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是小,微是微,小微企业贷必须说清楚的问题!

2017-08-27 马福熠 信贷风险管理

前言

由于对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有较为明确的说法,所以对小企业贷和微企业贷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划分。但在信贷实践中,小微企业信贷这笼统提法又常常将微企业贷和小企业贷混为一谈。造成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关于信贷技术以及信贷逻辑的讨论常常庞杂不清、囫囵其意。事实上由于信贷主体上的本质区别,小企业贷和微贷的经营逻辑与风控逻辑,存在很大的差异,对这种差异理解的不深入常常导致信贷机构在战略上犯非常浅显的错误。



一、微贷模式的逻辑合理性表现在哪里?



以IPC信贷技术及其改良版本为代表的微贷技术体系,逻辑上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而在现实中诸多地区的机构实践中得以成功。其经营与风控的逻辑一致性主要表现为:


(1)微小额度匹配微小生意,微小资本盘活人力资本;即是生意失败,也会因劳动力的未来收益而挽回一定的风险损失;


(2)强调交叉验证和逻辑检验尽调方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微型生意模式简单,核算不复杂,基于营业收入验证、毛利率验证、权益检验以及月可支的测算,可满足微贷要求;


(3)强调还款意愿匹配微小的家庭性生意;基于对软信息的分析,有效评价客户的违约成本,进而逆向评价了客户的还款意愿。


(4)客群选择信贷白户有效的回避了信贷欺诈与多头授信的普遍性信贷风险;


(5)等额等息的还款方式既回避了生意劣化快的风险,又隐性实现高收益覆盖高风险;信贷额度微小,即使实际利率高,因绝对利息数额小,客户也可以承受;


(6)信贷调查、审批技术简单,易于培训,便于复制,适应了高人力密集型信贷组织模式;


(7)有效控制内部人风险前提下,审贷一体、分级审批模式极大的提高了信贷流程的效率。


正是因为微贷诸多逻辑的内在一致性,使得其在经济不发达和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地区,有效的满足了微型企业的信贷需求,得以实践成功。


 


二、小企业与微型企业的风险特征有何不同?



小企业贷的逻辑与微贷逻辑的不同,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小企业与微型企业经营特征不同,进而信贷的风险特征也不同。通俗讲,两个人进赌场,一开始都赢了钱,一个人选择把赢的钱收起来,继续原来的赌注;另一个人选择,扩大赌注,把赢来的钱和借来的钱一并押上来赌下一盘。前者就是微型企业,后者就是小企业。


小企业的投资规模大,并且固定资产投资占比高。这是由于微型企业成长成小企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较大规模的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小企业因投资而运用了信贷资金,从而提高了财务杠杆,同时,也因生成了较多的固定资产而提高了经营杠杆。因此对于小企业来讲,短贷长用、短贷长投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现象,而这正是小企业经营风险的根源性所在。由于较高的经营杠杆和较高的财务杠杆以及严重的资产和资本的期限错配,使得小企业虽然在经营规模上远大于微型企业,但经营风险上也是远高于微型企业的。由此使得小企业信贷的信用风险远大于微型企业。


此外,小企业经营复杂度和组织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因为按照简单的IPC尽调技术

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企业有深入的解读。营业收入、毛利率和权益三大检验中,除了营业收入规模验证较容易实现外,权益检验和毛利率检验均难精确实现。原因在于成本结构复杂性,成本结构说不清楚,净利润就难以确认,进而权益检验变得相当模糊。所以IPC技术及其改良的版本均难以适用于小企业信贷业务。其中关键在于小企业的经营逻辑变的复杂了。解读小企业,既要关注营销的、生产的逻辑,又要关注投资、融资追求成长的逻辑;既有经营的逻辑,又有管理的逻辑,相互关联交织,提高了信贷尽调人员的专业与经验要求。



小企业因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微贷的额度显得杯水车薪。同样随着信贷额度的扩大,微贷的基础性逻辑也都不成立了。首先,等额等息的还款方式很难匹配小企业的现金流规律,小企业更希望采用到期还本或者分期还本的灵活还款方式;其次,隐性的高利率难以实现,较大信贷额度使得企业难以承受较高的实际利率;最后,一旦企业经营失败,依靠经营者人力资本收益难以减少信贷损失,即非经济性违约成本怎样搞,也不能达成有效的风控目的。所以,微贷模式的逻辑并不适用与小企业,小企业信贷的风控逻辑归根结底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


正是因为经营能力难以相对标准化的评价。银行通常只开展抵押类信贷,将对企业经营能力的评价问题,转换为通过足值抵押提高违约成本的作法。对于开展小企业信用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小贷公司以及民间信贷机构则不同,在弱担保条件下,必须深入解读企业的经营能力,才可能开展信贷业务。这是因为小企业信贷的还款来源,归根结底是要取决于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而决定经营成果的是企业的经营能力。



三、微贷逻辑和小企业贷逻辑共同的BUG所在



近年来产业的实践证明,微贷模式也不是谁干谁成的有效法器,小企业贷模式的成功案例更是乏善可陈。很多人会认为微贷的较高组织要求提高了模式的进入门槛,很多不注重组织培养的信贷机构都失败于此。小企业抵押贷实践中,各个银行因锁定足值抵押物,虽然没有产生较大的风险损失,但却深陷流动性陷阱;小企业信用贷实践中,极少数的参与小企业信用贷的银行与大多数小贷公司均葬身于此。



小企业贷实践普遍失败,微贷实践也未呈燎原之势。其中深层逻辑在于,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差,经营劣化速度快,而如果只是在贷前做足文章,贷后流于形式,则是在风控上本末倒置。直白的说,信贷风险更多源于贷款后企业的经营出现劣化,而如果贷后管理不能及时调整授信政策,信贷风险必然无法回避。这一点是行业内并没有加以深入讨论的。微贷的贷后管理重要性没那么突出,是因为还款方式和违约成本的设计有效的激励了还款意愿进而客观上抑制信贷风险,但微贷逻辑本身并未触及控制微企的经营风险。对小企业贷来讲,贷后管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确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未被充分认识是微贷和小企业贷逻辑共同的BUG,只是在微贷中表现不那么明显罢了。



四、厘清上述问题的战略启示在哪里?



过往的产业实践已经表明,很多小贷公司做微贷,做着做着就舍微求大了,微贷的风控控制不了小企业的风险,最后马失前蹄。很多银行做抵押贷,做着做着就开始弱担保授信了,或互保、联保,或第三方担保,最后沦为逻辑不清的小企业信贷风控方式,以至于受伤严重。所以,对于小微企业信贷机构而言,无论是银行还是小贷公司,厘清上述问题特别重要,因为事涉战略选择与战略设计。如果战略性定位于小微企业信贷,必须明确是微贷还是小企业贷,因为逻辑不同,技术不同,所要求的组织和体系也不同。如果定位于微企业贷,就要在业务扩张时严格遵照上述逻辑的前提假设,不要轻易背离;如果是定位于小企业,那注定要以信用类业务切入,那么就必须构建基于经营能力的贷前、贷后风控管理体系,这是小企业信用贷款最基本的逻辑。


相关文章推荐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流程设计要点及9大原则!

  超详细的贷前调查流程及内容(赶紧收藏吧)!

☑  从相亲到结婚,信贷业务流程的另类解读!

☑  信贷业务流程——贷前、贷中、贷后(收藏吧!)

☑  信贷机构风险管理的5大策略!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