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分的《狂飙》,高启强的老实人黑化之路,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likely
今年春节时,有一条信息被淹没在了海啸般的拜年信息里,初五过后,才后知后觉地看见:
当时我的内心:啥玩意?啥情况?被啥cue了?
然后我艰难地拔出被《三体》整蒙圈的脑回路,提前去隔壁看了一下还在攒着的《狂飙》,发现原来是剧中主角安欣在同仍在卖鱼的“黑老大”高启强吃饭时,高启强随口聊起了看书的事。
好家伙,合着成就了“津海第一黑”这锅要我背咯?
如果照这样说的话,安欣此后给他推荐的《参考消息》《红楼梦》和明确给他“支过招”的《孙子兵法》,岂不是更要背大锅?
《孙子兵法·虚实篇》算是被他玩透了
当然,以上肯定是开玩笑的。
世界是客观的,而人是主观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样事物映在不同人的眼睛里,自然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
而不同的人面对相似的道路,也会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今天,我就想借此话题,聊一聊人生选择这个老生常谈的命题。
作为CCTV8的开年大戏,《狂飙》能得到广泛好评的一大原因,就是高启强这个人物的立体性塑造。观众可以跟着主角的眼睛,贯穿三个时间点,看见这个原本老实巴交、受人欺凌的小人物,是如何被环境和自身所策动,一步一步走向不归路的。
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与一些老套的影视角色不同,高启强这个角色的塑造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他曾拥有无数个选择,但每一个人生岔路口上,他都恰好选择了错误的那个方向。
追剧之后,我曾和朋友讨论过,“高启强的变化究竟是从哪一刻开始的?”
我认为是他迫于生计,从收了唐家兄弟的钱去对付“黑老大”徐江的儿子徐雷开始的。
我朋友则认为是在更早的时候,在旧厂街的农贸市场,因为安欣的搭档李响一句无心的“市副局长也姓安”,从而导致跟安欣关系不错的高启强被唐家兄弟架起来开始的。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高启强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选择。
李响走后,唐家兄弟对高启强产生了明显的态度变化,从一开始的暴力收保护费、索要好处,到主动提东西上门缓和关系,一口一个“高哥”。
那是高启强第一次尝到权力的好处——原来权与力可以让人的境遇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唐家兄弟的恭维让高启强尝到了甜头,与这两个昔日的仇人越走越近。为此安欣曾经数次提醒他,“不要跟他们往来”“你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但换来的却是高启强的矢口否认,甚至不惜找理由,“要把你的敌人想象成朋友”。
站在高启强的角度上,这句话已经跟本意毫无关系,且被他认为是让他把欺负过自己的唐家兄弟俩当成朋友。
而从他日后的行事准则来看,他这个“做朋友”的方式,并不是像安欣一样,试图执一盏灯将他的人生引向正轨,而是选择加入唐家兄弟的阵营,试图用畸形的方式获得权力和认可,以至于让人生走向歧途。
决定高启强命运的另一个致命选择,是在那个徐雷因电鱼意外死亡的鱼塘边。
在此时,虽然唐家兄弟拿了白江波买凶杀人的钱,高启强也答应了帮忙,但他们当时其实都没有杀人的那个胆。而当高启强找到徐雷,却目睹徐雷死于意外时,他第一时间并没有想要报警或告诉安欣,而是选择清理现场逃跑。
逃跑前还不忘关掉电鱼器的开关,可见此时的高启强也许还是一个相对善良的人
在回过头清理现场的那一刻,高启强在想什么呢?是害怕收了钱的自己被警方追究,是怕徐江接踵而来的报复,还是都没想,只是突然意识到了这也许是自己的一次机会?
总之,这个错误的选择产生了连珠炮般的连环效应,一步一步将高启强推到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上。
从此刻开始,高启强几乎再没有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回到正路的选择。
同高启强的选择之路类似的,还有他弟弟高启盛。
在他意外得知自己哥哥跟唐家兄弟所干的事后,他没有劝高启强浪子回头,而是选择加入进来。他所想到的保护家人的方式,不是利用他的所学和大学生的身份向上努力,而是东拼西凑地做一把枪。
“没人没钱办不成事”“没有实力寸步难行”,这固然跟该剧所展示的社会背景有关系,但其实,人走哪条路,也并不是没有选择的。
就像安欣在那场表彰大会上的发言,“每个人都会犯错,这时候我们特别需要,重启人生,重做选择。”
他的这段发言,让他的搭档李响在面对最信任的师傅叛变时,改变了自己临阵脱逃的选择。而紧接着,当李响面对更严酷的第二个选择时,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因为恐惧身为黑恶势力保护伞的赵立冬的报复,他选择隐瞒师傅临终前所说的话,向组织撒谎,也背叛了安欣。
不同于安欣,李响的生长环境决定了他的性格。莽村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灰色人情社会,黑与白、错与对,一直被宗族和权力所掩盖,这种环境不但引发了后续的剧情冲突,也间接塑造了李响的人格。
然而李响也并不是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局里给过他,安欣也给过他,可惜他悔悟的时候已经晚了。
就像安欣其实是可以“安心”的人,但他偏偏选择了理想;李响是可以拥有理想的人,他却背叛了理想,从此再也没有一刻安心。
《狂飙》的叙事很有技巧,剧里受外力所迫进而走上歧路的人,没有一个压力大得过主角安欣。
在众叛亲离、无人可信,孤身一人踽踽独行的日子里,安欣守住了自己身为一个人、身为一名人民警察的底线。
曾经最信任的师傅背叛了自己的使命,最默契的搭档选择欺骗自己,一直对他颇为照顾的上级被调离,他一直想将其引向正路的老高和老默相继滑脱,面对外界层层阻力,回到局里同事当他是个笑话……
但他没有一刻退缩,也没有一刻想过放弃,更没有一刻想过是否可以选择一种更为轻松的人生——比如放弃抓捕高启强,在队里混混日子;比如向赵立冬低头,像李响一样用投名状换个官当;再比如脱下这身警服,“好男儿志在四方”。
他像一头不撞南墙不死心的倔驴,犟在了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对与错在他心里有着无比明晰的界限,他的选择有着无比明确的原则,就像他从不后悔在2000年那个大年夜给高启强送饺子,但他也从不怀疑自己将对方捉拿归案的决心。
反观高启强,他的经历决定了他对谁都不信任,安欣几次想把他往正轨拉,他也领情,可惜当遇到事的时候,他不相信有人能真正帮自己,也不相信法律和正义,选择用非法手段自我保全。
但,将他推到这条路上的,真的只是他所面对的困难和环境吗?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比他更加举步维艰,几乎只有一份执念吊在前面的安欣,没有做出像他一样的选择呢?
同样是《红楼梦》,安欣从里面看到美好,洞烛世事;红学家周汝昌从中看到文化,研究文化;高启强却从中“领悟”人情交往的手段。
同样是《孙子兵法》,安欣从里面学到刑侦本领,办案技巧;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从中看到商业智慧,用来办企业;高启强却从中“学”到黑吃黑的伎俩。
这是心态的差异,认知的差异,也是人性的差异。
设计心理学中有一个经典的正负形理论。两种颜色的正负两种图形构成同一个画面,有人看到正形A,有人看到负形B,有人视角更为整体,可以看到A+B。
比如下面这张图,关注黑色的人看到两张人脸,认为这就是人脸;关注白色的人可以看到一个酒杯,认为这就是酒杯。但事实上,设计师的目的,就是“在同一张图中体现两个元素”,人脸和酒杯二位一体,才是整个画面,就如同黑与白共同糅合成这个世界。
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样,会引导人走向不一样的选择;而不一样的选择,决定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玩RPG游戏时一样,每个从起点出发的玩家都有着同样的信息量,而每个人面对选项卡时的选择却是不同的。点下第一个选项时,没人会知道最终打出的会是Happy Ending还是Game Over。
然而游戏可以玩第二遍、第三遍,人生却没有重来的机会。
就连因为饰演了高启强这个角色,从而被网友开玩笑说“查查他”的演员张颂文都在微博上说:
选错了,走歪了,往后多走的每一步,都得付出代价。
张颂文毕业三年被700多个剧组拒绝,但他也没有灰心,最终才能在40多岁一炮而红
如何让人拥有选择向善的能力呢?这里涉及到一个词,价值共识。
这里所说的价值共识,其实就是指我们应该承认普遍意义上的“真善美”等人类美德,比如善良、科学、理性、正义、良知、宽容等素质。这些美德不以时间、地点、种族和局部小环境下的气候为转移,是属于人类文明高度上的、通识性的美德。
此前,网络上总是有一些不同于主流价值的“逆反”声音出现。比如此前掀起轩然大波,并被“四川禁毒”点名批评的那本《风情不摇晃》。该书下架后,它的粉丝还频频站出来喊冤,称“毒贩就不能拥有爱情吗?”。
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爱情是个美好的词,与身份无关,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一个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给人民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犯罪分子,他值得别人去爱吗?这种爱值得被放大吗?而这种忽略受害者感受对罪犯的共情,是否太不合时宜呢?即便他是个虚拟人物。
与此类似的,还有此前经常出现的,关于劣质艺人是否可以复出的讨论。
一些粉丝可能觉得,他只是犯了错误而已,为什么要一杆子打死呢?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不好吗?
这个“改过自新”,应该是在自己的人生里,而不是舞台上
当然不好。这就是刚刚说过的,那个价值共识的问题。因为公众人物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所以无论他本人愿不愿意,他的所作所为,在某种意义上都带有一种“引导力”,如果他行差踏错之后依然能坐拥金钱和名誉,那是不是会给人一种误导:如果我犯同样的错误,也是没关系的。
但这个他们自以为的“没关系”后面,往往隐藏着深渊。
就像《狂飙》中安欣和李响的师傅曹闯,这是一个很早就穿上警服,一直兢兢业业却不得志的老警察。在赵立冬找到他的时候,他可能认为,当时他身边很多人都是用种种灰色手段上位的,那么他也可以。但事实上呢?这一次的行差踏错,直接将他推向了绝路。
而如赵立冬等常年游走在边缘线上的人,以及如李响和张彪等一时猪油蒙心的人,也终将付出代价,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安欣确是剧中少见的,时刻把握着界限,相信真善美,信守着通识价值的人。
他给善良者执火把,为走岔的人提供选择,让罪恶者付出代价,为冤屈者陈情申诉。
可见,认知决定选择,而选择决定命运。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真善美和正确三观的原因。
在曾经备受争议的节目《变形计》播出16年后,那些同样参与节目的孩子们,因着这段特殊的经历,有人从农村娃变成了子弟兵,有人走出大山自己创业,有人考取了名牌大学,而也有人泯然众人,有人锒铛入狱。
这就是认知的重要性。而想要拥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背后一定是对通识价值的理解,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
就像春节档备受好评的《流浪地球2》里所展示的那样,即便我们属于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肤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判断和自己的立场,但我们同样会为人类的勇气和牺牲热泪盈眶,同样可以感受爱与信念,同样会为了追求希望而奋斗。
无论大家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人生经历有多么不同,正因为大家都向着公认的正义、善良、美好努力,对公认的美德有所追求,而不是囿于自己的思维陷阱,所以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好。
最后,一起回顾一下安欣那段振聋发聩,贯穿全剧的演讲——关于选择。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人。
选择决定命运。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3年第4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