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年才过2个月,我已经默认它夺得年度“剧王”

文摘小编 青年文摘 2021-04-14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白蓉馅汤圆


大家好,我是好剧“自来水”小编。


如题所见,跨年时还在剧荒的我万万没想到,2021年才过了两个月,我已经开始评选年度“剧王”了……


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山海情》,凭借扎实的故事、精湛的演技和真实的细节,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爆,豆瓣评分9.4,五大卫视平均收视率超1.5%。很多观众早早就将“年度最佳电视剧”锁定在了这部聚焦脱贫攻坚的品质大剧。


但在《山海情》刚刚收官、我的西海固口音还没来得及消失时,《觉醒年代》就这么突然地冲入了“年度剧王”的候选名单。



江湖规矩,“安利”之前先甩豆瓣评分:



豆瓣9.0的高分下,是年轻人的花式“催更”。


“又停播了,这就是好剧的底气吗?”


“再不更新我的会员就要过期了......”


“算了,谁让我‘觉’真的绝呢!”


这部开播不久就“放假”断更10天,让全网惦记的剧究竟是什么开头?


《觉醒年代》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讲述了从1915年到1921年中国的知识分子和热血青年们追求真理的故事。


但若要我来“安利”这部剧,我想说:《觉醒年代》,花名“催更年代”,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献礼剧,是一部纵使隔代不相逢,也让人神交已久的剧。



口碑密码


看《觉醒年代》其实很“费工夫”。


有时候一集的内容,我却反反复复看了三四遍。


为什么?


因为这部戏有不可错过的生活气息和创作隐喻


这部剧的群戏很有意思。每个角色都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里,连背景板都有戏。


就拿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编辑部的故事”来说吧。


每次《新青年》编委们一开会,我大概要翻来覆去看五六遍,才能搞清楚每个人到底在干什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k32299lmuep  

答应我,点开它


大家一边吃面条一边开会,开会的内容大致是陈延年汇报《新青年》发行情况,以及编委会成员研究下一期杂志的内容。


奔走在分筷子一线的刘半农:



“开小会”的鲁迅和钱玄同:



钱玄同已就位,开始舀酱:



饭前吃点茴香豆的鲁迅:



胡适洗手就位:



开始吃饭的鲁迅:



又一个张罗筷子的高一涵:



想吃半根黄瓜被胡适阻止的钱玄同:



所谓人多吃饭香:



看完详解后,你是不是想去——吃!面!条!(bushi)


除了开会的群像戏以外,讲座、夜读等等群戏也十分精彩,他们也会互相拌嘴,也会约着去吃涮羊肉,也会为了一篇稿子拖更催更......比起教科书上一板一眼的历史文字,这些真实生活场景中的人格外有血有肉。


另一个让我N刷的是鲁迅构思和完成《狂人日记》的名场面。



眼神和动作,都让人仿佛亲眼看到我国第一本白话文小说的诞生过程:





剧中还设计了在小说写成后,周树人构思笔名的过程。


署名“鲁迅”时的落泪,真的让人动容:



可以说,播出到目前为止,尽管鲁迅在剧中的戏份不多,但全部都是高光时刻!


一出场,就还原了《药》中“人血馒头”的场景:



看过一位豆瓣网友的剧评:“周树人出场那段,将他此生所揭露的一切,通过短短几分钟展现得酣畅淋漓。



学过历史课,你会理所当然地以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鲁迅,天生就是一位以笔为刀、热血澎湃的文化斗士。


但其实在剧情前期,周树人的情绪非常低迷失落,剧中还原的“铁窗子理论”就展现了他当时的真实状态。


在钱玄同的劝解下,鲁迅最终从迷茫到“觉醒”,以白话文小说为旗帜,走上新文化运动的探索之路。



看过这部剧的同学们,谁还记不住《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呢?考试时这个知识点绝对不会写错了!


看剧时的我,就像个拿着放大镜的“列文虎克”网友,我发现导演张永新在这部剧中,埋下了不少的创作隐喻。


比如陈独秀家门口的那条泥巴路,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走过,国语改革的重要倡导者钱玄同走过,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女性的刘半农也走过。


新文化运动这一路实在不易。




如今国产剧的制作水平越来越强,剧集质量也越来越好,观众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


主旋律影视剧的创作,既需要有高度和深度的“硬货”,又要讲好故事,以人带情,传达给观众真正的温度。


《觉醒年代》毫无疑问做到了。


这部剧播出至今,故事的主线围绕着《新青年》杂志的创刊和发展讲述。而在这本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标志”的杂志背后,还有一群可敬又可爱的民国先生。


历史课本里的一张张黑白相片,语文课本里让人头疼的阅读填空题,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将先生们套入严肃高深、出口成章、不苟言笑的“人设”里。


而这部剧却成功地让我抛却了片面的刻板印象,给这些赫赫有名的先辈们塑造了生动有趣的剧作性格。


《觉醒年代》塑造的角色,性格鲜明又接地气,与被高高起的“教科书”里截然不同,却让每一位观众都牢牢记住了。我想,这正是这部剧犹为成功的一点。



剧情之外:大历史下的小用心


《觉醒年代》开播后,曾因电视台的节目排期而“放假”十天。


在停更的日子里,我就看起了幕后纪录片。通过主创人员的介绍和片场花絮,我发现了这部剧更多的“小心机”。


>>融合多种艺术创作形式


追剧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剧集在片头和片中的很多转场,都运用了黑白版画的创作形式,颇具艺术感。



除了画面上的创新外,剧里还融入了很多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


比如张勋复辟时,与辫子军迎面相对的拉琴爷爷:



比如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阻挠学生们的宣传活动时,边走边说顺口溜的路人:



再比如剧集开始,用上海话讲述时局新闻的卖梨膏糖老人:



这些都是不同文化艺术融入本剧的体现。尤其,卖梨膏糖老人这种表演的形式被称为“小热昏”,剧中的表演者正是“小热昏”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曲艺说唱一起,满满的沉浸感。好像我们真的路过了这些街巷,看到了这些人,听到过这些故事。


>>那些缓解意难平的改编


前文中讲到了,这部剧里确实有很多真实的细节,但我们也应该很清楚,没有人能站在上帝视角,把过往的历史一一写成剧本。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即使《觉醒年代》作为正剧,也终究是一次艺术创作。


也就是说,这部剧里也有很多地方,是没有考证或原创演绎的部分。


起初,我只把这些细节,当作是为了连接剧情和展现角色性格,但最近在微博@意难平bot 里淋了好几场真相“刀子雨”,本着“独虐虐不如众虐虐”的心情,回头再看这些改编的剧情,好像也能感受到一点点残酷现实的告慰。


我们并不知晓,易白沙在归国的航船上是否已经想过在救国无望时效仿屈原投江易白沙1921年端午节跳海自杀、以死报国)


图/@意难平bot


我们并不知晓,“南陈北李”有没有说过“故纸堆里面安度晚年”的愿望,也不知正值少年的毛润之有没有听到过这段对话。历史上陈独秀和李大钊两位先生确实没能看到社会主义下的新中国,但剧里这个小小的杜撰场景,却有人帮他们“看”到了。


图/@意难平bot


我们也清楚,1919年以前的陈延年是“逢父必反”,没有和父亲陈独秀一起来到北京。剧中的改编让他多了一些和父亲相处的机会,也给了陈独秀一次当面提醒他小心吴稚辉的机会(陈延年1927年被吴稚辉出卖,牺牲时年仅29岁)


图/@意难平bot


我们也清楚,陈延年和赵世炎是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才相识,陈延年是在赵世炎等人的影响下由无政府主义者转向马克思主义者,二人也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



1927年,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后于6月被捕,赵世炎随后接手他的工作,同年7月也被捕入狱。


我们并不得知,在最后的时间里他们有没有见过面,但剧中设计了他们在青年时期的入狱,并被蔡元培、陈独秀等人保释出狱,这大概是一种暗示,也算是另一种程度上的宽慰吧。



何谓“觉醒”


这个新纪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寂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我们应该趁着这一线的光明,努力前去为人类活动,作出一点有益人类工作。这点工作,就是贺新纪元的纪念。


——李大钊《新纪元》


在我看来,《觉醒年代》这部剧其实是所有人的探索,部分人的觉醒。



觉醒必然伴随着争论与分歧,这些剧中的戏剧冲突,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剧情的看点,更是在刻画真实存在的艰难不易。


在当时的背景下,新文化运动自发起以来,就伴随着新旧文学的观念之争。历史上大家各站两边,以笔为戈激烈交锋。


《觉醒年代》并没有把新旧文学之争拍成非黑即白的一眼官司,站在今天来看,我们已经能客观地道一句“时代的局限性”。


旧文学的卫道士们虽然顽固,但他们也曾积极接受过外来文化,然后又守护着传统文化。



而新文化的支持者钱玄同,也曾过于偏激地提出废除汉字、学习世界语的主张。



而在新文化运动灵魂人物的内部,分歧也是存在的。


最初,他们这群人基于陈独秀“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前提走到一起,以传播新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



但他们对于政治却呈现出不同的态度,这也为他们最终走向不同道路埋下了伏笔。


曾经志同道合、相见恨晚的朋友陌路远去,还是让人有些唏嘘的。



我们也知道,一部电视剧的体量,实在无法囊括百年前的所有爱国之士们的故事。


希望这部剧可以打开一个口子,除了拯救“剧荒”,还能勾起我们对那段历史的兴趣,并且给予大家一些现实的启发。




离这段历史和这群人物再近一点,感受一下百年前的热血与理想吧!


剧已“养肥”,不再拖更,此时此刻,可以看起!




▽ 更多推荐阅读 ▽


27岁年薪千万深圳青年“奇葩”金钱观曝光:别沦为精神上的“穷人”


开心一刻|只要口罩戴得好,无人知你胖多少


青年文摘开通视频号啦!

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