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宴后,这个年轻女孩怎么就成了“8号技师”?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事情挺离谱的。
合肥姑娘小慧(化名)订婚了,这是一件大喜事。
小慧兴高采烈地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人生中的幸福时刻。
没想到这份喜悦很快成了噩梦。
一条又一条“8号技师”的留言,在评论里刷屏。
起初小慧并没有太在意,想着清者自清,可她的忍气吞声却让一些人越来越肆无忌惮。
有人张口闭口“痛心”“她工作起来好敬业”……话里话外满是调戏。
还有人污言秽语,信誓旦旦地表示和小慧认识。
他们对小慧的身材和相貌评头论足,恶意揣测着各种花边细节。
全家人精神受创,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了巨大影响,小慧选择了报警。
可面对小慧的声明和警方的受理回执单,网暴和黄谣似乎并没有停息。
两年前,同样是7月炎夏。
杭州的谷女士在小区的快递站取包裹。
进出不过几秒钟的时间,被一个躲在角落里的猥琐男郎某某偷拍下全过程。
随后,谷女士的“噩梦”开始了。
郎某某与其朋友何某某分别饰演快递小哥和独自在家带孩子的“小富婆”。
两人编造了一段又一段“女业主寂寞出轨”的香艳对话,并附上所谓图片和视频发到二人所在的车友群中。
因为谷女士长相靓丽,郎、何二人编排得煞有介事。
从小区传到杭州,从杭州传到全国。
无数人跑来谩骂谷女士,甚至包括国外的网友。
一边极尽污秽之词,一边传播着她的照片。
因为事件的影响,谷女士还接到了公司的劝退电话。
之后,她不敢出门,因为她一旦出现在公共场合,就会被人认出,然后被拍摄。
一个本分的姑娘,就此“社会性死亡”。
那段时间她体重暴跌,整日噩梦,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差到了极点。
2个月后,谷女士被诊断为抑郁状态。
之后,谷女士硬撑着报了警,在朋友圈、微博一遍一遍澄清自己。
但是一群人在狂欢,没人会在意满地的狼藉。
事发4个月,造谣者郎某某也没有当面向谷女士道歉,只给她发来一段戴墨镜和口罩的道歉视频。
从谷女士到小慧,类似事件,每一次我们都会谴责造谣者,说“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又或是同情受害者,“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抑或期待着“谣言止于智者”。
可为什么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反转之后,依然还有人轻易相信,甚至参与传播?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3个疑惑。
第一,为什么造“黄谣”那么容易?
成都某大学,一名学生捡到一台iPad,好心发布了失物招领启事并留下纸条,让失主来认领。
拾金不昧,多好的一件事啊。
可因为纸条是双语留言,加上字迹清秀——一个“崇洋媚外”的“easy girl”被杜撰得活灵活现。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拾金不昧的学生是个男生。
因为学校里有留学生,iPad是英文系统,也没有装微信,出于礼貌和周全,他才用了双语留言。
在一片谩骂和攻击声中,男生出面澄清。
人群中传来几声“误会了大兄弟”,然后一哄而散。
风波看似戛然而止,可如果上述故事的主人公真的是女生呢?
她会那么容易脱身吗?
有一种观点叫作“性弱者陷阱”。
意思是说,某一类人面对异性,因追求失败,或者压根就得不到,而认为自己是被社会压迫、被亏欠的性弱者。
一旦出现这种心理,他们往往下意识做的,不是如何想办法提升自己,甚至不会怨恨“抢夺者”,而是憎恶异性的选择。
这也就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走在造黄谣的路上。
第二,为什么有人在网络上会变得无耻至极?
小慧的故事中有一个细节。
报警前,她曾找到过一名造谣者,言辞恳切地和对方交涉。
对方表示会删除谣言,但是他的态度颇为暧昧。
“小段子,开个玩笑。”
“这届网友太容易上车了。”
什么意思?
一句玩笑就当没事发生了呗。
好意思说网友容易“上车”,你造谣时不是想着带节奏?
事主找上门了,打个哈哈,责任全在网友,我也就寻个开心,和我没太大关系。
类似的状况,在谷女士的案件中也曾发生过。
有记者找到造谣者郎某某的便利店,想采访一下当事人的态度。
没想到郎某某的父亲竟然满腹委屈,说自己的儿子很无辜:
“我们也很烦,又不是针对她,就是小朋友开开玩笑。”
还狡辩“主要责任在传播者”,自己儿子“也挺冤枉的”。
毁了别人的生活,不赔偿不道歉,始终强调是“开玩笑”而已。
死不认账,逃避责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在现在的网络传播机制下,“罪魁祸首”往往会在层层叠叠的爆炸信息里淡化,甚至销声匿迹。
小慧和谷女士,至少还能找到始作俑者对峙。
更多的谣言往往在出现的那一刻,便伴随着删评、销号。
在网络上,造谣变得前所未有容易,有时候想要反击,却似一记猛拳打在棉花上般无力。
其次,大部分人遇事都是习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因为他们觉得投入太多,而收获很少或根本没有。
所以,网络上才会有那么多人无所顾忌。
第三,为什么我们会走进“后真相时代”?
还记得“救人少年韩兴博溺亡”事件吗?
17岁的韩兴博,为了营救三名落水的年轻姑娘,英勇牺牲。
事后,少年的壮举却蒙上一层阴影。
三名获救的姑娘,被口诛笔伐。
有人说,她们被救后态度冷漠,不承认男孩的救命之恩。
还有人说,“男生其实可以生还的,但是被最后一个女生踩着头,没能上来。”
一条留言竟然是:“三个女的没啥正经工作,最大的爱好就是去夜店喝酒蹦迪。三个人住在一起,估计都不是什么好人。”
事实呢?
上面说的都是子虚乌有。
早在谣言开始的时候,三个女孩就已经在网上极力澄清。
但是很多人并不关心真相,只在乎故事是否“曲折跌宕”,内容是否“香艳离奇”。
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甚至一度压垮了姑娘们的心理防线,让她们被救赎的生命差点再次坠入深海。
《乌合之众》中说:
“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这种动机往往会被无限放大。
于是,“信息茧房”加剧:
“在信息传播中,人们以自己兴趣为向导,思维简单化,认知标签化,导致偏见、傲慢、群氓横行。”
这样的人并不在乎真相,他们只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于是乎假消息满天飞,不管你有意无意,所有人都被迫进入到“后真相时代”:
“一件事‘据说’发生了,情绪到位了,我要发泄了,狂欢结束了。”
那么,面对这一切,我们是不是就无能为力了呢?
其实小慧和谷女士为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这是小慧在报警后发出声明的后半部分:
在见识了网络喷子的强大后,她不仅没有继续退缩,反而积极地捍卫自己的权益,拿起法律武器和对方宣战。
还有谷女士,在对方拒不道歉后,她向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直接提起刑事自诉,要求以诽谤罪追究郎、何两人的刑责。
最终,郎某某、何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从小慧和谷女士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我们被伤害了,但是永远不会屈服。
因为每一次退让,只会让键盘侠继续躲在阴影中吞噬掉你心中的阳光。
就像余华《在细雨中呼喊》中说的那样:
“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下一次看到这样类似的话题,希望我们都能够多一份冷静与思考、少一点跟风与狂欢。
参考资料:
九派新闻:《女子网上晒订婚照,被网传是“8号技师”?本人回应:不实,警方已受案》
合肥交通广播:《女子网上晒订婚照,被人诬告是“8号技师”,无奈报警自证清白》
人民资讯:《“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案宣判,两被告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两年》
凤凰weekly:《气愤!拒绝学生会主席求爱后,她们被造谣成“母狗”》
红网:《iPad猎巫阴影下,反智主义在喧嚣》
新京报:《17岁男孩救溺水者遇难,被救女孩:跪下道歉是因为英雄的牺牲》
互联网非法外之地,
网上冲浪要保持理性。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2年第16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