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成“野兽”之后,她红了!

文摘小编 青年文摘 2022-05-20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潇雨


青春期,每个少男少女成人前的必经之旅。


充满了复杂性,但又让人回味十足。


很多人的青春期可能刚好撞上父母的更年期,那时那刻,矛盾和冲突不言而喻。


选择逃离?


选择叛逆?


又或是抗争到底?


由青涩到成熟,人们常说的蜕变,也可能是一次“变形”。


前几天看了一部新上线的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讲述可爱活力少女变身红毛“猛兽”的神奇故事。皮克斯出品,在豆瓣上有将近8万名网友给出了4星以上的评价。



到底是什么样故事,让这么多人都给出好评?


今天,就说说这个别样的“变形记”。



一觉醒来,“变身”了


2002年的加拿大多伦多,华裔少女李美琳(美美)如往常一样快乐地去学校,开始一天美好的学习之旅。


如许多人对华裔小孩的印象,13岁的美美戴眼镜、学习好、能力强,孝敬父母、尊重传统,搞得定考试、吹得了长笛,是母亲眼中听话懂事的“完美女儿”。


妈妈拿到成绩单后的夸奖是这样:今天是优秀学生,明天就会是联合国秘书长!


但与朋友相处时的美美,其实也跟同龄女孩一样,听酷炫的流行音乐,跳动感十足的舞蹈,还是偶像男团“四城男孩”的狂热粉丝。


美美有三个关系最铁的闺蜜——白人女孩米莉娅姆、印度女孩蒲丽雅和韩国女孩艾碧,与她们相处时,才是美美释放真实自我的时刻。


闺蜜们觉得学校附近超市的收银男孩戴文很有魅力,放学后拉着美美一起去偷看。



虽然在美美眼里,戴文没有她喜欢的偶像男团成员帅气,但回家做作业的时候,她却不由自主地画起了以自己和戴文为原型的幻想小漫画:

是的,这就是青春萌动


很不幸,画漫画的笔记本被美美的妈妈阿茗发现了。


看到画中的“亲密”场面,阿茗大惊失色,她觉得女儿“被人带坏了”。



妈妈拉着美美直奔超市,气势汹汹地去找男孩戴文兴师问罪,尽管戴文都不认识她的女儿。


美美的社死现场


经历了极度尴尬的美美,当天晚上就做了噩梦。


整个梦境都是红色的……


醒来以后,她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巨型的红色小熊猫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一阵慌乱之后,美美尝试让自己平静下来。小熊猫又变回了美美本美。



但妈妈误以为13岁的女儿突然变得脾气大,是因为来了“大姨妈”,甚至在送女儿上学后又偷跑进学校,当众拿出“姨妈巾”,让美美再次尴尬到“变形”。


美美再次社死


剧情发展到这里,终于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


原来,家族的女性成年后,只要情绪激动就会变成小熊猫。这本是祖先为保护家族而许愿赐予的能力。


原本是祝福的变身,却成了后代女性的“大麻烦”。


而想要彻底解决麻烦,需要在“红月之日”举行封印仪式。


仪式的步骤:画圈圈、念咒语、道士的大宝剑加持


一开始,美美无法接受自己的动物形态,她拒绝、愤怒、烦躁、无助。


但让美美没想到的是,闺蜜们看到变身后的她并不害怕,而是瞬间被萌化。



在三个好友的轮流开导下,美美终于尝试着接受了这样的自己。


女孩们的友谊真好啊!因为是你,所以我愿意无条件地继续爱你。



甚至当意识到自己拥有这项超能力后,她发掘出了这个独特技能的优势所在——



…………


女孩变身小熊猫的设定,无疑让电影带上了奇幻的色彩。


在新奇有趣的叙述节奏下,电影输出的,满满是对女性成长的关照与思考。



每个人心中都有潜在的野兽


不得不承认,《青春变形记》简直就是一个“世另我”的故事。


美美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长大。父母为我们规划学习内容、安排才艺课程、限制玩耍时间,甚至会干涉我们的社交。


有那么一部分人,会像美美一样既“乖顺”又“叛逆”。


对于学校老师和同学贴的“有进取心但有点烦人”“争强好胜不擅交际”等刻板标签,美美表示照单全收,但依旧保持自我。


即便在母亲的强制规训下,13岁的女孩还是有了独立意识,或者说,心中潜在的“野兽”即将苏醒。


母亲口中的长大,是遵循传统和践行责任;而美美心中的长大,是拥有不受母亲影响地做决定的自由。


对超市男孩的异样情愫,对偶像男团的狂热崇拜,成为少女心中展现自我独立的标志。


而在超市经历第一次社死后,那场满是红色的噩梦中,爱慕的男生、扭曲的欲念、排山倒海的红色能量……象征着一个13岁女孩生理和心理的强烈变化。



此时,美美惊恐于自己变成了“怪物”,就像女孩第一次生理期来临时的惊恐和无措。


而为迎接这一刻的到来,妈妈准备齐全:卫生用品、止痛药、热水瓶、维生素……事无巨细,包办生理期全程。


连卫生巾都准备了日用、夜用、有香型、无香型、有翼型、无翼型多种款式


妈妈的过度关心,反而加剧了美美心中的惊恐,以致内心根本无法平静。


经过闺蜜们的安慰和认可,美美才开始正视体内“野兽”的存在,正视自己的变化。


电影中的小熊猫灵魂,是情绪失控时才会出现的“怪物”。


封印小熊猫,隐喻着将负面情绪和性格阴暗面与自己隔离。


美美外婆脸上的疤,就是与女儿冲突时被女儿阿茗误伤后留下的,所以她觉得小熊猫是不好的


在母亲和宗族其他女性成员看来,长大成人就应该将“不完美”的一面掩藏,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得体之人,所以她们都选择封印自己体内的小熊猫。


而美美最终选择保留自己体内的小熊猫,恰恰是正视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逃离仪式去演唱会的路上,美美是自由又快乐的


在变身小熊猫的这段时间里,她见到了一个全新的自己——可以撒谎,可以装酷,可以融入集体,也可以发泄负面情绪。当然,成绩从A+到B+也是可以预见的……


她在母亲变身巨型小熊猫的时候,更是大胆坦言:


就连之前甩锅给闺蜜让母亲误会的谎言,她也自己戳破了


帮助美美正视自己体内“野兽”并做出选择的,除了闺蜜们,还有她的爸爸。


在美美第一次变成小熊猫时,爸爸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这个典型的“虎妈猫爸”家庭里,美美爸爸看似隐形,就连妻子当年与岳母发生冲突,也是因为岳母看不上自己。


他告诉女儿,自己见过变身小熊猫的妻子,虽然个头很大、破坏性强,但她依旧是他心中最棒的人。


而爸爸的这段话,更是将美美从“放弃抵抗”的深渊中拉了出来:



从正视到接受,美美解开了内心的那道枷锁,大胆向母亲承认:


“很抱歉,我并不完美!”



片尾,美美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都有潜在的野兽,我们都隐藏着一个邋遢、吵闹、怪异的自己,只是很多人从没让它暴露过,但是我做到了,你呢?”


尽管理想化了一点,但足以感染我们。


青春期的我们,在“父母期待的自己”和“自己期待的自己”中反复横跳,在绝对规则下探寻相对的自由,却又在追寻自我时主动踩了刹车。


有暗生情愫的对象却不敢更进一步,有了感兴趣的方向却又不敢改变现状……


终其一生,我们都是在“让父母满意”和“让自己满足”中挣扎。


我们都曾经是美美,但又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美美。


《青春变形记》让我们回到童年,重温自己的成长,去问候、去疗愈时光隧道里的自己。



尊重传统但不被传统束缚


《青春变形记》的导演石之予,出生在重庆,2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她是皮克斯首位华裔女导演,她制作的8分钟短片曾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


女孩变身小熊猫的故事,灵感来源于石之予与女性好友的真实童年经历。


影片中融入了许多中国文化元素,配乐里有二胡的声音,美美生活的街区挂满了红灯笼,家族的宗祠也极具中国古建筑的特色。就连美美爸爸做菜,都展示了中华料理的独特魅力。



美美妈妈的家族从广东移民到加拿大,但他们依旧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一家人保持吃中餐的习惯;


妈妈阿茗爱看的中国电视剧,是2001年亚视的电视剧《金枝玉叶》;


外婆觉得“4”这个数字不吉利;


仪式中的咒语还是用粤语念的;


追寻自由的美美是红色系的穿搭,妈妈、外婆和姨妈们都是绿色系。



作家张爱玲曾说:“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蒋勋也说:“华人传统的配色学,不一定是互补,而常常是对比。”


小熊猫的红、灵魂觉醒后头发变红,与家族长辈们封印小熊猫灵魂用的绿色玉石、翡翠,在明显的对比中,凸显了自由与规则的冲突。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讲述祖先传说时展示的连环画里的传统服饰还原:


祖先新怡着明制立领衫,甚至还梳着狄髻


制作团队在尽力还原传统的同时,却讲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主角没有遵循先辈选择的轨道而活,并且让先辈认同了她的选择。


小熊猫在美美的女性长辈眼中,曾是负能量的、破坏性的,“熊猫越大,压力越大”;但它在美美眼里,却是自由的、快乐的,也是不可分割的。


最终,长辈们打碎封印小熊猫的首饰再次变身,才得以帮助美美完成“拯救妈妈”的仪式。正如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让当下女性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成为现实。



这或许就是全员女性的制作团队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思想内核:


女性是可以打破束缚女性的规则的。


女导演、女配音演员、女动画师……通过制作一部动画,讲述一个童年故事,何尝不是她们治愈童年的自己的一种方式呢?


所以,不是红熊猫越大,压力越大;而是熊猫越大,能量越大!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头“野兽”,蠢蠢欲动。


不要害怕它。或许,它会让你有勇气开启一段新旅程,走进一个新世界。



本 文 作 者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青年文摘视频号,给你的生活添点料

聊热点 听故事 涨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