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了董宇辉“烤肠理论”,我方知水平越高的人,越不争论

青年文摘 2022-10-0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洞见 Author 洞见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洞见·ciyu

本文转载授自:洞见(ID:DJ00123987)



又一次被董宇辉的智慧惊艳到了。


9月21日晚,当董宇辉正要和另一位鹏鹏老师交接下播时,看见桌上放了一碗拌粉和一盘烤肠。


他意味深长地夹起一根烤肠,问道:“各位朋友,从你们的角度,这是什么形状?”

 

这时候,在特写镜头里,烤肠是不规则的长方形。

 

他随后问鹏鹏:“从你的位置看,这是什么形状?”

 

鹏鹏指着董宇辉衬衣上黑色的音麦,提示他把夹着烤肠的筷子稍微往上举一下,然后回答:“加上你的话筒正好是个感叹号。”


最后,董宇辉注视着那根烤肠缓缓说:“可从我这里看,它是圆的。”



他补充道:


你们知道我举这个例子什么意思吗?


就是说,我们不要再跟人抬杠了。咱俩立场都不同,看到东西自然不一样。咱俩都是对的,我为什么要说服你?你又何必要说服我?


人红是非多,自从董宇辉爆红后,就经常被推到风口浪尖。


有人讽刺他推荐的书单浅薄,有人炮轰他卖的农产品定价不合理,董宇辉却用烤肠演示了什么叫:


位置不同,无须争辩。




意大利著名画家乔治·贝罗尼在瑞士度假的时候,常常背着画板一边游览美景一边写生。

 

一天,他在日内瓦湖边支起画架,一丝不苟地描摹着两岸美景时,旁边走来了三位女游客。

 

她们驻足在他身旁,瞅了一会儿,就开始对他的画进行品评。 


“这儿画得不好,明明是棵很挺拔的树,你怎么画得这么歪?”


“那里颜色也不对,这么蓝的天,你画得一点儿也不蓝。”


“还有些东西你根本没画进去,你看,那里漏掉了几个人……”


画家既没有恼怒,也没有反驳,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微笑。


次日,他去另一处写生,又碰见了那三位女士。

 

女士们问他:“先生,我们听说大画家贝罗尼在瑞士,想拜访一下他。你应该知道他住在哪里吧?”

 

画家微微弓腰,客气说道:“不敢当,我就是贝罗尼。”


后来,贝罗尼聊起这件事时,朋友好奇他第一天为何没有跟这三个游客争论一番。


毕竟,换成任何一个大名鼎鼎的画家,被别人如此指手画脚,必然得针锋相对。


贝罗尼却笑着说:“这完全没必要,跟三个门外汉谈绘画技巧,如同对牛弹琴。




为什么讲这两个故事呢?


不管是董宇辉,还是贝罗尼,我们会发现:认知越高的人,越不喜欢争论。


因为世间大多数争论,都是百害而无一利。


境界高的人,以不争明哲保身,以不辩远离是非。


认知高的人从不争论,是因为明白,偏见永远不会被言语说服。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实习生和领导去吃烤鱼。


烤鱼上来后,实习生发现鱼不新鲜,并叫来饭店老板,要和他理论。


领导马上制止,和老板说:“没事,他喝多了!”

 

实习生一脸疑惑。


领导解释道:


第一,味道不好,我们还会来这家店吗?


第二,这么坑人的饭店老板,你希望他赚钱吗?


第三,你觉得,他会给我们换吗?


实习生生气地说:


这家店这么坑人,我是肯定不会再来了。不过估计老板应该也不会承认食材不新鲜,换的可能性的确不大。


领导笑了笑,点点头,说:


这就对了,既然不会再来,也知道他很可能不会换,我们又何必为此争论,影响自己的情绪,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呢?


有些问题不是靠争论可以解决的,一味地争执,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巨大的内耗中。


就像那个通俗的“挠痒定律”:


开始只是觉得有点痒,可后面你会发现,你越去挠,就越痒。


水平高的人从不争论,是因为明白,越计较越让自己心烦意乱。


避免坠入深渊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远离深渊。


 


1895年,王尔德发现,他常去的俱乐部门上,贴着一张海报。


海报不仅诋毁他的作品“低俗下流”,而且指责他本人装腔作势。


贴海报的人,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昆斯伯理侯爵。


朋友劝王尔德,没人会把昆斯伯理侯爵的话当回事,只要不加理会,事情很快就会自己平息。


王尔德将海报撕得粉碎,发誓要与这个诽谤者斗争到底。


他暂停所有剧本和小说的创作,把精力用来和昆斯伯理打官司,告他毁坏自己的名誉,要求对方当众道歉。


两人在法庭上激烈争辩,结果却是王尔德败诉,还被法庭判处“行为失当罪”。


上诉之前,王尔德拥有让人羡慕的生活,家世显赫,婚姻美满,本人更是天赋异禀,早早在文坛大放异彩。


可败诉之后,王尔德被判两年苦役,前程毁于一旦,妻子带着孩子改嫁。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看我们不顺眼的人。


有时候,我们恨不得揪住对方,与他争论个三天三夜,以扭转他对你的态度。


但智者不争论。因为他们明白,有时就算争赢了,也不是真的赢了。



庄子的《逍遥游》中有两种生物:


一种龟叫冥灵,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


一种树叫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


若是冥灵、大椿,与朝生暮死的蜉蝣、春生秋死的蝉,谈何为春、何为秋,蜉蝣与蝉怎能理解?


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位置不同,层次不同,永远争不出一个是非对错。


点个在看,不与无谓的人争辩,就是格局打开的开始。


多思考,少争论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2年第20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洞见ciyu,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