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10种思维的人,更容易抑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壹点灵心理 Author 壹点灵主创团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壹点灵心理(ID:yidianling0)
最近几年,陆续听说好几位朋友被抑郁困扰。
在外人看来,他们非但不像抑郁,反而各方面都很努力:
不喜欢社交,但逼着自己融入环境,假装外向;
明明心情低落,仍然面带微笑,悲伤不露痕迹;
拒绝失控,需要时刻保持控制感,避免脆弱。
强压内心不快,时刻展现积极,抑郁情绪被隐藏得很好。
心理学博士玛格丽特·拉瑟福德用“隐性抑郁”一词,来描述这种情况——
看起来很好,内心却饱受煎熬。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
隐性抑郁者们,都有怎样的心理历程?
图/CC0
隐蔽的抑郁
与隐藏的自我
在一个镇上只有一家铁匠铺子的年代,大家购买一把水壶,重视的是它的功能,不会太在意外表的瑕疵。
但当处处是铁匠铺时,各家各户就会开始比较壶的花纹、装饰,甚至吹毛求疵。
如今,不仅对水壶,对人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学教授訾非说:
在现代社会,追求完美是一种固有逻辑,有时候甚至是生存逻辑。
而隐性抑郁者们,不自觉遵守着这样的扭曲的逻辑。
出于对自身完美形象的追求,他们将自己打造成“最美的水壶”。
不能有瑕疵,更不能做不好。
假装无事发生,拒绝一切脆弱,是他们对抗无力感的最后武器。
曾经在某工作坊中,听一位女士A讲述自己的经历。
A女士年仅30岁,已是公司部门总监,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光鲜外表下,却隐藏着抑郁的种子。
她习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将自己卷入繁忙之中:
父母希望她成为一名会计师,她便一路拼命努力,成为最年轻的总监;
曾经被骗走10万块钱,却没敢告诉任何人,只因接受不了自己的愚蠢;
用疯狂投入工作的方式来排解压力,目前事业成功,却没什么亲密的朋友。
每当有事情做不到时,她内心难以名状的压抑感就会跑出来。
最严重的一次,她在手腕上划了3道痕迹,想要一走了之。
父母和丈夫经常问她:“你怎么了?”
她习惯性回答:“我没事,你们少添乱就行。”
生活的风雨,她习惯自己扛下。
图/CC0
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隐性抑郁者们都倾向于展现最佳状态,所以很难被发现。
隐性抑郁,隐藏的其实是一部分不被接纳的自我。
戴着理想自我的面具生活,以一种完美主义的心态要求自己。
如果人格面具和脸粘得太紧,往往会忽视自己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情感。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典型抑郁人群时,会鼓励和帮助他们建立与他人、与外部的联系。
而对于隐性抑郁者们,更需要建立的则是与自己内心的联系。
当再被问起“感觉怎么样时”,可以不用再说“我没事”。
社会角色扮演久了,我们更需要认清自己是谁,有什么感受。
玛格丽特·拉瑟福德在《我很好,可是我不快乐》中,指出了隐性抑郁的10种特质:
1. 高度完美主义,习惯自我批评
2. 表现出高度或过度的责任感
3. 在遭遇痛苦时,习惯自我审视、关闭情绪
4. 需要对自己和环境保持控制
5. 习惯用外部成就来获得自我价值感
6. 关心他人幸福,但不允许对方走近内心
7. 忽略自己所受的伤害,极力避免自我同情
8. 伴有其他心理疾病,如焦虑症、强迫症等
9. 过度感恩
10. 事业成功,人际关系困难
乍一看,“高度责任感”“关心他人幸福”“感恩”......这些特质放在一起,像是在描述一个有责任心、同理心的人。
但深入了解会发现,这其中有很多“不得不”的因素在。
因为接受不了自己的瑕疵,才强迫自己变好。
完美主义
背后是不能接纳
隐性抑郁的核心,是一种强迫性的完美主义。
希望自己做得好,更希望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
斯坦福大学流行校园论坛里流传着一种“鸭子综合征”,用来形容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却比谁都努力也更拼命的学生。
从表面上看,每只鸭子在水面上都毫不费力地悠游。而在水面之下,鸭掌每时每刻都在奋力划水,小尾巴卖力抖动......
挫折、焦虑、自我怀疑、刻苦努力....这些都被隐藏得很好。
这代表了一种虚假的安逸和伪装的天才,背后是对“弱”的排斥,是刻意隐藏的羞耻。
图/CC0
也许有人会说,这种努力方式,何尝不是一种对卓越的追求?既然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就该遵守这样的规则吗?
但玛格丽特在书中,对“追求卓越”和“完美主义”做了区分。
举个例子。
假设一下,你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家庭装修做准备,手头又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你是非完美主义者,会这么对自己说:“我正在准备装修,所以工作的事情可以节奏放缓一些。”
而如果你是完美主义者,则会认为:“既然要装修,那我早上必须加班,工作的事情要做到最好才行。”
完美主义者,活在“既要又要”的陷阱里。
一开始可能平衡得不错,但一直突破自己的能力边界,终究有一天超过阈值,感到劳累和羞耻。
完美主义的内核是对当下的自我的羞耻感,这份羞耻感的来源是哪里呢?
羞耻感是一种消极的内在归因,将消极结果归于个体自身的内在特点,并责备自己。
婴儿时期,父母高度回应的爱和关注,帮助我们获得回应和确认。
一些有问题的父母,因为缺少爱的能力,没有办法给到孩子很好的回应。
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从而引发羞耻。
除此之外,成长过程中无回应的经历,也是导致羞耻感的原因,比如被劈腿、告白失败、与朋友绝交、被分手等等。
每个付出真心却无法得到回应的时刻,都会唤起我们的羞耻感。
而隐性抑郁者们为了证明自己“值得被爱”,不得不乔装成另一个人。
如何应对隐性抑郁?
隐性抑郁者们内心住着苛责的“超我”,凌驾在自我之上,时刻准备着发出严厉的评判,纠正错误。
在遇到问题时,他们第一时间考虑的,从来不是自己的感受,而是“应不应该”。
真实的情绪感受被压抑,储存在内心的小盒子里,总有一天会喷薄而出。
图/CC0
被完美主义抑郁困扰的人,可以尝试用以下的方式帮助自己。
1. 告别破坏性信念
隐性抑郁者们,习惯给自己设置一些限制信念,比如说: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可以发脾气。”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可以放弃。”
这背后的核心信念可能是:
“发脾气的我,是不被喜欢的。”
“选择放弃的我,是软弱的。”
识别到内心的核心信念,你将会明白,是什么阻止你展现真实的自己。
玛格丽特将个人信念分为“自我毁灭信念”和“自我成长信念”,想要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需要将自我毁灭信念转换为成长信念。
比如,“我必须看起来能胜任任何事”,变为:“我可以接受自己有时会犯错。”
再比如,“我必须承受压力,否则会变成废物”,变为:“我不必强迫自己去完成任务。”
将“我不能让其他人失望”,变为:“对其他人说不是可以的。”
放下完美主义,是一个接受自己暂时还做不到,也不一定要做到的过程。
真实的人,是有弱点的,但弱点并非致命,反而会让你看起来更有人味儿。
2. 接纳真实感受
隐性抑郁的人,是不太能接受自己真实感受的人。
“你已经在微笑面具下藏了太久,现在去触碰你的真实感受可能是令人恐惧的。”
感受脆弱,就好像在战斗中脱下盔甲,直面羞耻、体验愤怒、承认疲惫,这些对于隐性抑郁的人来说,都非常艰难。
可以试着这样做:
用温暖、同情的目光看待自己。
不做评判,不做纠正,将自己当作朋友,站在第三者的视角对待自己。
你需要承认创伤的存在。
承认伤害,并不代表我们就无力改变未来。
承认伤害是一种自我同情,看见伤疤,允许自己目前还做不好一些事。
允许自己慢一些,要求低一些,幸福感也会逐渐多一点。
不必过分苛求自己。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23年第23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点灵心理,关注个人成长,壹点灵让你离自由更近一点。作者:清筠