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的技术论(十):关系型信贷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寇乃天
针对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关系型信贷技术(relationship lending technologies)的制度设计理念主要是基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软信息”的掌控程度,例如企业主的个人品德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等,这些信息难以通过书面文字表达。通过对“软信息”的处理,关系型信贷技术可以处理交易型信贷技术无法解决或者实施起来成本太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践当中,由于关系型贷款技术不完全依赖中小企业提供公开的财务信息和实物抵押资产来发放贷款,因此在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贷款中被大量使用。关系型信贷技术现实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对于银行业深入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实践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系型信贷技术的优势分析
信贷配给理论最早可追溯到Adam Smith(1776)的《国富论》。一般来讲,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诸如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等级低、抵质押物品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突出问题,而银行是追求盈利的,面对中小企业信贷面临着较高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定价水平来作为风险补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银行在提高贷款利率的同时,往往会导致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实际情况往往是,银行提高利率可能降低而不是提高银行的预期收益,银行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宁愿选择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满足部分借款人的要求,也不愿进一步提高利率以满足所有借款人的需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现象。1998 年Berlin 和Mester 对“关系型贷款”进行了如下界定,即“建立全面、细致的银企关系,利用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小企业借贷风险的一种贷款协议”。关系型贷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能够有效消除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改善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状况,增加互信,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具体而言,如图所示,关系型信贷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关系型贷款的核心技术是“软信息”的采集。关系型贷款技术的决策依据是“软信息”,即非财务信息,——除财务信息、抵押品状况、信用评级等定量信息以外,同借款企业及时还款有关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软信息”。关系型贷款技术以银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通过非公开的“软信息”的生产,增进了双方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双方之间具有帕累托改进的信息交换。在关系型信贷技术下,商业银行在与企业长期的业务往来过程中,可以逐步获取小企业的软信息,这些信息很大一部分是从信贷人员与借款人的直接接触中获得的,如经营者品质、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状况等,进而商业银行结合所获取的硬信息和软信息进行决策,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地提高了信贷决策的科学性,扩大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关系型贷款技术可以通过跨期的合约条款平滑。银行如果在关系建立初期给予企业一定的信贷补贴,例如制定比均衡利率更低的利率,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得原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成为可能。而银企的长期关系使银行通过在比均衡利率稍高的贷款利率或享有信息租金来弥补前期损失成为可能,因此,银行也愿意向那些原本无利可图的中小企业贷款。换言之,关系型贷款技术既允许银行在关系初期以相对较低的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对企业提供一定补贴,而在未来通过相对较高的利率或抵押要求获得补偿,也允许银行随关系的延续以及对企业了解的增加而降低贷款利率或抵押要求。跨期平滑不仅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使其避免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信息摩擦问题,而且还有利于银行对其成本和利润进行跨期平滑,从而提高关系双方的平均预期效用。
关系型贷款便利了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契约的形成。现实中,由于借贷双方不可能预期到未来所有可能的情形,文字性显性的贷款合约因而具有不完备性。以软信息为基础的关系型贷款技术能够使得银行利用细微的、不易量化、不便写入贷款合约中的信息与中小企业订立灵活、长期的“隐性合约”,从而提升贷款合约的有效性,改善借贷双方的福利。银企双方在受到未预期到的冲击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进行重新谈判或相机抉择,这便利了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合约的形成。由于这种隐性长期合约是建立在银企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因而可以较好地控制银企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
关系型贷款技术不仅有助于灵活解决中小企业的初次融资以及再融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一定的资金保证机制,而且尤其能够在企业发生财务困难时体现出其价值。当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时,银行能够提供流动性保险或更好的援助方案,以降低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这与市场交易型贷款有着明显的不同,市场交易型贷款技术更多地采用“用脚投票”的方式更换投资目标和对象。
关系型信贷技术的劣势分析
关系型贷款技术对信贷配给起到了缓解作用。有关系型贷款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信息成本的降低和对违约风险发生概率估计的降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会有所增加。如图所示,关系型信贷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关系型贷款技术会导致贷款“软约束”问题的存在。当企业和银行建立了关系型贷款关系后,企业的初始贷款需求得到了满足。当企业的贷款需求增加的时候,这时由于银行对企业的“信任”,会进一步增加贷款对企业进行“帮助”,这时贷款利率和贷款规模都比以前增加,这就意味着银行将承担更大的违约风险和违约损失。当借款人在第一次借款之后,如果财务出现问题,由于关系型贷款的存在,银行为了收回前期的贷款投入,会倾向于进一步为企业提供信贷,以避免企业违约。这样对于企业来说,预算余数是“软”的。由于银行的资金供给的“帮助”,企业的资金相对“充足”,企业就会出现许多滥用资金的行为,而无视银行对贷款使用范围的限定。软预算约束问题的要害在于,如果企业在刚获得银行贷款时或之前就预期到了这一点,那么它们在获得贷款之后可能就不会竭尽全力来保证及时还贷。
在关系型贷款技术下,企业如果要求更高的贷款,而银行在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的同时,也索要了更多的利率。一般说来企业要求更多的贷款时,多数是现金流出现问题。由于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存在,银行很容易获知企业的现金流问题。银行出于对企业的还款的安全的考虑会增加还款利率的要求。即使相信企业的还款能力,银行这时为了获得高收益,也会“趁火打劫”。银行的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敲竹杠”行为或“勒索”行为。
关系型信贷技术对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改善,只是在一定范围内的有效缓解,属于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换言之,关系型信贷技术对于信贷配给现象的缓解是“有限度”的。虽然关系型贷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信贷配给,但是其对信贷配给的解决是有限的。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贷款规模的人为调控是导致信贷配给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七):财务报表型信贷技术的财务分析方法及其“破局”!
☑ 5月10-13日 “4大模块147个问题”——信贷机构法律风险管理及合同文本详解实战研修班!(青岛站)
☑ 4月24日-4月27日 郑州 “担保机构业务模式创新及尽职调查、项目评审、保后管理实战研修班!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