研专利转化运用、存量专利盘活等工作,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顾文海陪同调研。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翔,副校长郑华均出席会议,学校办公室、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院、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JMRH双转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代表参会。座谈会由郑华均主持。高翔首先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长期以来对我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他向对方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及科学研究、成果获奖、平台建设等情况,并重点介绍了学校在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浙江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战略部署背景下,坚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的科研”,在知识产权管理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专利盘点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卢鹏起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专利转化运用、专利盘活等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他认为我校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发展联系密切,探索出了一条科学研究与产业运用的对接模式。他强调,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动专利转化应用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并加速产业化,做优增量和提升专利质量;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创新联合体,培育深化一批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协同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布局专利链。会上,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就专利转化运用和存量专利盘活推进情况进行了汇报,其他参会人员就如何提高专利转化效能,发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学科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和高质量专利转化中的作用等工作展开讨论。会前,卢鹏起一行还参观了学校办学成就展。据悉,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的核心任务,科研院自收到工作任务后,快速响应,制定了学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层层压实,点对点开展辅导和督促,追踪进度进行晾晒,深入学院梳理科技成果。目前,学校截至2023年底的存量专利已全部完成盘点并登记入库。往期回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3月21日 上午 9:47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张文魁教授团队在全固态锂硫电池方面取得新进展

Nano上,浙江工业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胡柳益和博士生杨天奇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黄辉教授和张文魁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253,
3月18日 下午 4:44
其他

学校举办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提名辅导会

3月12日,学校举办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提名辅导会。会议邀请原浙江省科技厅成果处调研员马延路作专题辅导。科研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陶新永、副院长王剑斌、相关理工类学院负责科研院长及70余位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陶新永主持。会上,马延路调研员重点对科学技术奖的提名规划、项目框架设计、材料系统整理、创新点凝练、科研成果鉴定及答辩PPT制作等内容给出了具体指导和建议,并对老师们在报奖规划及实际操作中的疑问给予了耐心详细的解答。近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个面向”战略为指引,以“有组织地做有用科研”为科研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构建全链式科研成果培育机制,完善标杆性科研成果产出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往期回顾不一样的心动!科研征途上的飞驰人生星耀运河
3月13日 上午 10:04
其他

不一样的心动!科研征途上的飞驰人生

教授所属团队王亮教授能源电催化创新团队学术标签金属烯电催化研究特色绿色电催化加氢期待解决的问题为精细化学品工业中高附加值产品转化提供绿色高效的新策略生物工程学院汤晓玲
3月8日 上午 8:40
其他

星耀运河 转化之星 | 袁媛:热辣滚烫促“转化”

编者按为进一步做强有组织科研,激发学校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评优激励,营造精心服务、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年度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评选实施办法》(浙工大科研院〔2022〕6号)精神,理学院胡双丹、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徐敏、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章怡、科学技术研究院陈姝颐4位老师评为2023年度“科管之星”,机械工程学院袁媛老师评为2023年度“转化之星”。本号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本期分享袁媛老师的成果转化之路。人物介绍袁
3月7日 上午 11:35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郑司雨/杨晋涛团队构建高性能两性离子聚合物粘结剂

g-1的高放电比容量。同时,电池具有较好的长循环性能,其在250次连续循环后仍具有高容量保持率。此外,即使在6.4
3月4日 下午 4:52
其他

零跑动!科研立项财务服务上线完成

2024科研财务集成系统“委托财务办理”功能正式开通2024到款认领不用跑?开票不用跑??立项入账不用跑???在计财处、科研院、社科院共同努力下科研财务集成系统之“委托财务办理”功能正式开通啦!三项“委托财务办理”不用跑服务:(1)项目先到款后认领+开票+经费立项&入账(2)暂未到款先预借票据(3)预借票项目到款后认领+借票核销+经费立项&入账操作流程科研系统填制开票信息后,可在“办理方式”框选择:委托财务办理
3月3日 下午 6:11
其他

我校科研院组队赴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调研学习

调研学习ZJUT全体人员合影2月28日下午,我校科研院副院长严密带队、组织校直属研究机构及地方研究院等单位赴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调研学习,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副院长董宏出席活动。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莫干山研究院、台州研究院、绍兴研究院、平湖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及代表,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办公室、科研产业部、能源中心、东方电气集团—浙江大学联合创新研究院等相关负责人参会。董宏发言董宏介绍了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的建设历程、研究方向、运行机制、平台建设、人才引育、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等情况,并分享了研究院的建设经验,尤其是研究院各研究中心与校内相关学院之间在科创、人才等资源方面形成的良性协同机制。他希望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能够与我校地方研究院及学科团队加强合作,共同在平台建设及成果转化方面形成合力。严密发言严密首先感谢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及研究团队对浙江工业大学校地合作工作的支持,向对方介绍了学校在地方合作、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阐述了下一阶段“择优建强”的地方研究院建设思路。他希望双方的校地合作载体后续要加强互动交流、进行资源互补,争取在后续形成紧密合作,服务地方及高校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现场座谈会现场座谈会上,我校直属研究机构及地方研究院参会人员与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的工作交流。大家表示,后续将探索有利于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力争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会前,严密一行还参观了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展厅。据悉,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是嘉兴市秀洲区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于2021年共建成立的地方研究院,重点聚焦智能光电、先进能源、数字安全、区域发展战略等重点领域,2023年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依托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经济学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下设三个中心及一个研究室,即智能光电创新中心、先进能源科技创新中心、数字安全创新中心和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室。往期回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浙工大郑华均教授团队提出接力电催化新机制名校明珠双向赋能,千年运河再焕新风采!浙工大与拱墅区共建未来技术研究院学校召开2024年度科技工作务虚会————————END————————来源
3月2日 上午 9:23
其他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浙工大胡军教授团队刷新病原体可视化检测

侧流免疫层析试剂(LFIA)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被广泛应用于新冠抗原的即时、现场筛查。然而,商用胶体金和传统荧光LFIA只能提供基于亮度梯度渐变的检测结果,其视觉辨识度与裸眼区间定量能力较差,一般需配备较复杂的光学读卡设备进行定量分析。发展基于高色纯度标记材料的色调识别模式LFIA,对于家用场景下病原体抗原的裸眼区间定量与智能手机终端精细定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胡军教授团队借助半导体片状纳米晶体(nanoplatelets,
3月1日 下午 4:30
其他

姚建华:追“光”36年,只为科研报国

有这样一束神秘之光,比太阳光亮上亿倍,让科研人员洞察微观世界的秘密。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与激光相伴36年,从0到1实现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大批量工业应用。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姚建华带领团队实现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转变,将产品制造成本降到原进口价的七分之一。研发技术应用于百余项重大工程,惠及200多家企业,突破了激光表面改性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的技术瓶颈,引领了激光复合表面改性领域的学术前沿。一束光,破解高端装备制造“卡脖子”之痛80%以上的工业部件失效都源于表面磨损、腐蚀或氧化,如何高质高效地表面改性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难题。“汽轮机叶片工作在湿蒸汽区,有大量水滴,在高转速作用下叶片容易汽蚀失效。一支叶片失效就会造成整台机组停机。”姚建华说“十几年前,汽轮机叶片的表面强化技术被国外垄断,我方只能高价采购,当时一支百万千瓦机组末级叶片就要3万多欧元,相当于一辆奥迪轿车。”仅用两年时间,他带领团队攻克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叶片的激光强化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技术指标全面超越国外同类产品。该技术突破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他却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交给了国内专业厂家。这束光,支撑新一代高端装备高性能制造“汽轮机叶片只是开始,此后我们又花了十几年时间,将激光表面改性不断提升并推广到更多领域。”姚建华说。他带领团队提出了动能、电磁场、超声等能场与激光复合改性的原创性方法,突破了深层强化、低变形、低热影响等国际难题,开发出专用装备,实现了表面性能的跨越提升,满足新一代高端装备关键构件严苛的表面性能要求,推动激光表面“改性”向“控性”方向发展,支撑高性能制造。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能源、石化、冶金等行业关键部件上百万件,建立了数十条生产线,服务于百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大批量应用于透平转子、高端阀门及风电轴承的国产化制造,占据全国工业汽轮机85%的市场份额,同时出口到美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在激光表面改性领域,姚建华带领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一等奖3项、热处理行业最高奖“周志宏科技成就奖”。“让这束光,从我手中传递下去”“少数论文,多做样机、样品”“要把干货亮出来”……这是姚建华平时给学生说得最多的几句话。他不断探索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荣获“浙江省师德楷模”称号。指导学生获上银优博、全国“互联网+”金奖、“挑战杯”等20余项奖励,培养专业领域博士、硕士200余名,为相关产业和专业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姚建华说,将毕生奉献于科研育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今后我只想做好两件事:攀登新的科学高峰,为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青年英才。”(通讯员
2月29日 上午 10:36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浙工大郑华均教授团队提出接力电催化新机制

ZJUT电解精炼可以在常温常压下由可再生电能驱动,将生物质有机小分子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是当前最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一些生物质基平台分子电催化转化涉及到多个电化学反应串联才能转化为目标产物,为了提高反应效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每个串联反应连续匀速进行至关重要。显然,单一活性位点催化材料并不能完全满足多个串联反应同步速率的要求。鉴于此,浙江工业大学郑华均教授团队针对涉及多个串联反应的有机电化学反应体系提出了接力电催化的机理。课题组设计了具有双活性位点的镍钴双金属有机框架结构(NiCo-MOF)催化材料,并成功在HMF电化学氧化转化为FDCA反应中实现接力电催化过程。所创制的Ni2Co1-MOF材料电极在较低的电位下实现了较高FDCA产(97.3
2月28日 下午 4:00
其他

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沈建国处长一行来校调研成果转化工作

1月24日下午,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处沈建国处长一行来校调研知识产权保护与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工作。拱墅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丹坚,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冀瑜等陪同调研。科研院副院长严密、社科院副院长刘珊、法学院、图书馆、中小企业研究院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前举行了浙江省知识产权奖证书颁发仪式。会议由严密主持。严密对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整体科研情况和成果转化的制度和服务支撑体系。他指出,学校坚持“立地顶天”的科研理念,坚持有组织地做有用的科研。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坚持提升成果质量,强化科技成果源头供给,以专利转化运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校科技创新价值。沈建国处长在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在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他表示,学校要持续深化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创新,盘活存量专利,释放转化动力。加快促进职务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市场中实现应用。会上,各单位、部门就专利信息服务、推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知识产权平台建设等内容展开了探讨,并为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促进先行做法提出了相关建议。后续,学校将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在成果转化工作上持续发力,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培育新质生产力。往期回顾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1月26日 上午 10:08
其他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胡湘洪一行来我校调研

1月11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五所”)副所长胡湘洪一行来学校调研座谈。校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胡军出席座谈会,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国营第四四五厂等相关学院和部门负责人参会。会议由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严密主持。胡军对电子五所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电子五所对我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他向对方介绍了我校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校地合作、成果转化的相关工作。他表示,希望电子五所和我校学科团队在前期友好合作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密对接国家和我省的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双方人才及科创等资源优势,进一步夯实合作,共同发展。胡湘洪介绍了电子五所的历史发展沿革,机构分布及主营业务,并重点介绍了电子五所的标志性科技项目和成果、实验平台及未来双方可开展合作的方向和领域。他希望电子五所可以发挥自身的研究和技术服务优势,与浙工大逐步建立起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会上,各学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单位的科研情况,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会后,电子五所一行参观了浙江省国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又名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最早从事可靠性研究的权威机构。总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试验、分析测试和计量等仪器设备7000多台套(现在已经搬到增城区)。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工作站,获国家级和部级成果奖50多项。往期回顾《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浙工大主办首届人本机器人学术论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1月12日 下午 2:53
其他

《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1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发布《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自然科学基金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新时期赋予科学基金的职责使命,聚焦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人才培养,持续提升资助效能,在2024年推出以下改革举措。一、深化人才资助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工作,确定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同时择优遴选不超过
1月11日 下午 5:12
其他

浙工大主办首届人本机器人学术论坛

2024年1月5-6日,首届人本机器人学术论坛在杭州召开。论坛以“才聚屏峰,智汇人本”为主题,由浙江工业大学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工业大学人本机器人研究中心、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共同承办。校内外专家学者、产业界和金融投资人士等近百人参会。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姚建华教授主持了特邀专家圆桌会,共同探讨以机器人为中心的多学科交叉与跨领域合作。潘柏松致辞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柏松教授作开幕致辞。潘柏松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院及人本机器人研究中心的科研概况,并呼吁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前沿、着眼应用、创新机制、重点突破,为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做出贡献。论坛报告论坛报告环节由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李研彪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张驰研究员,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斌锐教授,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院长喻洪流教授,山东大学智能无人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锐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李秦川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世武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浩平教授,浙江大学微纳技术与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刘涛教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宋伟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席旭刚教授,清华大学方斌助理教授及我校吴化平教授、唐智川教授等13位嘉宾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享了机器人基础理论、仿人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智能感知与精密控制、协作机器人等相关领域最新科研成果,有效推动了“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机器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论坛得到了浙江工业大学“学术交流繁荣计划”支持。浙江工业大学人本机器人研究中心现有科研骨干8人,博士生10人,硕士生40余人。在中心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鲍官军教授的带领下,聚焦“以人为中心的智能机器人”,致力于软体机器人、仿人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方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相继研发了刚柔耦合仿人机械臂、机器人多指灵巧手、双臂操作机器人、平衡康复机器人、运动康复机器人、骨科术后康复机器人、穿戴式智能诊疗系统,并积极开展产业化应用工作。往期回顾祝贺!浙工大20篇论文获选“2023年度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1月10日 下午 4:47
其他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 浙工大青年科学家汪鑫在电催化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

氢(H2)是一种能量密度高、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载体,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将水电解成氢气是高效生产高纯度绿色氢的最具可持续性的方法之一。然而,阴极Pt基催化剂的高价格和稀缺性严重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其主要的挑战在于如何协调Pt的高负载和低原子利用率之间的冲突。在负载型催化剂中,活性基团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底物的性质。对于基于Pt的单原子或团簇型催化剂,载体应具有丰富的锚定位点,以确保充分的相互作用来稳定分散Pt。此外,支撑材料可以通过电子金属-支撑相互作用(EMSI)来调节负载Pt的电子结构,从而提高HER活性。因此,在合适的衬底材料中创建捕获点对于制备高性能低铂HER催化剂至关重要。
1月9日 下午 6:30
其他

祝贺!浙工大20篇论文获选“2023年度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

浙工大李庆勇教授团队发现克服肿瘤多药耐药小分子@科学家们,2024年“科学探索奖”申报开始啦!科研诚信丨科技部发布《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END—————————来源
1月8日 下午 4:34
其他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 浙工大李庆勇教授团队发现克服肿瘤多药耐药小分子

喜树碱类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在临床应用20多年,在癌症治疗中毒性和耐药问题亟待解决。药物化学家投入大量精力开发新一代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有几个喜树碱衍生物先后进入临床研究,但均因安全性和有效性没达到预期而终止临床,20年来无迭代产品获批上市。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克服肿瘤耐药的全新喜树碱类分子依然是相关药物化学家及企业家所关注的重点。近日,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李庆勇教授团队与美国Roswell
1月5日 下午 4:11
其他

@科学家们,2024年“科学探索奖”申报开始啦!

“科学探索奖”5周年之后再出发。作为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第六届“科学探索奖”申报工作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启动。2024年“科学探索奖”仍设置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今年仍将遴选出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且可自由支配。“科学探索奖”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秉承“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的宗旨,聚焦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资助“探索期”青年科技工作者。“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至2023年底,共资助了248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所言:“
1月4日 上午 9:08
其他

科研诚信 | 基金委发布《科研诚信规范手册》,10种行为科研不端!

附件:科研诚信规范手册.pdf具体内容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跳转阅览、下载《科研诚信规范手册》手册里界定:科研人员如发生(但不限于)以下行为,将被认定是科研不端行为。●
1月3日 上午 11:00
其他

浙工大技术成果亮相第三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

12月18日上午,第三届(2023)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安徽创新馆正式开幕。开幕式上,《合肥宣言》重磅发布,多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全国350所高校(其中“双一流”高校134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全国2100个规上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龙头企业、技术转移机构、投融资机构等单位代表参会。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严密带队参会,并作为代表参加大会开幕式、发展研讨会及长三角技术转移联盟理事会。参会人员合影本次交易会,我校共组织来自化学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等7个项目进行展示,涉及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大健康、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和方向。其中,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推荐的《石油污泥生物分离与油田修复关键技术》项目和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推荐的《激光复合增材制造修复与再制造技术》项目还在交易会现场进行了实物展示。墙报展示实物展示(化学工程学院)实物展示(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对接洽谈据悉,本次展会为期四天,由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牵头,安徽省教育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江苏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相关高校、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浙江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等共同协办的一次科技成果交易会。往期回顾招聘!“职”等你来浙工大参加2023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并成交2项成果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论坛
2023年12月19日
其他

招聘!“职”等你来

END来源
2023年12月16日
其他

浙工大参加2023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并成交2项成果

12月11日,2023年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开幕式暨首届浙江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杭州举行。“浙江拍”科创平台专场活动是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重要活动。我校科研院与科研团队携成果参加“浙江拍”科创平台专场活动。△
2023年12月15日
其他

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论坛 | 浙工大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

12月9日-11日,第十一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龚晓南院士、任辉启院士、陈云敏院士、张建民院士、杜修力院士、王明洋院士、刘汉龙院士,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宋炳坚,校党委书记、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蔡袁强教授出席大会,全国500余位土动力学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会。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得到了国内外相关专家的广泛关注。蔡袁强在会上致辞。他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各支持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真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致辞。他强调,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的“十四五”规划、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一带一路”倡议等政策要求土动力学朝着跨专业、跨学科、跨部门的方向发展。他希望参会学者们通过大会展现个人风采、启迪灵感,共同追求科技梦想。宋炳坚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致辞。他表示,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基础设施防震减灾能力稳步提升,相关工程规模大、数量多、环境复杂,是土动力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之一。希望广大研究者和实践者能够携手并肩,共同推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全国土木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工作及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任辉启院士作报告《南海岛礁长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作报告《地下结构与土体一体化抗震设计理论、标准及工程应用》浙江大学陈云敏院士作报告《碎石桩地基抗震性能及试验与工程验证》陆军工程大学王明洋院士作报告《珊瑚礁砂侵彻爆炸效应》会上,任辉启院士、张建民院士、陈云敏院士、王明洋院士分别作报告,院士们的报告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全面阐释了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系列展望。蔡袁强、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卫东主持院士报告环节。本届会议还设置了大会主题报告20个、特邀报告30个、分会场专题报告72个,接收会议论文120余篇。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土动力学中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动力作用下岩土工程安全评价以及岩土工程中的新技术应用等分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通过开展多种室内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以及现场试验,提出了新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大会还专门设置研究生论坛,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22所高校的41位研究生,就各自在土动力学领域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汇报。本次大会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等8家单位支持,浙江大学等9家单位协办。大会重点研讨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工程中的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等问题,旨在促进土动力学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传统土木工程学科向低碳、绿色转型发展,为我国工程建设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本次大会也是浙江工业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学术论坛之一。往期回顾浙工大校长高翔院士团队项目荣获浙江省碳达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创新浙工大技术转移中心组织专家参加“玉环市第十六届科技人才周”
2023年12月14日
其他

浙工大技术转移中心组织专家参加“玉环市第十六届科技人才周” 活动

第十一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12月9-11日)————————————END————————————来源
202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