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授信常见3大风险及4个防控措施!
出品: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梁琰
异地授信分为两种,一种为省内异地,另一种为省外异地。省内异地授信是指商业商业银行在一个省份(自治区)内设立有两家(含)以上分行的情况下,其中一家分行与该省份(自治区)内另一家分行所管辖属地内的客户开展授信业务,例如甲商业银行在A省份有两家分行,分别为C分行、D分行,现在C分行所要开展授信业务的企业注册地在D分行所辖范围内,则该笔授信成为C分行的省内异地授信业务。省外异地一般指的是商业商业银行向所在省辖市以外地区注册企业办理的各类授信业务。因此,异地授信=省内异地+省外异地。在此,应该注意,一般而言,异地授信不等同于授信企业在异地,授信企业在省内其他地区但不属于其他分行管辖的可不列为异地授信。再举上面的例子,假设C分行开展授信业务的企业注册地与C分行属于同一个省份,但不属于D分行所管辖属地,那么该笔业务不属于异地授信。
异地授信存在贷前调查成本高、授信后管理难度大、信息传递不对称、同行分支机构竞争加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办理异地授信应该遵循适度、审慎、防范风险和讲求效益的原则。
首先,异地贷款容易出现多头过度授信风险。由于异地授信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服务优质客户是必然趋势,然而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优质客户总数是有限的,这就导致某一区域内,不同商业银行在客户营销上只能集中在有限的几个优质客户上。这不仅挤占了其他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资源,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授信集中”的风险。对商业银行而言,商业银行给企业授信,如果企业的单位产品生产经营所占资金量冲过同行业同等产品平均水平,即被视为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过度融资。过度融资一方面间接支持了企业的投资膨胀,另一方面使企业自有资本所占比例过低。
其次,商业银行维权难度加大。近年来,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好企业毕竟很少,相反有些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眼前效益却很好,因此就会出现多家商业银行争着为其提供服务,这些企业在这家商业银行贷不到款,可以到别家去贷,在本地贷不到款,可以到外地去贷,多家贷款商业银行对其贷款,就会出现重复抵押、多头担保等问题,而且监督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很难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从长远来说,这类企业的经营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还款来源丧失,商业银行维权的难度很大。
最后,异地授信容易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对企业而言,企业进行授信的原因往往在于其扩张欲望强烈,个别企业甚至为追求更高回报,不顾自身管理能力和经验的不足,过度融资或过度担保盲目进行跨境跨业投资,甚至进行博弈性投机,如参与民间借贷、期货投机、炒房等,积聚了大量的金融风险乃至社会风险。
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以及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保税区都是企业“避税绿洲”,因此在这些地区设立的生产、经营、服务型企业和从事高新技术开发的企业,都能享受到一个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于从事投资、生产经营、服务型中小企业来说,选择上述地区作为公司注册地,不失为一个合理避税的好办法。而在授信调查阶段,经常会发现,企业实际的注册地址与生产经营地址不同,注册地址在“避税绿洲区”,实际生产经营在“旧城区”。因此,“避税绿洲区”的企业授信有时会是“伪”异地授信,在授信调查阶段,应该区分“真”异地授信和“伪”异地授信,了解企业真实的经营生产地址,前往真实经营所在地开展尽职调查。
异地授信项目应进行准入后方可进入审查审批流程,准入门槛应严格于其他一般授信,商业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商业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要求,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客户授信核准的核心条件,对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组织结构清晰、财务制度健全、资金往来规范、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经营发展和扩张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客户,应予以信贷支持;对于一定时期内新增投资项目过多且资产负债率大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涉及国家宏观调控领域且行业地位低、竞争优势不强的客户投资项目应适当提高资本金出资比例。
商业银行对公审查人员在贷款前对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的真实性进行了严格调查。除通过到企业实地查账、抽调原始凭证、实地核查库存等手段外,还要求企业提供水电费账单、商业银行对账单、购销合同以及资产权属凭证,加上从工商、税务、人行征信系统等外部渠道搜集到企业的相关信息,全面摸清企业有效资产和真是现金流情况,并做出客观分析评价。加强授信管理,客观分析判断企业真实的资金用途以及流向。
积极的授信后管理方案应包括如下方面:一是以客户关系为中心,既重视客户的风险防范,又强调通过授信后管理工作,加深对客户的了解,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多产品组合的业务解决方案,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二是时间跨度长,着眼于客户关系的授信后管理,不再局限于单笔授信的发放与收回,而是放眼整个客户关系存续期,是循环往复的持续性过程。三是管理内容更加丰富,既包括合规性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收息收贷等侧重风险防范的内容,也包括客户经营分析、融资需求分析、产品组合设计等旨在深化客户关系的内容。管理内涵扩大,工作手段也更加灵活多样。四是强调过程控制,授信后管理是持续性的过程,持续监控和多次检查的结果应得到有效的分析和充分的运用,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每个岗位都尽职尽责,各个环节都协调配合,才能从整体上保证授信后管理质量的提高,从而带来稳定和深入的客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