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一):信贷层次与进阶视角下信贷技术的展开与进阶!

寇乃天 信贷风险管理 2021-06-12

信贷风险管理信贷人专属交流、学习的平台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寇乃天


信贷的发展是社会经济演绎的过程,呈现动态化发展的态势。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经济,再到大数据时代,信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与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信贷技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展开与进阶呢?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需要站在信贷发展的视角,回归本源,探求趋势,历史、客观、前瞻性地对信贷技术进行分析与研判。


01中小企业信贷的层次定位:准确把握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特性


1信贷的三个层次


如图所示,“信贷”是具有层次结构的“金字塔”融资体系,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国家与政府层次的信贷,属于顶级层次,例如:国家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和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支持经济发展从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的贷款。


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层次的信贷,属于中间层次,主要体现为企业借贷。其中,中小企业属于第二个层级的信贷业务,具有两方面特征:第一个特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彰显企业家精神,既包括中小企业的社会担当精神,也内含银行对企业家精神的尊重与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是银行信贷文化追求的价值特征之一。第二个特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有利于形成所有权与使用权时空分离的信贷契约,形成帕累托改进,促进信贷资源的优化。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支持,中小企业实际占用和使用信贷资金,有利于促进“物尽其用,资金流动”,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形成信贷契约良好文化氛围。


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层次信贷,属于底部层次,例如:个人投资类贷款和个人消费类贷款。个人信贷有利于刺激消费增长,拉动经济的发展。


2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层次定位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属于信贷层次结构的中间层次,属于典型的“信贷蓝海”市场,——在国家普惠金融的政策推动下,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大有所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需要打开中小企业信贷经营这扇窗户,合理定位此类信贷业务。


1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金融缺口性”


“资本缺口"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n)向英国国会提供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的调查报告(Macmillan's Report,1931)。麦克米伦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的长期资本供给存在短缺,这种短缺尤其明显地发生在那些单靠初始出资人的资金已经入不敷出,但又尚未达到足以在公开市场上融资的规模的中小企业身上,因此它们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当时人们把Macmillan's Gap(麦克米伦缺口),称为“金融缺口”(Finance Gap)。麦克米伦报告(1931)即“资本缺口”理论发表后的40 多年,Bolton报告(1971)、Wilson报告(1979)等的研究结果仍然表明,中小企业筹集一定数额以下的资本时依旧面临资本缺口的障碍。与“资本缺口”相比,中小企业更容易遭受来自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债务缺口”的困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小企业“金融缺口”处于纠缠不清、相爱相杀的“胶着”状态,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为解决中小企业“金融缺口”而生,具有历史的必然规律。


2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性”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性。一般来说,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总体处于信息不透明状态。中小企业缺乏像大型企业那样规范的财务报表“硬信息",在向银行业传递基于人际关系沟通的“软信息"时,又受到区域和时间累积的严重局限。因此,在银行无法对中小企业信贷事前进行科学考察、论证、事中严格监管和事后严厉惩罚的情况下, 对中小企业来说,提供低成本高收益的虚假信息比提供高成本低收益的真实信息有更大的负面激励作用,既然银行无法鉴别企业申贷信息的真假,那么作为理性的信贷者,在信贷之前,进行“逆向选择"也是符合经济学对人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相机决策行为的准则的。由于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银行业无法有效对中小企业信贷之后的履约行为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同时又无法对违约后的中小企业实行严厉的惩戒,那么对申请到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变更信贷资金的用途,或者隐瞒信贷资金创造的利润,甚至利用假破产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也就成了屡见不鲜的事件,这就是信贷利益博弈过程中难以制约的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息不对称性”,最终导致商业银行为了控制风险的“惜贷”行为产生,——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就成为必然性。


3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性”


联合国(2005)将普惠金融定义为能够合理、有效地为所有群体提供可持续获取的、价格适当的金融资源,以提升他们消费效用水平的包容性金融体系。我国引进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是在 2005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性金融战略;2015年,“普惠金融”被加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旨在解决现实中农村低收入者、小微企业等弱势领域的金融问题。国家大力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政策导向。银监会在支持中小企业的监管政策方面,过去叫“三个不低于”,现在发展为“两增两控”。“两增”就是户数增,余额增;“两控”,就是控质量和控成本。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普惠金融”性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高度重视。


4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蓝海金融性”


“蓝海战略”是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基于1880——2000年150次战略行动的研究,所提出的指引企业回避同质化、低利润的“红海”,进入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目前属于大有可为的“金融蓝海市场”。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小微企业进入了更为有利的“新生态”,未来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小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可以有“大作为”。商业银行通过运用风险可控的信贷技术,可以大力拓展这片金融蓝海。


5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亲周期性”


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被称为“亲周期性”。为了获得利润和控制经营风险,商业银行一般会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扩大信贷投放,而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控制或降低信贷规模,商业银行信贷扩张具有亲周期性的特征。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具有典型的亲周期性特征。在经济下行期中小企业信贷风险会迅速暴露,容易产生较大的信贷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会较快提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亲周期性,反映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差。


2信贷进阶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突飞猛进


1信贷如何进阶?


如图所示,以一种大历史观分析,“信贷”作为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大概四千年多年。有记录的“信贷”,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古巴比伦王国。


根据Lewis书中描述,公元2000年前的一块石头上有这样的描述:Adadrimenir的儿子Mas-Schamach,向Warad-Enlil的女儿太阳女祭祀Amat-Schamach借二两银子,他为此要支付利息。在收获时节,他要连本带利一起归还。”这一阶段的“信贷”属于萌芽阶段的信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借贷开始在“熟人经济”中蓬勃发展,借贷关系的发生,主要基于借款人和放款人之间的彼此熟悉,主要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乡土中国”语境下,熟人社会开展“熟人借贷”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但不具有正规性,成不了气候。第二阶段的信贷被称为“熟人信贷”阶段。


受信息不对称影响,熟人信贷制约了陌生人的信贷需求,——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出现,推动了银行向陌生人发放贷款的进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商业银行开始利用各种信贷技术,打破信贷约束性,缓释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陌生人信贷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的信贷,较熟人信贷实现了进阶,进入了第三个信贷阶段,即“陌生人信贷”阶段,——大背景是陌生人经济社会的形成,尤其是在城市经济结构中,“陌生人经济”尤为显著。当代社会,互联网经济和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经济发展充分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特征。未来大数据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交通、电力和通信网络一样不可或缺。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信贷对信息不对称的改善具有颠覆式特征,甚至是信贷改革与进阶领域的“冲击波”。这一阶段的信贷,上升为第四阶段,即“大数据信贷”阶段。


2信贷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展开与进阶



如图所示,信贷技术随着信贷的分层与进阶,呈现滚动式递延发展的态势。信贷技术的突飞猛进背后,体现了信贷技术的逻辑规律,信贷技术如何展开与进阶呢?


1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展开


“一个背景”:信贷发展到陌生人借贷阶段,银行信贷出现,商业银行亟需通过信贷技术来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对博弈”:信贷技术就是在信贷需求和信贷风险之间的博弈中寻求利益制衡点。根据跨骑消费选择理论,信贷需求的长生主要基于企业追求资本回报率。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涉及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等,其核心是信用风险的识别、控制、管理与分散。


“一个本源”:信贷技术需要回归“信贷经营”的本源。商业银行运用信贷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信贷经营,其终极目的是促进产业的发展。诚如,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名言:“信贷是为产业发展服务。”信贷技术的初衷本源,也是服务于产业经济的发展。


2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进阶


“信贷技术的初阶”:随着信贷的进阶,银行信贷开始大力发展信贷技术,用来改善银行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早期的信贷技术主要体现为专家诊断分析法(例如:5C分析法),从类型上主要体现为关系型信贷技术。关系型信贷的主要形式有承诺贷款和信用额度贷款等,以银行对借款人保持密切监督(monitoring)、银企重新谈判(renegotiability)和双方隐含的长期合约为基本特征。关系型信贷决策多通过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保持长期关系获得的“软信息”来提供,这些“软信息”部分是来自贷款合约、银行存款和其他金融产品,有些是来自于当地社区的其他相关人员,通过软信息,银行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生产环境、组织制度、员工素质等非财务报表、抵押品或信用评级等重要信息,因而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信贷技术的初级阶段,主要体现为关系型信贷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运用,主要基于银行对软信息的掌控分析程度,具有浓厚的主观价值判断色彩。


“信贷技术的中阶”:信贷实践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助推信贷技术上升进阶到第二个阶段,即“交易型信贷技术”为主导的信贷技术阶段。交易型信贷的主要形式有消费者贷款(consumer loan)、抵押贷款(mortgages)、设备贷款(equipment loans)和其他即期贷款(spot loans)等,其中大部分的信贷活动为一次性的交易行为,信用关系不会反复发生。交易型信贷技术方法可以继续划分为“财务报表信贷”(financing statement lending)、“资产支持信贷”(asset based lending)、“信用评分信贷”(credit scoring)等信贷技术。交易型信贷技术的贷款决策主要是依赖于贷款发放前对借款人相对较易获取的“硬信息”来作出的。信贷技术的中级阶段是“交易型信贷技术”为主导,但是并不排除关系型信贷技术。这一阶段,关系型信贷技术也得到很好地发展与运用,典型的代表就是IPC微贷技术的运用。


“信贷技术的高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科技的进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精彩纷呈,对于信贷技术的变革极具颠覆性。在此大背景下,大数据金融闪亮登场,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信贷技术得到了充分地发展与运用。中国银监会在《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制定大数据战略,积极建立大数据服务体系,加强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应用。通过大数据信贷技术,商业银行在刻画中小企业全息画像的同时,能够分析企业特质,辅助信贷产品设计,进行精准产品开发和精准营销服务,更大程度上满足小微企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信贷技术的高级阶段,是一种理想追求的阶段,未来的银行业信贷技术将形成以大数据信贷技术为主导,多种信贷技术并存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阶段。


相关文章推荐☑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十八):逆向思维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实践的“大败局”反思!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十九):信息经济学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逻辑起点!  信贷风险的技术论(二十):中小企业信贷技术的“流派争鸣”及其本土实践!

☑  “信贷人的法律必修课--8大专题+101个实务问题+12大常用合同文本逐条解读实战研修班”6月8-10日 厦门站


互动

看完了这篇文章感觉怎么样?

觉得不错可以转发到朋友圈哟!

一个专注信贷风险管理的公众号

ID:xdfxgl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